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李胜素、中国文联副主席杨承志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22日在北京建言,千百年来,中国民众培养起对戏曲不可替代的情感依赖和原乡情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有戏曲一席之地。
全国政协当天进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题协商,全国政协领导人与相关部委负责人、地方代表、专家学者共150余人参与交流。
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胜素发言时表示,城里乡间,搭台唱戏,是中国亘古不变的民俗;礼义廉耻、忠孝节义,戏台上最生动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念。正因为如此,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将民族传统艺术,与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一样,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范围。
1986年由京剧大师张君秋倡议成立的全国政协京昆室,一直致力于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担任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的杨承志当天也指出,经专题考察和座谈,京昆室委员认为,戏曲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应有一席之地。
当前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中提到每年送4场戏到乡镇。她说:“委员们了解到,农牧民对地方戏有期盼,但大多未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范围;群众对传统民族民俗有深厚情怀,但在城镇化和农村社区化改造中,古朴民风和文化印迹在消失,维系乡村和谐稳定的文脉在断裂。”
杨承志直接建议与会相关部委负责人,一方面应建立覆盖城乡基层的常设性戏曲演出展示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常设性戏曲普及传习机制,使民众获得分享戏曲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让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萍2003年提出的政协提案,2008年前后该建言得以实现。她介绍,经十多年努力,中国孩子对于京剧的兴趣与日俱增,去年一场全国性京剧大赛的观看人数达到三亿多人次。
2012年又提出“京剧进大学”并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进行实践,孙萍说,如今两所大学所开设的京剧选修课吸引的学生已增加到数百人的规模,“我建议,京剧进大学应该成为教育部的一项政策”。(刘舒凌 刘文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