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去如东参加票友大赛,同行的是一个苏昆剧团退休的鼓师,其人也是票友下海。过去的票友不同于现在,家里多是有钱有点文化的,所以票友也叫做“有票子的朋友”。我与此公同居一室,每天聊到半夜一两点,所获颇多。其中一则小故事令人感慨。
说起谭元寿,不是戏迷的一般不知道。说起《沙家浜》里的郭建光,过了而立之年的人不会没有印象,谭元寿就是郭建光的扮演者。时至今日,京剧界里应该是没有几个人能有谭那样的水平了,所以,说他是艺术家大概是没什么可以怀疑的。问题是,谭自己不认可,他不无悲哀的对朋友说:“我充其量也就是个二牌的料,我都成了艺术家了,京剧还能不完?”
这个故事起码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我不怎么样”,二,“我知道什么是好的”。
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照我的看法,第二点其实是第一点的前提或者基础。
杨雄说:“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这当然有点夸大了看的作用。不过,见识见识,“见”自然是在先的,见得多了、广了,见到好的了,“识”也就跟着提高了,虽然未必成正比。慢慢就知道了:“哦,这个好像更好,比我原来看到的强多了。”所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道理是一样的。
当然,小山有小山的情趣,并非一无可取,但比之五岳、黄山,总要少些底蕴。
谭先生五六岁就上台,老子是四大须生的谭富英,老子的老子的老子是伶界大王谭鑫培,家学渊源,经历过京剧的鼎盛时期,见过不少好角,也与他们同过台,所以,他是见过好货色的,知道什么是好角(读脚)儿。
对照一比,他清楚,自己并不怎么样。
千万不要以为他真的没有什么,要知道,现在的演员会十来出戏,有一两出不错的就可以称作艺术表演家了。谭先生会一百多出,而且出色的也不低于三十出。现在的演员上台前要排练几个月,到时候可能还免不了出错,他基本上是“台上见”---------过去的演员大多如此。他七十多岁时,曾经与一个正在盛年的“艺术家”同台演出《定军山》,他一上场,那份儿,没人压得住,就像周润发,怎么看都是老大。
但谭的可敬就在此处:他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心理学里称作“自我意识”。
我的意思是,可能由于天赋、环境的关系,我们可能达不到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水准,但,必须清楚:在我喜欢的领域,有不少好的、高级的东西,问题是,我是到不了那个水平了。
眼高手低其实是没有办法的事,而且也不是坏事。
谭小培是谭鑫培的儿子谭富英的父亲,一辈子没红过。解放前,有好事者画了两幅漫画,第一幅,谭小培对谭鑫培说:“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第二幅,他对谭富英说:“你的老子不如我的老子。”脸上很得意。虽然好笑,但,起码也说明了谭小培心态平和,没有自我膨胀。
现实里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的实在太多了。

本贴由茶农于2002年9月16日19:39:34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