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是曹禺的90诞辰。由李玉茹、钱亦蕉编选、巴金作序的《倾听雷雨———曹禺纪念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向读者展示了剧作家的内心世界,引领读者细读剧作家的生活、灵魂,倾听他心灵深处的雷雨。

该书的第一组文章是剧作家夫人和女儿写的,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是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剧作家对几个女儿的关心无微不至,她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脚印,都烙着深深的父爱,而剧作家晚年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茹的黄昏恋,更令人动容。只要读一下李玉茹的《怀念老爸爸曹禺》就可知道,剧作家的这段恋情几乎成了他晚年孤独寂寞生活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这种相濡以沫的深情甚至使年轻人汗颜。

说起曹禺,人们常常会为他建国以后的创作不如前期而惋惜,这里除了诸多复杂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曹禺建国后担任了北京人艺院长,他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了对于北京人艺的建设和管理。《倾听雷雨》专门收录了一组北京人艺老艺术家于是之、蓝天野、英若诚等缅怀曹禺的文章。这些文章一一记述了剧作家对于北京人艺倾注的心血。曹禺抓艺术管理,根本的一条是尊重艺术家、尊重艺术规律。当年老舍的《茶馆》一脱稿,他捧读完毕,便慧眼识宝、拍案叫绝,“经典,这才是真正的经典”。他尊重演员的劳动,有些演员在戏开演之前,见了他旁若无人,不打招呼,他不但不怪罪,还赞赏他们对于演戏的专注和投入。戏开演了,他悄悄来到观众席,观察观众的情绪反应,静观演出的剧场效果,正是曹禺和北京人艺一代老艺术家的共同努力,才铸就了北京人艺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倾听雷雨》还能让人触摸到曹禺晚年痛苦的灵魂。他对艺术创作有那么多精辟的见解,他自己也有不少写作计划,他女儿万方在《灵魂的石头》一文中回忆道,多年以来,爸爸的手边一直有好几个本子,“本子里内容繁多,有他的断想,有日记,有一篇篇的人物对话和他自己写的诗,最多的是他想写的戏的提纲!”然而最终剧作家没能把这些戏写出来,繁忙的社会活动、疾病夺去了他的健康和生命。(新民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