一抬手,眼波中情绪流转;一落足,眉眼间戏剧暗藏。讲台上的她,举手投足间,京剧之韵展露无余。那一板三眼的节奏唱得稳重、铿锵,那节奏、劲头和行腔规矩而不失个性。她就是外国语学院大英部的高燕老师。

即便已临近退休年龄,她仍然在教学科研之余,坚持指导着学生京韵社,开设京剧艺术欣赏公共选修课,担任教工京剧社社长等工作。高燕说:“唱戏就和做人一样,怎么做、怎么想都在戏里头了。”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高燕而言,兴趣却变成了她长期以来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的不竭动力。从2007年起至今,七载岁月在她的热情之下,被播撒于京剧讲台之上。

理论要学 更要实践

2008年,在学校团委和外国语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高燕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京剧艺术欣赏”公共选修课。选修课主要介绍京剧基础知识,培养大学生鉴赏和学唱京剧的能力,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怎么样在工科院校开展有声有色的京剧教学?怎么样把京剧艺术教好教透?如何打消学生对京剧的偏见?选修课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扎扎实实学到东西?……面对这些难题,高燕决定要换种方式“教”京剧。

在京剧艺术欣赏课上,晚上7点才开始的课程,她却在6点40之前就到达了教室,开始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同时,还播放京剧片段供提前到的同学观看。

她从不点名,却以她独有的规矩来确认学生的上课情况——每节课开始前,她都会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题目,要求学生自行去讲台上领取纸张,以便完成她在黑板上布置的题目,并在下课时上交答卷。

7点课程正式开始,教室里已是座无虚席。手拿一个装订小册,高燕开始公布上节课题目的答案,并对学生的答卷点评一番,“欲擒先纵之法中包括欲扬先抑、欲左先右、欲进先退等有意识加强矛盾对比,使需要强调的东西,用突出的手法来达到目的的表现形式,但没有欲动先止这一说法。”“上节课有4人请假,实到141人。”近150份答卷,每一题,她都能够清晰地总结出是哪个学院做的好,哪个学院有待加强。每节课,她都能够清晰地说出上节课的出勤情况。

作为艺术欣赏课,京剧的欣赏必不可少,上课时,她总会在基础知识介绍完毕后,播放一些经典的京剧桥段,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幽默的语句,轻松的氛围,使得国粹离学生不再遥远。

除了传统的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向学生进行解说,高燕还特意安排了演唱环节。她和京韵社学生的现场演唱唱腔悠转,挥洒自如,令学生大呼过瘾,不少学生甚至也在台下跟着哼唱起来。除此以外,高燕还计划安排唱腔训练,使学生们在实践中感悟京剧魅力。

选修课程的学生中间,大部分人一开始选择课程的时候都带有对京剧的误解,认为那是老年人的娱乐。然而,在经过几堂课的接触后,约九成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开始真正地对“京剧”这门艺术感兴趣,其中,更有近半数的学生希望在学完这门课程后,可以像那些“专业”票友一样,像模像样地唱上几段。

一开始开课时,有人说高燕简直异想天开。然而,凭着一腔对京剧的热爱,她做到了。从2008年首次开课起,高燕每学期所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京剧艺术欣赏都可以称作“门庭若市”,有时更是“一课难求”。

汽车学院大二学生简佩玲说,她早早地就听闻了高老师的大名,所以选课那天提前半个小时就准备好抢这门选修课。理学院大四学生杨朋虽然已经修满了公选学分,却还是一节课不落地上完了高燕的课程。他说:“高老师的课堂有种不一样的魅力,我被深深地吸引,不知是被高老师的教学魅力所影响,还是被国粹的魅力折服。”来自外院的女生王一丹说,原本选修的是音乐理论,后来听室友在寝室里唱京剧很有味道,便慕名前来上课。

京剧要唱 更要琢磨

在高燕看来,唱戏和做人一样,需要“琢磨”。她常常教导同学们要学会“琢磨”。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无一不需要细细琢磨:琢磨唱腔,琢磨念白,琢磨身段,琢磨台步,更要琢磨剧中人物的心境、感情,若没有取而代之的觉悟,就不能将京剧本身的魅力表现出来。

