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应邀去兰心戏院看上海电台“星期戏曲广播会”上海京剧院专场演出,观赏程派新秀张娜的《春闺梦》等,并与乃师京剧程派资深传人、北京戏校名教授李文敏老师晤面,巧逢上海市戏校王梦云老校长一旁正与李老师打招呼谈观感,对张娜的表演感到满意与高兴。此情景勾起笔者回忆十二载前在王梦云校长办公室对她的采访,梦云老师说,我们学校为了提高实际教学专业素质,从长计议,近来陆续聘请北京一批老演员名教师,为学生执教传授基础骨子老戏,其中包括张学津、朱秉谦、李文敏等,专攻程派的学生赵欢,即是师从李文敏后脱颖而出的新秀。作为程派老戏迷之一,听罢自然感到欣然。 经吾友陈一鸣兄介绍,五年前起,终于有机会不时与李文敏、王硕老师母子及赵欢、杨爱华两位徒弟在沪聚叙,就所感兴趣的问题咨询请教他们。蒙李老师相赠、从其出版自传《梨园家事》书中,又获丰富的知识与信息,尤其是她自1957年正式拜师赵荣琛先生后,艺事精进历历往事,读来令人感动而手不释卷,甚觉过瘾物超所值;而李老师多年来所悉心哺育、培养大批程派尖子,如李海燕、刘蓓、张火丁、曹蔓、周婧、郭伟、赵欢等,不断涌现活跃在天南海北,犹如雨后春笋一般茁壮成长,成为现今广受称赞的菊坛艺术中坚,撑起了程派艺术颇具活力的新天地,血脉传承可不止于半壁江山哦。正如书中的概括,“我在教学思想上有两个重要理念,即科学化与规范化。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心得和从事基础教学的体会,我认识到,表演方法和教学方法中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是决定水平和促成质变的关键。就规范化和科学性两者的关系而言,规范化是科学性的体现,科学性是规范化的内涵。”之所以有准确的判断与行动,是由于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实践证明,此乃一条不为人们主观意志所左右的客观艺术规律也! 发表于1982年9月19日文汇报的《程砚秋夫人的忧虑》拙文,同年10月10日被《人民日报》全文转载。文中提到“1959年夏,当程砚秋逝世一周年过后不久,周总理、邓颖超同志曾专门约请梅兰芳与程夫人以及程派学生们到中南海家里吃饭,总理语重心长地说:“程砚秋同志艺术精湛,成就极高;程先生不在了,程派艺术不能因此而散失湮没;一定要多培养程派人才,为继承发展程派艺术而努力。”23年过去了,我们拿什么成果向周总理、向程砚秋这两位故人汇报?” 该文见报之前,程砚秋先生忠实弟子、时任中国戏曲学院顾问的赵荣琛先生已在《人民日报》撰文,呼吁各方重视程派艺术的抓紧抢救。1982年夏,赵荣琛到沪医治骨科疾病之际,还应上海剧协之邀为戏曲界同行作报告,列举其赴美国讲学及途径台湾所见祖国同胞、海外学者和外国朋友热爱程派艺术的动人事例,再次表达了自己的迫切心愿,受到与会人士一致赞同。上海电视台同时为赵荣琛的《荒山泪》、王吟秋的《锁麟囊》、李玉茹的《碧玉簪》与李蔷华的《青霜剑》四出程派代表作摄制了录像片。笔者不仅出席聆听赵先生精彩报告,为程派研究家、同济大学郑大同教授与赵荣琛、王吟秋、李玉茹老师摄下四人的合影照(刊于1982年8月22日《工人日报》)、还购买收藏赵先生《荒山泪》录像片,了却学生时期一个夙愿。乃因中央广播电台戏曲节目“听众点播”某日播出,应年仅廿岁的笔者写信点播,竟满足了此小小要求,就是重播赵先生《荒山泪》中“西皮慢板”著名唱段,令收音机旁的吾全家人皆大欣喜。 程砚秋先生病故后,周总理要求赵先生和王吟秋先生组织程派剧团,李文敏老师也榜上有名。1960年春进入北京青年京剧团,在建团演出中主演了《六月雪探监》一折,1960年3月9日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剧场举行的纪念程大师两周年演出。她是赵荣琛的弟子又是同事。随师学艺,不离左右,耳濡目染,如鱼得水。在向赵荣琛学戏中,李文敏深得程派之奥妙,赵荣琛教了她《大登殿》、《三击掌》、《锁麟囊》、《四郎探母》、《荒山泪》、《汾河湾》、《荒山泪》、《红鬃烈马》等等一大批程派和传统剧目,为日后传教做剧目储备。在剧团期间,还同王志廉、黄世镶等青年老生等演出《贺后骂殿》、《汾河湾》、《武家坡》、《大登殿》等对戏以及《朱痕记》、《六月雪》等戏。1960年代初赵荣琛开始受业,各国各地一批程派演员拜其门下,因演出和事务繁忙,有时实在无暇顾及,就让李文敏代为教授部分剧目,其中长春的穆燕燕就是一例。 去年秋,应邀赴逸夫舞台观看李老师携徒中国戏曲学院在读学生张茜来沪,汇报演出的《三击掌》与《三娘教子》,笔者观感是,学生靠师傅领进门,修行却在自身,“老师点拨顺势而为,学生融会一通百通”,完全是验证她那“规范化与科学性”教学理念的一个成功实例。张茜《我的心声》一文说道,“老师上课非常灵活,气氛非常松弛,非常有趣味性,可能有时老师三分之一的课都在和你聊天,但她从未有一次离开主题,都是和戏有关,和人物相连。老师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大舞台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把所学的东西纳入更广泛的艺术体系,让我们多听多看,不论什么戏都看。”这种目的性明确的“愉快教育”令学生始终对课堂怀有新鲜感,课程卓有成效,值得推广提倡。 身兼艺术家、教育家双重身份的李文敏老师教学经验的成功,窃以为来自几个方面:

1、彻底领悟、精确理解并融化吸收程派艺术的精髓,源于对程砚秋大师深刻的美学思想与人文情怀的崇拜敬畏,以及师承“规规矩矩做人、清清白白唱戏”赵荣琛先生的高尚艺术品德与严谨传承精神;

2、爱徒如子的浓情、因材施教的法眼、从善如流的胸襟、高瞻广阔的视野,缺一不可;

3、得天独厚的从艺环境、滴水穿石的艺术积淀、广积善缘的氍毹人脉,库存丰厚;

4、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致力于摒弃机械填鸭式和借助于思维启发式;

5、以乐观其成心态、热情助推张火丁的《江姐》《梁祝》《白蛇》与赵欢的《唐婉》等新编戏的演出,乃至史依弘的“梅腔程韵”版《锁麟囊》。对程派艺术的明天,抱以有容乃大富有新意、通过磨砺锤炼才有发展的积极目光。 值此“李文敏老师执教五十周年纪念演出”隆重开幕大喜之日,借用欧阳中石先生1990年为李老师题诗中的两句,作为本文题目,谨表对李老师这位菊坛新时代“伯乐与园丁”的敬意与贺忱!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