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网消息:在社区文化活动多年采访中,我接触了许多中老年文艺爱好者,其中不乏出色的女性。但是提及其中和京剧结缘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属司思一人了。作为一名持有文化部演出证的自由职业者,她把京剧看作她生命中的伴侣。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大潮考验着不少戏剧票友,司思没有因京剧观众的减少而放弃她的爱好追求,只要社区文艺舞台百姓需要,她都能展示她的才艺,不计得失,无怨无悔,受到了专业内外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出身在梨园世家的司思,父亲司寿峰,原徐州市京剧团团长,建团创始人之一,母亲是大家闺秀。同胞四人,姐姐现任徐州市戏曲家协会会长。大哥在教育局工作的京剧票友,曾荣获2008年华人艺术节京剧、武术两枚金奖。二哥虽在经营字画古玩,但也是对京剧情有独钟。
司思出生于1963年,舅舅曾是黄埔军校的官员,十年动乱中,司思的父亲因舅舅关系,在1969年被人诬陷,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全家下放到老家农村“接受改造”。下放三年内,因农村的艰辛和精神打击,司思不到十岁母亲因病去世,十七岁时又失去了父亲。仅管五年后落实了政策平反昭雪,但司思从此失去了双亲,过左的运动,赋予了司思一个灰色的童年。天资聪慧的她,小学和中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能歌善舞,在班内担任了文艺委员。1983年,在她读高二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经朋友介绍,司思跟随北京卫星歌舞团到全国各地演出。司思容貌出众,擅长民歌和八十年代走红的电影歌曲,如“知音”,“乡恋”,“妹妹找哥泪花流”等,嗓音柔美清脆,深收观众喜爱。20岁的她就走上了人生的第一个舞台。1986年,司思成了徐州市文化局正式员工。
得益于她的形象和柔美动人的嗓音,司思在文化系统十年内担任过主持人、播音员,还担任过汉代兵马俑展览观的讲解员。期间,她从未放弃过对歌唱的热爱。成功者时常伴着遗憾,司思父母早离世,因年轻她对婚姻处事的不成熟,使她尝到了失败婚姻的苦果,32岁时她带着7岁的女儿和丈夫分了手。多年来,她全力培养女儿,让女儿进了省艺校,后又在上海伊斯特莉(国际)形象设计公司培训成了持证的出色化妆师,现已长大成人。为了孩子的更好成长,如今年近50的司思一直是孑身一人。
2007年,司思被一家影视公司特聘来到上海工作,现任上海大世界东方一绝艺术团特邀主持人。在静安、虹口、彭浦等地,她迷人的形象和动人的歌喉,所到之处掌声不绝。她担任的活动主持颇有风格,能掌控演出场内的气氛。她演唱的京剧《沙家浜》“一唱三”,“梨花颂”等委婉动听,河南豫剧黄梅戏“谁说女子不如男”、“夫妻双双把家还”,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还把邓丽君的歌也唱得柔情似水。近几年来司思在家庭的熏陶,和大哥,姐姐的感染下,耳濡目染,又慢慢的迷上了京剧,恰巧在一次演出时遇到了,上海京剧院尚长荣的琴师吴文疆老师,好学的司思得到了吴老师的悉心指导。教学相处中,吴老师说,司思是他教过所有学生里最聪慧的学生,嗓音干净,甜美,会用嗓子,如果不学唱戏真是太可惜了。司思在老师的感人的鼓励下,更增加了信心,非常地感谢并十分珍惜遇到这么好的专家指点。目前,司思梅派程派都唱出了不同韵味,得到票界同仁的认可,加上司思的为人善良可爱,赢得了广大朋友和观众的喜爱。
多年和文艺结缘的她,让司思青春常驻,虽然她年近50,但看上去只有40来岁,心态更年轻,还在30来岁。司思说,“市场经济造成了不少人心态浮燥,该细细品味的戏曲艺术,却敌不过搞笑的东西。作为有志的文艺工作者,良好的心态是坚守岗位的根基。我爱唱的京剧和民歌,是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理应发扬光大。京剧今天受欢迎的程度虽处低谷,但我一往情深。京剧犹如我的孩子,人再穷也不该扔掉孩子。京剧是我生命的伴侣,在成熟的情况下,司思愿尽早办一场个人演唱会。”当我提及对个人家庭的打算时,她感慨地念了一首发自心灵的小诗:我是一艘飘零的小船,不知道哪里是我的港湾,我很想找一个码头靠岸,以抚慰我暂时的疲惫不堪,期盼和有缘人扬起生活的风帆,共同乘向那理想的彼岸!
听着司思介绍走过的50年的路,记者颇有感慨:一个人经历无论多么坎坷,但她的言行如能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能量紧密相连,人生的意义将永远会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司思对我说,勤学者方能知不足,艺无止境,我还要更加努力,精益求精!我衷心祝愿司思能在艺术道路上,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司思 便装照
司思 剧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