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孙萍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全国政协委员孙萍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为更好地传承发展国粹艺术京剧,既需要观众摒弃对京剧“老古董、与时代脱节”等固有印象,重新审视京剧之美;同时也需要京剧艺术工作者“放下身段”,努力贴合市场需求,激发这一传承200多年的文化瑰宝的活力。

京剧,经典魅力犹存

孙萍目前还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主任。为纪念中美建交35周年和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她今年5月曾在美国各地走访、致力于在海外推广中国京剧。

日前孙萍在家中接受记者专访时,一谈起上世纪80年代京剧剧团的盛景,依然不胜唏嘘。

孙萍说,那时她作为年轻京剧演员,一天早中晚能演3场戏,嗓子都差点唱坏,只能自己打强的松缓解。当时各大京剧团经常赴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演出,基本上都是场场爆满。

然而在记者印象中,如今的京剧演艺市场绝非30年前那样火爆。孙萍强调,不是京剧不行了,京剧的魅力依然在那里,只是如今有些“养在深闺人未识”。

她介绍说,其实京剧的影子早已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86经典版《西游记》的念白和动作设计,到《红楼梦》的演员构成,再到赵丽蓉、蒋雯丽、徐帆等大批明星演员,都与京剧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孙萍告诉记者,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京剧作为国粹艺术经历数代人传承发展,早已经过“大浪淘沙始现金”的过程,留下来的都是最正统、最纯粹的文化精髓。

比如前段时间网上热炒的“昆曲比基尼”新闻,她认为,其实算是前辈们“玩儿剩下的”。因为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京剧名角小杨月楼和董志扬唱《封神榜》时,妲己穿的就是比基尼。但这一噱头并未保留下来,这说明京剧不用靠这些来夺人眼球,赢得观众喜爱。

“正统、规规矩矩、骨子里的老戏,才是传承的最正确方向。即便有所创新,也得把老戏唱好,”孙萍说。

京剧,如何赢回观众的心

孙萍认为,京剧作为一门土生土长的中国国粹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与观众共同创造出的草根文化。她说,京剧艺术强调观众体验和互动,演员唱得好观众会叫好,唱得不好观众也会给个倒彩。

她说,京剧是“中国人激情最有效的表现方式”,是一门业已融入中国老百姓基因和血液的艺术。正因为如此,雅俗共赏的京剧绝非适合束之高阁、仅让人们到博物馆凭吊怀念。而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它的活力”。

为此,孙萍等大批京剧艺术家一直在努力。2008年,中国教育部开始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等10个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活动试点。这种将传统文化纳入国民基础教育体系的尝试,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可。

而今年的政协提案,孙萍提出的是让京剧进大学成为选修课。她认为,不少60至80岁的老一辈艺术家非常愿意发挥余热,这是艺术教育的最好路径,能让更多人懂得欣赏京剧艺术,为京剧传承培养广泛的观众基础。

孙萍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京剧文化也继承了中国人性格中含蓄内敛的一面。面对当代文化市场,京剧艺术团应有危机意识,懂得推销和自我包装。

对剧团而言,孙萍建议设立专业的剧场艺术经纪人,有意识地培养了解市场、了解不同年龄群和不同地方观众需求,并且懂得市场推广营销和包装名角儿的职业人才,以方便京剧剧团更好地与市场接轨。

对于观众,她建议说,不妨抱着“不设防”的心态,试着走进剧场,亲身感受一回现场京剧表演,重新认识京剧之美。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