京剧的教习需要口授亲传,高燕总是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更正学生的问题。从每个字的发音开始抠,“曲调错了要重唱,字音错了要纠正!”一遍遍重复,一次次改正,常常为了曲调的和谐和韵味,而不断地变换字音和口型。训练办公室里琴音与京韵声交相辉映。

对学生而言,仅通过自己的聆听和感悟,往往把一段京剧理解得云里雾里。为此,高燕在教习京剧时常常要求学生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释放出嗓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演唱时的音量,还能增强自信心。”高老师说道。

拉京胡,过门,站姿,唱腔曲调……一桩桩,一门门在高燕看来都是学问。在教学中,一旦学生出现站姿不端正、咬字有问题等一点点小小的瑕疵,高燕便停下,一遍遍反复教,让学生唱会为止。对此,有时候学生会厌烦,有些害羞的学生接受不了,觉得老师在指责自己,然而转念一想,这难道不是老师太关心学生,太期盼学生提高的表现吗?

除了教学,高燕还会为学生争取各种表演以及比赛的机会。今年六月,正值考试月。在紧张的复习备考之余,京韵社的社员们亦在高燕的带领下积极备战第十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

为使同学们得到专业的学习,她常常自费请专业的琴师为学生上琴。在练习的时间里,高燕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学生。送水、添衣,嘱咐学生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高燕的嘘寒问暖成了学生每日的“必修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高燕带队的京韵社在今年的京剧演唱研讨会上,除她自己获得“优秀京剧教学奖”外,还为我校获得了最佳组织奖的殊荣;与此同时,京韵社也收获了优秀大学生京剧社团奖;指导的学生苏扬、吴迪喜获青年组京剧竞赛二等奖、学生穆广星、邱晶晶获两个青年组京剧竞赛表演奖。

她的付出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还有学生的性格转变。原本性格孤僻、不开朗的学生逐渐在一段又一段的折子戏里面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学会了敞开心胸;原本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喘的小姑娘渐渐地唱起《女起解》来变得不慌不忙,悠扬婉转。

虽然人少 胜在热闹

2006年11月,京韵社成立,高燕主动担任了社团指导老师。在学院的支持和鼓励下,初期的京韵社没有固定训练场,便借用了外国语学院三楼的会议室来训练。2009年,京韵社在校社联成功注册,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和训练场地。而今,京韵社已成长为我校主流社团之一,高燕依然坚守在这里。

初期的京韵社只在黄家湖设了一个社团,社员也多以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主。作为指导老师,高燕每周四晚7点,固定利用四个小时的时间来指导学生的戏剧表演以及教授相关知识。然而随着京韵社的不断壮大,许多社员面临大三即将要搬校区的难题。为了照顾到青山校区的学生,高燕决定将京韵社分为两个分社。这样一来,原本每周一次的义务教学练习增加到了每周两次。原本本职工作就十分繁忙的高老师却乐此不疲,谈及此,高燕笑着说,这是她最忙也是最快乐的时光。

晚上七点,她准时在青春驿站三楼的小办公室里等待着学生的到来,连续4个小时的授课,她却从不喊苦喊累,经常一对一地教学生唱京剧。京剧角色众多,高燕作为荀派花旦,却教授着同学们各种角色的技巧。

“京韵社虽然人少,但是胜在热闹。”要想学好京剧,就得放开嗓子,唱出来;放开手脚,演出来。每周四晚,整个青春驿站里,属于年轻人的京韵之声婷婷袅袅,络绎不绝……

在高燕看来,京剧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还会使人更加有涵养。戏如人生,正是唱戏教会了高燕如何更好地走人生之路,而她也同样希望,戏能给学生带去人生智慧。“在表演的同时,我们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处境、情感,历史就是我们的积淀。而唱戏,正是对历史智慧的最好诠释。”

高燕的京剧扮相

高燕的京剧扮相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