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并起来,手举到头顶。”虽然时间紧迫,但来自北京的艺术家们教得一丝不苟。12月19日是国家京剧院艺术家李文林、张静、张佳春、李中华赴广西戏剧院京剧团指导排演现代京剧《红灯记》的第4天,因为连续3天的紧张排练,19日上午广西戏剧院京剧团的演员们本可以休息半天,但求知若渴的他们还是来到了排练场。李文林老师在与乐队合戏的间隙,抓紧时间给自己的两个徒弟罗意伟和李森做示范。“过于集中的学习可能让他们觉得茫然,我们只能在四五天的时间里尽量多地教他们,等以后有时间他们再慢慢琢磨。”李文林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响应中宣部关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号召,国家京剧院在得知广西戏剧院京剧团想要排演《红灯记》,但演员普遍年轻,没有艺术指导的情况下,迅速召集富有经验的艺术家,于12月16日至20日赴广西南宁“上门”指导,并于20日与广西戏剧院京剧团合作演出《红灯记》。

在京剧界,人才更多集中在京、津、沪,当艺术家们真正到达广西戏剧院京剧团,才切实感受到这座北回归线以南现存的唯一一家国有京剧院团的坚守。“广西戏剧院京剧团1948年10月建团于北京,后组成火线京剧团随军南下解放广西后,在南宁合并为广西军区政治部京剧队,1953年集体转业组成广西京剧团。广西京剧团也曾有过很辉煌的时期,但现在人才断层严重,目前团里的演员全部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均是中专毕业,学到的东西很少。”广西戏剧院京剧团团长罗善文说。

今年25岁的李森和他的同学兼同事罗意伟此次合作饰演《红灯记》中的李玉和,李森负责演出第8场。和团里的很多年轻人一样,李森在广西艺术学校学习3年,又到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学习了3年,但毕业时他也只是掌握了五六出比较拿手的折子戏,进到京剧团,更多的是演折子戏,有时还要演出一些歌舞。因为团里没有小生演员,他这位老生演员有时还要扮演小生。当记者问到在团里是否有老师可以请教时,他开玩笑说:“在团里,我们只有一个老师,姓‘录’。”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张静说:“我们刚来时,看他们排练《红灯记》第5场,李奶奶、铁梅、李玉和全都站在桌子后面,就问他们为什么这样站?他们说是从录像上学的。其实,戏曲录像常常为了便于拍摄而有所改动,舞台版里演员应该站在桌子前面。”

“现代京剧《红灯记》的经典唱段传唱了半个世纪,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排演难度其实很大。广西戏剧院京剧团在现有条件下有勇气排演这部戏,让人敬佩,我们作为国家艺术院团,应该尽自己能力帮助他们。”国家京剧院副院长陈樱说。

一直看录像学戏的小演员们难得获得这些著名艺术家指导,白天排练完,晚上也要找老师请教不明白的地方。更让他们惊喜的是,11月19日,著名表演艺术家、第一代《红灯记》铁梅的扮演者刘长瑜来到广西观看他们演出,并在20日进行了点评和讲座。她说:“文化艺术是社会风貌的体现,对于广西戏剧院京剧团这座坚守在祖国边疆的京剧团来说,能够下决心排演《红灯记》就好得很。艺无止境,虽然现在小演员们的艺术感染力还有待提高,但慢慢地体验、观察、深入生活,广泛吸收,融为己有,就会慢慢提高。包括我在内的国家京剧院的演员通过这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深有感触,只有将这些感触积累起来,转化成艺术,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魅力。”

12月20日晚,一台由国家京剧院与广西戏剧院京剧团的演员联袂演出的现代京剧《红灯记》在南宁明星剧场上演。李文林、张静、张佳春、李中华演出其中的第5场“痛说革命家史”和第6场“赴宴斗鸠山”,广西戏剧院京剧团的演员们一演完自己的场次,立刻跑到台下看老师们演出,并用相机摄录下来。“我们以后会对着录像慢慢学习,认真琢磨每个动作的含义。”罗意伟说。

“广西戏剧院京剧团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才,我们在这次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尝试制定一个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争取让广西的京剧演员们有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央地戏曲院团的艺术交流成为新常态。”陈樱说。(记者 王立元)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