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双甲子”。纪念活动早从去年夏天就开始了,巡演活动已有年余。国庆65 周年前夕,在长安大戏院举办《梅韵芳呈》的三场演出。9月27日的第一场是颇具特殊意义的海内外梅派及各流派票界人士的专场演出。说它有特殊意义,是与其他纪念活动多由专业演员演出不同。票界组织了纪梅专场,还有众多海外华人参与,说明了梅派影响之大、之深。

看了由20多位票界人士演出两个多小时的精彩晚会,我最大的感触是:京剧旦角中的男旦,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绝对不能抹杀的。8岁的男孩巴特尔早已在戏迷中小有名气。他演唱的《太真外传》,梅韵十足,悦耳动听。身为医师的李志民先生,唱《女起解》的四句西皮慢板。嗓音宽亮,绝无刺耳的时弊。蔡振江先生唱《挂帅》的二六“非是我临国难袖手不问”。字字句句听出他对梅派的尺寸、力度、斤劲拿捏得十分准确。上海的李健,唱一段《生死恨》,也是字正腔圆,颇富韵味。远处云南的吕永平先生,唱《挂帅》的”一家人闻边报”和“大炮三声如雷震”两段。令人点首击节。我特别注意到,他唱“我一人能当百万兵”那句时,“百万”和“兵”当中,没有那说不通的“的”字。在这一点上,票友走在了专业人士的前头。众多梅派传人不肯也不敢把这个字去掉。以为这才是“继承”,其实是不对的。这五位男旦票友,除了巴特尔尚在年幼外,都有很好的文化修养,他们的本职工作都很出色,而票起戏来,真能使内行闻之而有愧色。他们演绎梅派,深得个中三昧。他们的嗓音宽、亮、甜、脆、美而绝不尖利刺耳,令人难忘。我想,为什么男旦演员多汇集于票界呢?(多年前,央视播出过一次票友大赛,也是男旦荟萃,一个赛过一个)大概与几十年来对男旦的看法、态度、误解有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听过这晚会的人都会做出个对比,得出个结论的。

另外,天津的五位小朋友,有花脸、老旦、老生、旦角几个行当,都很中规中矩。难得的是小孩唱花脸很雄浑,无童音。再加上巴特尔,让我看到京剧在儿童中已经有了喜好者,这也是京剧的希望。

83岁高龄的姜派名票、香港企业家钱江先生,以耄耋之年,扶杖登场担任压轴。唱了姜派名段“监酒令”“微风起露沾衣铜壶漏响“八句二黄慢板。虽已高龄,但中气十足。几个大腔,赢得热烈掌声和喝彩。姜妙香先生和梅先生合作大半生,在纪梅演出中,请姜派传人演唱,是很恰当的。

我极少参与票界的活动,但我知道,在北京、在全国乃至海外,有难以计数的票房、票友。其中,以此为乐、调剂生活而不愿抛头露面、参加演出、比赛者也大有人在。但这确是京剧得以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京剧植根于民间,这是他不会消失的原因之一吧。

本贴由老田2014年9月28日07:14:00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