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为“全国省级重点院团”,贵州京剧院培育人才创作演出经典剧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在“苦练内功”的同时迈开步子“走出去”,打响了品牌,在业界产生了示范效应。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展示贵州京剧院、贵州京剧的风采。
7月21日下午,“戏聚星期五”第100期大型公益活动暨首届贵阳全国京剧票友演唱会在贵州京剧院国艺剧场开幕。这场由贵阳市委宣传部、贵阳市文广新局主办,由贵州京剧院承办的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票友踊跃报名,大家“你方唱罢我登台”,共庆全国京剧票友界的盛事。
“戏聚星期五”戏曲大家唱活动推出三年多来,已成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也是贵州京剧院致力于传承京剧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贵州京剧院精心培育京剧人才,搭建展示交流平台,演绎经典大戏,一次次亮相高端平台,充分展示国粹的魅力,使京剧在贵州大地绽放活力,让贵州京剧知名度不断提升。
过硬功夫演绎经典大戏
贵州京剧院前身是贵阳市京剧院,成立于1958年,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创作演出了《明月清风》《范仲淹》《龙冈悟道》《巾帼红玉》及现代京剧《布依女人》等经典剧目,获得不少全国奖项。
2008年,省市京剧院团合并,更名为“贵州京剧院”,省市院团合并发展,这在全国鲜见。
作为“全国省级重点院团”,贵州京剧院早已凭借专业精彩的作品和功夫过硬的名角享誉全国。贵州京剧院院长侯丹梅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先生的关门弟子,曾获首届CCTV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第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十三届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第三届及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表演奖”,2013年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等,如今仍活跃在舞台上,在多个经典大戏及原创剧目中挑大梁。
除了侯丹梅,贵州京剧院副院长冯冠博也是知名京剧演员;该院范玉、马红光等在全国青年京剧演员擂台邀请赛中获擂主等殊荣……
在一批功夫过硬的演员带动下,贵州京剧院坚持创作演出,特别是近年来更是屡创佳绩。
2008年6月,受文化部邀请,我省参加北京奥运重大演出活动三台节目之一的《布依女人》接连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两场,在观众中反响热烈;2011年11月,该院排演的大型新编历史京剧《鱼玄机》在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中获优秀奖;2014年排演的大型历史京剧《黔人端棻》获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在北京中国戏曲学院大剧场连续三天展演,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戏曲采风”栏目对该剧进行全程专访;近几年,贵州京剧院在贵阳、昆明、北京、天津等地多次演出该院院长侯丹梅领衔主演的关派经典名剧《铁弓缘》,央视“空中剧院”栏目从2007年至2016年三次录制并向全国多次播出,获得全国观众好评;2015年、2016年,该院两次受邀,携《铁弓缘》《汉宫惊魂》《黔人端棻》等大戏及《梅展霜艺》——侯丹梅“关派”经典剧目演唱会等精彩节目,在著名的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央视“空中剧院”全程录播;今年4月,侯丹梅代表剧目《铁弓缘》获国家文化部推荐录制“像音像”工程通过创作演绎一批经典大戏, 贵州京剧院不仅积攒了名气,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为弘扬京剧、宣传贵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多元展示平台弘扬国粹培养热爱民族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京剧艺术的观众群体,是发扬传承和传播京剧艺术的基础。 贵州京剧院从 2013年开始筹划,于 2014年元旦推出“戏聚星期五” 戏曲大家唱的公益性活动,还不定期请一些知名演员、艺术家前来指导、助兴,给广大戏曲爱好者搭建了一个良好活动平台。
2015年,该院将“戏聚星期五” 在原基础上,从制度、活动细则等方面作调整, 使其更合理、更富有趣味性。开办至今,“戏聚星期五”戏曲大家唱活动已举办了三年多的票友演出,会员已达 600 余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仅有8岁;举办进校园、进社区演出数十场,加深了观众对京剧艺术的认识。 活动不但在全国的票友及观众中声名鹊起,更引起了海内外京剧社团组织的广泛关注,新加坡平社的京剧戏曲协会专程前来参加演唱联谊。
三年的努力, 该项活动不仅已成为贵阳市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也使票友的整体演唱实力不断提升,为今后的“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 工程培养了重要的演出、师资力量。“由专业院团联合业余戏曲团体搭建这样公益性的展示平台,此举在全国属首创。” 贵阳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说。贵州京剧院还与方舟戏台合作,使京剧演员获得更多展示、锻炼机会, 同时也让戏迷有更多好戏看。
2016年9月8日方舟戏台正式开唱以来,贵州京剧院已与戏台签订 300 场演出合同,365天中,演员天天有戏演,观众天天有戏看。2015年11月,贵阳市投拍现代京剧电影《布依女人》,贵州京剧院多次研讨、筹划,邀请国内著名导演、演员组成电影团队阵容,希望最大程度通过电影展现唯美的舞台画面和精湛的国粹艺术,在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的同时, 弘扬民族文化、唱响贵州、宣传贵阳,使该片成为我省继京剧电影《苗岭风雷》之后的又一力作。对传统文化矢志不渝的坚守、弘扬,让贵州京剧院一路好评如潮。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吕育忠说:“京剧的发展离不开地方基层院团的默默奋斗和苦苦坚守。 贵州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对贵州这块京剧的沃土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令人敬佩。 ”(记者 赵红薇)
(摘自 《贵阳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