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京剧院名角史依弘、安平、王珮瑜、胡璇等带来的京剧音乐剧场《月光下的行走》国际版当地时间10月5日巡演至巴黎,首次遭遇的“超小剧场”逼出一台创造性的实验京剧。

抵达:遭遇不能演出的空间

演出开场前3个小时,上海京剧院《月光下的行走》国际版剧组一行人抵达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剧场,便被这里的演出环境惊呆了。“这么小的剧场怎么演?”剧场只有160个座位,分为上下两层,空间非常狭小,坐在第一排观众席,一伸腿就能够着舞台。

眼前的场景,连经历过各种演出空间的史依弘都感慨:从来没遇到这么小的剧场。不过,她坚信演员要适应各种环境,“这是对我们的考验。”坐在观众席里的王珮瑜反而有点兴奋,她建议索性打破和观众间的距离,让演员散布在剧场的每个角落。王珮瑜还未从感冒中康复,布鲁塞尔的两场演出她都是带病完成的。2013年,王珮瑜曾来巴黎留学。不过,在这里演出还是头一遭。

螺蛳壳里做道场,执行导演赵端和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舞台监督虞逢春商量演出方案,“伴奏尽可能轻,就像在客厅里演出。”所有演员不用话筒,全部原生态演唱。担心锣鼓太响“惊”到巴黎观众,改由鼓师林源用嘴巴念出锣鼓经,一如平时在排练场上的情景。最终决定,所有演员坐在观众席第一排。“太好了。”王珮瑜对这样的安排很满意,她提醒大家,结束时,演员要面无表情、目不斜视地退场,带着戏下去。

这个舞台别无选择。“这是本不能演出的地方,差不多就是一个演讲台,逼着大家做零距离表演。”由于空间限制,琵琶和二胡没办法展现了,舞绸子改成舞扇代替。一向心细的胡璇担心“搅戏”,“我们要不要坐到舞台边上?”“我们是演出的一部分,不用担心。”单跃进认为,把第一排作为表演区,演员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注意到,台下的演员忽而是观众,忽而是演员,对于观众来说,也是非常有趣的体验。“可以说,我们是遭遇了一场实验京剧。”他感叹。

候场:打磨所有细节

来到巴黎,嫦娥一角按计划由青年演员蔡筱滢演绎,史依弘把场。开场前2个小时,蔡筱滢心里有点没底,拿了扇子下来,请史姐姐再说一遍戏。史依弘不放心,亲自陪她到台上过了一遍,手把手教她调整扇子的高度。别人去化妆了,算算还有时间,蔡筱滢返回舞台,决定再走一遍,史依弘打开手机里的伴奏陪着她继续练,打磨每一个动作细节。由于舞台距离近,妆要化淡,花脸行当的安平决定索性全素颜出场。

开场前1小时,演员去化妆室准备,赵端坐在第一排的红色座椅上,抬头望着天花板。紧张吗?“真正到演出的时候,舞台全部交给演员,而且他们天天上台,几个年轻演员上台频率也很高,即便出现问题,他们都会处理,我相信他们。”赵端也是第一次碰到这么小的演出空间,他坦言,事先没想到,这样的场地对演出制约很大。

开场前半个小时,乐师周毅、林源、高均在左侧观众席坐定,这是他们的演奏区,不过,在表演音乐小品《月》时,三人还是要走上台。高均原本在纠结自己重达20多斤的堂鼓如何上台,不过,这次为了节省空间,原本放在舞台右侧的桌子被舍弃,把堂鼓直接放在了台上。观众还没来,周毅弹起三弦,高均用掌声代替鼓点,林源打鼓相和,三人陶醉在即兴表演中。“你别无选择”原本是单跃进的口头禅,出自他喜欢的刘索拉同名小说。不知不觉中,这句话成了当天晚上剧组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

开演:近距离表演惊艳巴黎观众

晚上6时40分后,观众开始陆陆续续入场,坐定。晚上7时,演出开始。没有任何防备,演员突然进入剧场,走在最前面的杨扬把粉红色水杯悄悄放在椅子上,安平在最靠近门的地方坐下,把髯口放在舞台上。音乐声起,林源用嘴打着锣鼓经,演员一个个从观众席走上舞台,在起身的一刹那,立刻进入了戏剧氛围里,就像史依弘说的,“所有舞台布景都是长在演员身上的。”

唱完下场,坐回观众席,全程行云流水,衔接得天衣无缝。饰演“慈母”的胡璇下场时,“游子”王珮瑜很自然地扶了她一把。杨扬、赵宏运的《诗经》断章直接在台下完成。晚上8时05分,演出结束,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法国观众奥斯卡一边鼓掌一边走出剧场,“我看过传统京剧,但从没有看过诗词和剧目的结合,故事衔接得很好,太美了!”他拍了很多照片,打算回家去细细回味。

尽管“你别无选择”,京剧演员们却在别无选择的严苛条件下,为巴黎观众带来了一场极富创意的精彩演出。走出剧场,巴黎上空,月亮正圆。(钟菡)

(摘自 《解放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