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年93岁 生前被誉为马连良“最佳搭档”
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的最佳琴师、一代京胡泰斗李慕良因操琴风格匠心独运、自成一家,而世称“李派”。日前,这位京胡泰斗、也是资深京剧音乐作曲家在京病逝,享年93岁。老舍先生曾以“幼小喜丝竹,功成20年。韵声长自远,意在手之先。春水流仍静,秋云断复连。翻新裁古调,歌舞倍增妍”的诗句赞叹李慕良的演奏技艺。
资深京剧音乐作曲家、京胡泰斗李慕良日前在京病逝,享年93岁。就在半年前,两场群星荟萃的“中华神韵——庆祝建国60周年李慕良作品暨京剧经典唱段音乐会”还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和梅兰芳大剧院隆重上演。梅葆玖、马长礼等京剧名家悉数登台。
李慕良7岁开始学戏,工老生。9岁习琴,12岁登台,被誉为奇才。15岁在长沙拜马连良为师,马连良指点他改学京胡。后拜在名琴师徐兰沅门下,此后对孙佐臣、杨宝忠、王少卿等名家的技艺兼收并蓄,琴艺大进,20岁便名噪剧坛。
1939年后,李慕良开始为马连良操琴,对马派声腔艺术贡献尤其卓著,被公认为马连良的最佳搭档,二人的合作被誉为“珠联璧合、相映生辉”。不过,李慕良虽然长期与马连良合作,但和其他老生名家也有很多合作,他最喜欢的是余(叔岩)派,和李少春的私交很好,时常在一起说戏。对孟小冬更充满崇拜之情,经常给她吊嗓子,并从中吸取很多东西。
1963年,老舍先生曾以“幼小喜丝竹,功成二十年。韵声长自远,意在手之先。春水流仍静,秋云断复连。翻新裁古调,歌舞倍增妍”的精妙诗句概括过一个人的演奏技艺,这个人便是李慕良。由于其作品章法严谨,动听耐品,形成了平正大方,音色饱满,刚健雄沉,巧俏动听的李派演奏风格,成为众人争相学习的至高艺术境界。
除了在琴艺上自成一格,李慕良还是一位京剧音乐家和唱腔设计者。他曾为京剧《赤壁之战》、《官渡之战》、《赵氏孤儿》、《逼上梁山》、《海瑞罢官》、《闯王旗》和现代京剧《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岩》等设计唱腔,并对京剧曲牌进行了大量的改编,其中《夜深沉》、《万年欢庆》、《春夏秋冬》极具代表性。此外,他还创作了《新东方赞》和《跃龙门》等新京剧曲牌。
而在京胡泰斗的一生中,共有三把名琴穿越风雨,伴随他将近一个世纪的艺术人生。其中一把是紫罗汉担子西皮胡琴,是知名琴票乐朴荪先生割爱所赠。据子承父业的李慕良之子李祖铭介绍,听马连良的《失空斩》和《淮河营》,还有《四进士》中的西皮唱腔伴奏和西皮《小开门》曲牌,即可品味这把琴的特色。此外,李慕良还有一把洪广源师傅特制的二黄琴,这把琴琴音宽厚、甜美、圆润,据说当年杨宝忠先生要以精制琴箱来换这把琴,最终也未能如愿。而在上世纪30年代跟随李慕良走南闯北的,则是李慕良的父亲传给他的琴,李慕良当年曾用这把琴为京剧大家言菊朋伴奏。
李慕良生平爱读书,爱书法,好画画。家里至今珍藏着一把折扇,扇子一面是张大千为其画的画,另一面是章士钊为其题的字。李慕良和国画大师张大千是至交。两人在艺术上互为倾慕之余,对美食亦有共同爱好。
京剧大家谈李慕良
梅葆玖:先生是我的偶像
我非常喜欢李慕良先生创作的作品,凡是李慕良先生的唱片我都有。李慕良老师是我心目中非常崇拜的偶像。李慕良老师跟我们梅家太熟了。解放前,李慕良老师就经常来我家,我父亲非常喜欢他的艺术。1953年的时候,我父亲梅兰芳和马连良、周信芳、程砚秋4个人带着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到平壤演出,那是我第一次和李慕良先生合作,也是唯一的一次。当时我还年轻,19岁上下,我父亲让我唱《三娘教子》。我和马先生、李先生在平壤的一个山洞里演了这出戏,这是我终身的光荣。
马长礼:他设计的唱腔带“神气”
李先生给很多戏都设计过唱腔,他设计的唱腔带身段带“神气”。他根据演唱者的声音去设计,赵燕侠的发声方法是什么,马连良的发声方法是什么,他都琢磨得透彻之极。他还有个绝活儿——定弦儿。他的胡琴有个蛇皮套,他这手卡着筒子,大拇哥卡着码儿,这么定,齐了!
谭孝曾:演员观众都服他
李慕良先生会针对不同的演员、派别,来创作不同的唱腔,并且都恰如其分。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钻研,可以说他是见多识广,所以他设计出来的唱腔不仅能让演员接受,更能让观众接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