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身上有很多反差。在很多戏迷,尤其是一些青年戏迷心中已经成名很久了,她是“老一辈”京剧名角儿,但生于1978年的她,还年轻得很。她生于苏州,长于山塘,操着吴侬软语的苏州女子是风情万种的,但王珮瑜却硬是将老生戏唱得腔调绝伦。这些反差在王珮瑜身上完美统一,自然和谐。比如她确实是“老”的名角儿,却善于用青年人最热衷的方式去传播京剧艺术。而她虽宗余派老生,是中国当下最负盛名的女老生,骨子里却依然透着江南女子的细腻。而产生这样一个独特王珮瑜的“土壤”就是上海。王珮瑜说,“我是上海本土培养的京剧演员,对此我深感自豪。”
青年报记者 郦亮
青年报:你生于苏州,虽然很小的时候就得过江苏省票友第一名,但你受到正统的京剧教育却是从1992年考进上海戏曲学校开始。后来你进入上师大学习,又在上海开始了自己的京剧生涯。可以说,你是上海培养起来的一位著名京剧人。你觉得,上海在你成长过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上海培养艺术新人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王珮瑜:我是上海本土培养的京剧演员,对此我深感自豪。过去都说京剧演员“在北京学戏,在天津唱戏,在上海挣钱”,那时代的上海更像是一个收获名利的码头。京剧艺术的传承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地域格局也在发生转变。我宗的是“余(叔岩)派”老生,余先生本人来上海演出次数并不多,但余派艺术的学术化、儒雅化,却是在上海(以及江浙一带)形成的,因此上海成为余派传承和研习的重镇。我和一大批余派传人,均得益于上海这片土壤。我1992年到2001年期间,在上海戏校坐科,受到学校领导老师和上海各级文化教育部门的格外关照,不仅有机会向国内最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们问艺,同时也从未间断过舞台实践,真正做到了学演并进。是上海文化胸怀的包容,和文化视野的宽阔,成就了我们这一代京剧人。
青年报:现在有很多艺术新人成为“沪漂一族”,你觉得现在的这些青年人在上海所遇到的情况与你当时有什么不同?现在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王珮瑜: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当年定向分配,不用担心毕业后的择业问题。现在大环境变了,竞争更激烈,成材率和淘汰率同时增高,社会风气总体也比二十年浮躁。这些因素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都给成功增加了难度。但同时也应该庆幸,今天我们国家正日益崛起,挑战和机遇并存,年轻人得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更多了,资讯的发达让许多原本不可能的事成为可能。今天的年轻人最需要的是拥有独立的人格、正确的信仰,以及培养较高的审美情趣。
青年报:你近年一直在做一些京剧传承的重要的工作。你的“FOLLOW ME”课程一直人气火爆。你的“瑜音社”也聚集了大量粉丝。在培养新人方面,你有何心得、思考和建议?
王珮瑜:这些年我的确比较注重培养新观众和新粉丝。通过教学、导赏、演出、社会活动、跨领域合作,广泛运用互联网平台,努力打造一个专注的、多元的、现代的王珮瑜个人品牌。通过几年的实验,收效是明显的,很多曾经对京剧完全无感的年轻人,现在都成为了忠实的粉丝,并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再去辐射周边环境,所以现在其实京剧艺术的生态环境是越来越好了。
具体到京剧余派,在传承过程中因人为的因素,余派的很多戏都流失了。比如余派的《乌龙院》就很有特色。还有余派的《游龙戏凤》、《焚绵山》、《取洛阳》等都很有看点,但现在已经很难找到能完整传授这些戏的老先生了。可能这个人会唱念,那个人会表演。这就需要到处投师访友,要收集大量文字资料,还可能需要从老唱片集锦中寻找一些唱段。有的老先生不一定肯教的,因为这属于余派秘笈、孤本。有的老先生得来不易,不肯轻易传下去。我觉得这些戏要花点心血去弄出来。这个工作比排新戏不知道要难多少了。
青年报:你这次当选了青年文联的理事。其他当选理事的京剧演员还有金喜全老师和赵群老师。在这个平台上,你未来有什么计划吗?
王珮瑜:青年文联首先是一个青年人的平台,这个平台聚集的都是各界的文化青年精英,大家充满活力和创新力,我们在一起可以为上海的文化事业做很多事情,纵向可以传承,横向可以跨界。一定会碰撞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火花,我们努力,并且祝福青年文联,也祝福上海!
[王珮瑜简介]
1978年3月4日生于苏州,著名京剧余派(余叔岩)女老生,人称“瑜老板”、“小冬皇”。
是做票友的舅舅把她带进京剧的大门。开蒙学的是老旦,才几个月工夫,就以一出《钓金龟》获得江苏省票友大赛第一名。后来改学老生,听着余叔岩先生留下来的十八张半唱片咿呀学唱。1992年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专攻老生行当。1999年9月考入上海市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2001年毕业,现为上海京剧院演员。在校期间,王珮瑜师承王思及老师,学习了《失空斩》、《搜孤救孤》、《捉放曹》、《大登殿》《文昭关》、《二进宫》、《乌盆记》、《击鼓骂曹》等余派戏。并先后得到朱秉谦、关松安、孙岳、李甫春、王世续、曲永春、童强等老师的教诲,学演过《法场换子》、《武家坡》、《打渔杀家》、《碰碑》、《甘露寺》、《断臂说书》、《战太平》、《清官册》、《四郎探母》、《南阳关》、《群借华》、《夜奔》、《杨门女将》等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剧目。
2008年应邀为电影《梅兰芳》孟小冬《游龙戏凤》配唱。
[前辈点评]
她在继承中寻找创新
上海京剧院著名麒派老生陈少云对王珮瑜称赞有加,他说王珮瑜非常聪明又很好学。有天赋,悟性好,所以在京剧舞台表演上非常有灵气。并且她不但在余派女老生的唱腔上造诣颇深,还跟马派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学津学习了全本。因此在演出中,能将余派的唱念神韵和马派的叙事表演结合起来。陈少云觉得,这样很好地丰富了舞台的表演形式,也确实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陈少云作为海派京剧的掌门人,自己也尝试将海派元素、时代风貌融入国粹传统,在继承中寻找创新。
对于王珮瑜当选为上海青年文联理事,陈少云表示了衷心的祝贺。他认为不论是在资历,才华还是为人方面,王珮瑜都当得起这个头衔,能担得起这份责任。当谈到对王珮瑜京剧演艺事业未来的发展给出一些建议时,陈少云表示,别人给的建议或许确实存在一些参考价值,但是自己的未来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来把控。他说,展望未来首先要了解自己,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王珮瑜本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相信她对于自己的未来走向在心里一定非常清楚了,并不需要别人多说什么。
点评人陈少云: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麒派老生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王珮瑜在演出前化妆。
王珮瑜举手投足、吐字运腔、扮相帅气,深得戏迷喜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