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至6日,呼和浩特民族剧场坐满了戏迷,他们或是跟着拍子低声附和,或是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对表演者李继春的赞誉。
除了内蒙古京剧团国家一级京剧演员外,李继春有一个更为耀眼的身份,“北派猴王”李万春之孙,李万春创立的京剧武生艺术流派李派的第四代传人。
5月6日,李继春在结束了为期三天的惠民演出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京剧是注定的缘分
8岁练功,12岁学戏,15岁登台演出,李继春成为一名京剧演员,用家族使命和耳濡目染就能概括。
李继春爷爷李万春是中国京剧界一代武生宗师,12岁就以一出《战马超》名扬天下,一生演出剧目达480多个,成功塑造了黄天霸、武松、关羽、林冲和美猴王等众多艺术形象,他和李继春曾祖父在北京创办了鸣春社,培养了“鸣”、“春”两科近百位艺术人才,并在1961年成立了内蒙古京剧团。
“从小住在京剧团院内,经常看见我父亲或演员们练功唱戏,对京剧太熟悉了。”李继春说,父亲李小春文武兼备,11岁出台即红,作为内蒙古京剧团主演之一,也是新中国京剧界不可多得的一位表演艺术家。
如今,不惑之年的李继春仍为梨园世家的使命努力着,他说,他也曾迷茫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受电影和流行歌曲等冲击,京剧一度低迷,我也受影响出去唱歌、卖衣服、开饭馆,但是无论做什么,李家传承人的身份都如影相随。”李继春说,许多人质疑,李家的后人怎么出来唱歌了?
“我在反思的时候,想到了爷爷,他担负着戏班众人的穿衣吃饭问题,总是努力练功、编排新戏以待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他是在追赶中成就自己的,我也应该有些压力,追赶爷爷和父亲的步伐。”李继春说,二十多岁时,他回到京剧团。
着力继承父辈的“财富”
“天天练习一个动作还不一定能用上,但基本功不能荒废,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观众就知道了。”经过多年酷暑严寒的锻炼,李继春像父辈一样成为京剧武生演员,矫捷灵活,博采众长,兼容并蓄。
李继春并没有像其他梨园弟子一样受到太多的呵护,“被送到河北保定戏校学跟头时,爷爷去看我并指导练习,那时他已经快七十高龄了,叮嘱我演戏要注重艺德,父亲也特别和蔼,指导我练功总是和颜悦色,他们技艺高超,口碑也很好。”李继春告诉记者,父辈留下的“财富”,他一辈子也享用不尽。
而“鸣春社”的同派师叔祖们是李继春最大的财富之一。为此,他常常奔波于呼市和北京两地,极力吸取李家京剧瑰宝,“过几天就要去北京学习爷爷代表剧目《武松》,虽然有剧本,但京剧还是按照流派特点亲授。”李继春说,师叔们都已过花甲之年,很少登台演出,共同的心愿就是把李派精髓传承下去。
目前,李继春已经演出了爷爷和父亲的多部作品,包括《千里走单骑》、《打金砖·太庙》、《闹天宫》、《五百年后孙悟空》等经典剧目,对父辈的表演有了深刻的领悟。
不辜负传承人的责任
“有很多人要和我学徒,但我总感觉自己还没学到位,不能收徒,只是有人愿意学,我也愿意教,李派艺术也需要各个弟子及艺术剧院多支持。”李继春说,除了承担传承李派的重任,他还要极力培养年轻观众,让京剧有人传承,也有人看。
李继春坦言,在呼市民族剧场的演出让他喜忧参半,“看着早早排队候场的大爷大妈,我很感动,可是,年轻人寥寥无几”。
李继春告诉记者,无论哪一派,京剧要想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留住老观众,吸引新观众,就必须进一步自我调整,“现在国家进行了文艺院团改革,增强了院团活力,能够在竞争中不断出新作、出精品,演员也有了紧迫感,努力提高自身技能,我们院团也在做各种尝试,不断走入中学、大学,让年轻人了解京剧、喜欢京剧。”李继春表示,他也在不断努力,不辜负身为传承人的责任。
李氏父子同台演出-李小春、李继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