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主讲嘉宾:

史依弘,原名史敏。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首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著名梅派青衣。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宣部“四个一批”文艺人才。全国“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

上海戏曲武功电视大赛“二等奖”;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优秀表演奖”;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五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首届“中国京剧之星”;“上海市领军人才”荣誉获得者。

史老师扮相俊美清丽,嗓音宽亮动听,做工细腻沉稳,台风端庄大方,文武兼擅,风格鲜明,堪称当今优秀青年京剧表演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

主持人:

于超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国学班本科10级学生。复旦大学余音社前社长。复旦大学国学社创始人、社长。复旦大学2014年校优秀毕业生。直升复旦中哲研究生。

2013年“CCTV 11大学生京剧戏迷秀”银奖获得者。同年,代表复旦出席“全国国学本科生学术论坛”。“国学社十五年浴火重生”系列活动发起人。

史依弘老师?!那位“唱念做打俱佳,文武昆乱不挡”, 堪称当今优秀青年京剧表演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的史依弘老师?!

没错。就是她!

应复旦国学社的邀请,著名青年京剧“梅派”表演艺术家史依弘老师应邀来到复旦,担任了“新艺术工坊”第十九期讲座的主讲嘉宾。

这,是一场纯纯净净、因为喜爱而邀请、因为信任而应邀的讲座,在复旦社团史上,独一无二。访谈的形式、活跃的氛围、别具匠心的主题,不仅吸引了诸多的复旦学子,还引来了上海及周边各高校的“弘粉”团队。

15晚的袁天凡报告厅,人头攒动,笑语欢声,到处洋溢着兴奋与期待。18:30,当“气质女神”史依弘步入会场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由音乐家谭盾的多媒体音乐剧《门》引入,史老师打开了话匣子。作为京剧名家,参与一场与京剧无关的多媒体新歌剧演出,着实让观众们大感意外。而恰恰是这场《门》的演出,惊艳了观众,成就了京剧与歌剧的完美结合。当主持人引出谭盾“没有你,就没有门”这样的赞誉的时候,史老师羞涩的笑了。“很多东西只是没有敢去想,没有敢去做。与谭盾的合作,让我面对了一个京剧人从未涉及的领域,也开始思考之前从未想到过的问题。既然遇到了,就得去面对。即使是那些让人紧张让人害怕的东西。”

“京剧人是羞涩的”。“我们拉不下脸来。我们不像话剧那么张扬个性。京剧是特别规矩的一门艺术。讲究的是口传心授。我们这一代演员,连继承都继承不好,更别提创作了。师傅怎么教,我们就必须怎么继承。今儿,手指放左眼眉这边,明儿,就不能把手指放右眼眉这边。”

“但是,京剧,也需要创新啊!而且,创新,对于京剧演员,是非常重要的。市场需要你去创新,观众也需要你去创新。没错,《门》是一部多媒体音乐剧,那为什么就不能和京剧相融合呢?不试一下,谁能说不呢?”

当史老师说完这些话时,台下掌声四起。既然遇到了,就得去面对。说的多好啊。正是因为史依弘身体里特有的这股子拼劲,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头,才有了如今的“文武昆乱”。

作为主持人的我,提及自己对于史老师经典片段的喜爱,尤以《巴黎圣母院》中“艾丽雅”一段的舞蹈,最为过目不忘。聊起这个话题时,史老师滔滔不绝起来。

“上海京剧院编写《巴黎圣母院》,后又易名为《情殇钟楼》,是取材和改编自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发表于1831年的长篇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在京剧《巴黎圣母院》的创造里,原著的吉普赛流浪艺人艾丝美拉达成了异域少女“艾丽雅”、撞钟人卡西莫多成了“丑奴”、副主教佛罗洛成了中原某城的“洛族长”、卫队长菲比斯成了守备首领“天昊”。。。内外兼美、内外皆丑、内美外丑、外美内丑的四个人物,就形成了一个个尖锐的戏剧矛盾。

艾丽雅姿容艳丽、纯洁善良、能歌善舞;面对艾丽雅,借用剧中丑奴的唱词,丑奴、洛族长、天昊等“丑陋的心为你激荡”。这样的角色,应该用哪个流派去演绎,应该怎么样演绎,对于我,都是崭新的课题。

人物处理上,去凸显“移步不换形”。既有全新的东西,却也不乏传统的东西。那段舞蹈,就是全新的尝试和融入。从唱腔上,我借鉴了《贵妃醉酒》中“四平调”、《女起解》中“西皮流水”和《杨门女将》中“高拨子”等熟悉的旋律。这样,能明显的显示出中国传统京剧的特有元素。青年观众看了能够接受,老戏迷看了也感到过瘾。”

“唱一段”,史老师话音刚落,前排的学生粉丝就起开哄了。“唱什么呀?”史依弘问道。“《霸王别姬》。。。《锁麟囊》。。。《玉堂春》。。。《贵妃醉酒》。。。”好家伙,喊了个七嘴八舌。史老师笑盈盈的站起身,当场清唱了一段《贵妃醉酒》。“海岛冰轮”一出口,整个会场,一下子静了下来。而当最后一句落地,全场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能平静。

看到学生观众这么喜爱传统唱段,史老师不由感慨:“很多的传统剧,都是很值得演的,只要演员是投入的,观众就是会看的。比如《穆桂英挂帅》、《玉堂春》。这些都是好戏。但现在很大的问题,就在于很多年轻演员是静不下来的,觉得好像不这么激烈就不是京剧。一味的拔高,出口就是高拨子。这,是不对的。今天这个年代,是不是就是一个不看京剧的年代了呢?肯定不是。观众要培养,演员也要静得下心。”

侧门一开,国学班的二位同学头戴珠翠,身着戏服,缓步走上舞台,向在场的观众和史老师汇报表演了京剧《诗文会》“喜盈盈进画堂”和昆曲《牡丹亭·寻梦》中《懒画眉》、《忒忒令》的唱段。我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加入了表演,为大家演绎了“杜丽娘”的“原来姹紫嫣红”。一曲唱罢,史老师带头鼓起了掌。当得知大家学习京剧才半年,她更是欣喜不已。对同学们的热情和坚持,史依弘老师给予了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由此,她寄语大四毕业班的同学们:“走过来的经历告诉我,做任何事情都是没有捷径的,‘天道酬勤’这四个字也是真的。你所学的所积累的也许现在暂时没有派上用场,但以后也许就会用上。”

临近结束,同学们蜂拥走向舞台,争先恐后的和心目中的女神合影留念。从大家脸上洋溢着的笑容中,我清晰的感受到了快乐。或许,这场由校团委学生艺术团与复旦国学社合办的“新艺术工坊”讲座,能成为国学社讲座史上的一次经典。

京剧的“依字行腔”仿佛还在耳畔回响。史老师说:“我们这一代演员连继承都继承不好,更别提创作了。” 史依弘,用她自己的人生经历去告诉我们,追随自己的心,选择坚持。正是这样一份心,一份坚持,一份对艺术的尊重,让她赢得了尊重、鲜花、赞誉,让她站到了人生最璀璨的舞台。对于我们这些青年的文化继承者,是否该学一学史老师那样的谦逊、执着?是否该静下心来想一想,如何才能身体力行的去做好继承呢?

爱史依弘。爱她这个人,更爱她的纯真与善意。

爱史依弘!无悔!

(供图:周寅飞)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