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5日,由叶少兰、丁晓君、张建国领衔,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京剧队(原战友京剧团)三代同台、齐心出演的京剧《谢瑶环》、《玉堂春》登陆北京国家大剧院。这两场演出不仅拉开了2014年度战友京剧巡演系列活动的序幕,也是丁晓君任队长后,这支已经走过44年光辉历程的京剧团队的全新亮相。
对于这次意义重大的亮相,观众没有吝惜赞美,在此起彼伏的掌声和叫好声中,大家欣赏着叶少兰、张建国炉火纯青的表演,赞叹着丁晓君日臻成熟的演技,更惊叹着战友京剧重振旗鼓的风采。
战友京剧最年轻的队长
曾经,在戏迷和朋友眼中,“80后”的丁晓君是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姐姐”,这不仅是因为她清丽俊俏的面容和轻缓柔美的声音,更在于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念戏中情”的态度。当她在今年年初正式成为战友文工团京剧队队长的时候,简直令人惊掉了下巴。
“我身边的朋友,甚至是当初找我谈话的领导都说:‘你是个角儿坯子,又正值艺术上升的阶段,别因为这些行政工作把你毁了。’我也知道,影响练功是一定的,因为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我不能忘记是部队培养了我,是绿色的军营给了我无限的力量,我应该为部队做些事,特别是战友京剧面临困境的时候,我必须做些事。”
流连于军装戏装之间
自从当上了队长,丁晓君的神情中已经日益有了几分不怒自威的领导威严。对她来说,既要管理好京剧队中比自己大的队员,又要带领曾经有着光荣历史但后来走进低谷的战友京剧再创辉煌。
年轻的丁队长一上任,便有新气象。她首先抓作风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搞各种业务集训。她一上来就开除了3个不遵守规章制度“撂挑子”的演员,同时也请回了老艺术家镇场把关。“得罪人是肯定的,但我是无私的,无私就无畏。”丁晓君说。
然而刚当上队长时,丁晓君曾迷茫过,各种琐碎而艰巨的任务让她常常失眠,“整个脑袋就像要炸开一样,感觉脑筋在跳,根本睡不着觉”。很多人都觉得丁晓君有点变了,那个温婉的“神仙姐姐”变成了严厉的小领导。丁晓君自己也感到这种变化,但她平静下来后想到,自己不是生下来就会唱戏的,既然如今能登台演好戏,就也一定能在这个新岗位上慢慢学习和成长。
现在丁晓君日常的生活经常是穿着军装开会,布置任务;脱下军装就换上练功服或戏装,走进排练场或登上舞台。对于协调军人和艺术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丁晓君说:“战友京剧的团训中有4个字——自然、严谨,就是既要有严格的规矩,又要有艺术的伸展,严谨不是约束艺术创造力的,而是为艺术创造服务的。比如排练场里,就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高水平的排练质量。”
为了父亲生前的嘱托
丁晓君说,其实她的变化不仅仅来自担任领导的工作压力,而是从去年父亲辞世时就已经开始了。
去年8月,凝聚着战友文工团全团心血的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饰演主角吴清华的丁晓君获得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肯定。然而很少人知道,演出之前她刚刚经受了人生最大的打击——父亲因病去世。
“父亲生前一直想看我演《红色娘子军》,排练时他也曾带病到排练场去看。彩排时,他病情严重,坐了5分钟就坐不住了。最后,他没有坚持到看见我正式演出。父亲去世之前对我说:‘我不会连累你的。’”丁晓君的眼圈红了,但眼泪没有落下,“那是我人生最艰难、最难熬的时候。我都挺佩服自己,不知怎么把那3场演出坚持下来的。我当时就想着,我是军人,我是我爸的女儿,为了大家的辛苦和荣誉,我一定要坚持下来。那3场演出的状态跟我以前排练时很不一样,我第一次把舞台和生活联系在了一起,此前在舞台上从来没有那么真实的感受。这3场演出让我快速成长,是父亲用他的生命把我又向前推了一步。”
丁晓君的父亲生前有个愿望,就是希望女儿能在政治上追求进步。“原来我理解不了,觉得能把戏唱好就不容易了。但现在,我希望他在天之灵能够看到我的成长。”
军人的舞台是战场
丁晓君将这次战友京剧的全新亮相定名为“军旅国粹”,她说,军人的舞台就是战场,每一次演出就是一场战役。“叶少兰老师说,上世纪80年代,战友京剧到上海演出,台上吕布的大铠一出来,台下就一片叫好;吕布带的兵能喊出仪仗队的气势,这只有军队院团能做到。这是我们战友京剧的精神,绝不能丢。”
带着这样的精神,战友京剧以《谢瑶环》和《玉堂春》惊艳亮相,之后奔赴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走军营、进课堂,举行一系列京剧讲座和推广演出活动。前不久,他们排演了根据全军第一支女子特战队的训练生活编创的京剧小品《零点饺子》,把特战女兵的故事搬上舞台;9月中旬,战友京剧人还将赴法国参加中法建交50周年庆典演出活动,经典大戏《白蛇传》将在异国绽放芬芳。(记者 刘淼)
(摘自 《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