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中国的京剧艺术,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谈及中国的京剧艺术,来自泰国的京剧票友杨如意一脸的兴奋。
第12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决赛9日晚在天津中国大戏院开锣,杨如意在10日的决赛第二场中亮相。
杨如意今年32岁,中等身材,方头阔脸,说话柔声细语,满含微笑。
“60多年前爷爷奶奶那一辈从中国潮州迁移过去,但我的母亲是泰国人,所以我有一半华人血统。”杨如意笑着对记者说。
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和平杯”了。“上一次是4年前,我演唱了《贵妃醉酒》,获得了三等奖。今年我将以《望江亭》谭记儿的角色再次登上这个舞台,希望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杨如意说。
杨如意说,他热爱中国,就是从中文和京剧开始的。
泰国的华人,大多只知道潮剧。杨如意从小听奶奶哼唱潮剧,播撒下了中华文化的种子。
“在泰国上大学时,我首选的外语就是中文。大学毕业后,我到厦门大学读研,参加了学校的京剧社团,这才闹明白潮剧与京剧有很多区别。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深深地喜欢上了京剧。”杨如意说。
但在泰国,根本没有京剧氛围,杨如意的父母也不支持他学京剧。为了心爱的艺术,2005年,杨如意对父母说到中国进修中文,实际他来到北京,在中国戏曲学院进修,系统学习京剧知识,拜师学艺。
这些年来,杨如意把京剧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每天仍坚持吊嗓。“我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把电视机锁定在中国中央台十一套的戏曲频道,这个节目在泰国能够收看到,用来观摩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杨如意开心地说。
杨如意目前工作在曼谷一所私立国际贵族学校,主教中文。课余时间,他就教学生们京剧。
在以泰语、英语为主的大环境下,可想而知普及京剧艺术会有多么困难。学生极少,但杨如意坚持着,不懈地努力着,终于有了收获。
“我教的一个高中男生参加‘汉语桥’泰国地区才艺大赛,凭借京剧的表演,荣获二等奖。男生受到很大鼓舞,从此也开始喜欢京剧了。”杨如意自豪地说。
为了传播中华文化,杨如意还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在网上开辟了专页,系统介绍京剧知识。有家大报社编辑看到后,主动找到他,于是,他就每月定期写有关京剧艺术的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这一干,就是几年。“自己虽是泰国人,但中国也是自己的家。”
天津的气候比曼谷干燥冷峻多了,初到这里,杨如意感觉很不适应。他说,自己对“和平杯”很有感情,非常热爱,两次参加比赛,都是重在参与,能有机会向那些票友们虚心学习,交流艺术,这是非常难得的好机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