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和当代中国,获得美国西部地区知名学府授予荣誉博士学位的中国京剧艺术家一共有两位,一位是已故大师梅兰芳,另一位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孙萍。

近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主办的“梨园接续、四海心传——中国京剧传承与传播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戏曲界、外交界以及外宣部门代表围绕“新形势下的中国京剧传承和全球视野下的传播”等议题展开讨论。而孙萍也就京剧的传承与传播话题,专门与本报记者进行了交流。

——编者

春节期间,美国洛杉矶打来了一个电话。查普曼大学校长激动地告诉孙萍:“我现在正在给您签字,希望您接受这个荣誉博士学位!”美国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所经历的程序之烦琐与艰辛,令很多人望而却步,而孙萍一等就是6年。

今年5月21日,美国查普曼大学毕业典礼上,在数千名毕业生和数万名学生家长的掌声中,孙萍荣获美国查普曼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成为继梅兰芳之后第二位获美国西部地区知名学府荣誉博士学位的京剧艺术家。这个荣誉,让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的孙萍又多了一个身份。一年365天,孙萍的日程总是满满当当,她调侃自己:“我就是为京剧而生的。”

国家因文化而被世界理解

10岁学戏,15岁主演名剧《赛驼之后》一举成名,18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孙萍成长的每一步都与京剧息息相关。

在戏曲学院期间,她虚心求教,受到史若虚院长和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杜近芳、于玉蘅、李维康、艾美君等人的精心栽培,毕业后被分到中国京剧院,并逐渐成为挑梁演员之一。“演出排得密密麻麻,经常一天连演数场。”孙萍说。

1990年,在匈牙利的邀请下,孙萍与先生叶金森受文化部及中国京剧院委派,前往匈牙利进行文化交流。其间他们四次受到匈牙利总统接见,被授予“荣誉国民证章”。1999年,孙萍应邀赴美讲学,课堂节节爆满。目前,她正在翻译出版《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丛书,已完成30部……

特殊经历中,孙萍主动扛起了京剧海外传播的大旗。

在美国讲学期间,孙萍深切感受到文化是共通的,但国外对中国往往缺乏了解,京剧则可以将中国文化最本真的含义展现出来。在外国人看来,中国百姓时刻受着“五讲四美三热爱”的耳提面命,而了解过京剧的人才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不是口号式的灌输,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在课堂上,孙萍经常用经典剧目进行文化对比。“我希望带给他们一些哲学思考——西方人怎么理解问题,中国人怎么看。”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同一时代的剧作家,作品中都有对爱情观和生死观的讨论。因此,孙萍给美国学生讲《牡丹亭》时,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折射宋朝的社会现实和含蓄的爱情观。

“西方人追求轰轰烈烈的爱,而对中国人来说,爱是缠绵的、持续的。”孙萍表示,这些跨文化的内容让美国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中西方“和而不同”的文化。

每期课程到了最后,京剧《三家店》教学都是保留项目。“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尊一声过往的宾朋,听从头。一不是响马并贼寇,二不是歹人把城偷。杨林与我来争斗,因此上发配到登洲。舍不得太爷的恩情厚,舍不得衙役们众班头。实难舍,街坊四邻与我的好朋友。舍不得老娘,白了头。娘生儿,连心肉,儿行千里母担忧……”她和她的丈夫——京剧名家叶金森给学生细致讲解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忠孝节义”的思想,用拼音把唱词一一标注出来。学生虽然不会中文,也都能咿咿呀呀跟着唱出来。

今年的毕业典礼上,当孙萍受奖时,台下突然爆发出一阵声音“将身儿……”,她教过的一帮学生欢呼着高唱那段京剧,台上的她已经激动得泪流满面。

“这批学生很多是中国文化的追随者了,将来一定不会对中国怀有敌意。”在孙萍眼中,让一个国家真正被世界理解,文化是很关键的因素。

让戏剧重回大众视野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孙萍在国内京剧的推广和传播上倾注了许多心血。在今年两会上,她作为第一提案人,联合四十余位政协委员提议设立“中国戏剧日”,希望借此营造一种进剧场看戏的氛围,因为只有回归剧场,才能体会到最强烈的感官刺激。她认为,戏剧日一定要有确定的日期,但不一定要设比赛环节,只是为让观众能看到很多好的剧目创立契机,通过各种各样的论坛让更多的人参与讨论,让戏剧重回大众视野。

2008年,孙萍的“京剧进中小学”提案得到落实,京剧被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的音乐课中。她每年走访北京市几所中小学,问同样的一个问题——“是爸爸妈妈逼你们学京剧的吗?”孩子是最纯真的,他们异口同声的“不是”,让孙萍感到了希望,“我们现在有了一批黑发的忠实观众!”

政协会议期间,孙萍一定会去看看提案的推行情况。她放弃午饭时间,吃着馒头就着矿泉水看孩子们的表演。十几个孩子悉数登场,不论是轻摇羽扇唱着“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的小“诸葛亮”,还是正义凛然的“小包公”,抑或沉醉在自己美妙身姿中的小“杨贵妃”,小学生的表演个个有模有样。有时,孙萍来不及看完就要赶回会场,要走时,还没表演的孩子竟“哇”一声哭出来。此时,孙萍脸上满是遗憾和怜爱,“你能感受到他们是发自内心地喜欢京剧。”

“我们不是为了把他们培养成为专业京剧演员,更不是为了培养京剧的票友。”孙萍说,京剧进课堂的目的是为了普及文化,让学生们通过京剧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并获得浸染。

除了京剧,目前我国还有300余种地方戏,如柳子戏、秦腔、豫剧等。在孙萍看来,它们是语言多样性的重要支撑。孙萍认为,倡导戏剧日也意在保护日渐减少的方言,在全球化背景下为地域文化留一方空间。

向“场上案头两张皮”说不

在众多学校开设京剧选修课的同时,“案头和场上是两拨人”的问题,引起了孙萍的思考——搞理论的不懂实践,搞实践的不太重视理论。“戏剧是为舞台服务的活的学科,没有舞台经验你研究什么?”身为少有的受过系统理论学科教育的京剧演员,孙萍被戏称为“学者型演员”,她决意构建京剧表演的理论体系,实现“场上案头两门抱”。

没有表演经验谈理论很容易使学科变成玄学,因此戏剧戏曲学领域存在很多“伪学者”。孙萍坦言,有人通过京剧大师梅兰芳炒作自己,“逢梅必反”;而有人则极言传统文化的价值,吹捧一切都应回归传统。孙萍称,这些都不是理性的声音,故而她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我希望在我的努力下,为戏剧戏曲学创造一个良性的学术环境。”

除了日常教学和《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的编译,孙萍还正忙于宫廷戏曲3万件文物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口头记忆遗产的工作。同时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孙萍主持的《叶派武丑传承项目》和跨界戏剧《杜丽娘与朱丽叶》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叶(叶盛章)派武丑传承项目》将恢复十出鲜为人知的叶派武丑戏,预计明年4月与观众见面;而由孙萍亲自创排的跨界融合戏剧作品《杜丽娘与朱丽叶》也将在今年内推出,这部戏为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融合了京剧、昆曲、歌剧、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巨制恢弘。孙萍说,她自己亦十分期待。  

《中国教育报》2016年8月27日第4版

孙萍

孙萍舞台照(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