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本报记者走进沈阳京剧院排练场,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演员们正在排练新编历史剧《苏秦》,该剧将参加辽宁省第九届艺术节,且已入选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参赛剧目。

辽宁省京剧院团近年来佳作频出、荣誉不断。京剧工作者长年坚持“创精品、闯市场”的理念,以繁荣传统艺术为目标,以打造精品剧目为主线,积极开拓演出市场,多渠道推广国粹艺术,坚持艺术惠民。沈阳、大连等地区的京剧院团始终以传承传统艺术,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在坚持艺术创作的同时,注重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青年演员。更为重要的是,我省京剧院团格外重视对京剧观众的培养。正如大连京剧院院长杨赤所言,京剧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京剧工作者与京剧观众共同来完成。

据沈阳演艺集团董事长、沈阳京剧院院长王平介绍,多年来,沈阳京剧院坚持以艺术生产为核心,3年创作出两部新编历史剧 《将军道》和《苏秦》。其中,《将军道》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大连京剧院创作的新编历史剧《风雨杏黄旗》曾获第五届中国京剧节金奖,《西门豹》曾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同时,辽宁省京剧院团注重继承经典传统剧目。在过去的一年中,沈阳京剧院复排传统剧目49出,大连京剧院日前已拍摄完成京剧电影《白蛇传》、《西门豹》。

辽宁京剧创作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在题材选择方面,偏重大主题、大格局的作品。这些作品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均具有艺术性与思想性并重的特点,受到了观众的强烈好评。

传承国粹艺术,培养京剧人才至关重要。辽宁省培养京剧人才坚持从娃娃抓起。 2013年,文化部授予丹东市少儿戏曲艺术培训中心“中国少儿京剧培训基地”称号。11年来,该中心培养出2000多位少儿京剧人才,其中21人荣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金奖,6人荣获中央电视台少儿戏曲大赛金奖。

在培养青年人才方面,我省京剧院团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这些院团积极为青年演员提供展示的舞台、锻炼的机会,同时充分发挥老艺术家的余热,形成老中青传帮带的梯次配置。去年,沈阳京剧院复排现代京剧《杜鹃山》,主要演员全部为80后。大连京剧院的常态演出则起用大批青年演员演出折子戏。该剧院每月还邀请来自京津沪的京剧名家来连,与大连京剧院青年演员联袂演出经典名剧,提升青年演员的表演水平。

如今的娱乐形式多种多样,欣赏京剧早已不是人们唯一的文化娱乐选择。如何将观众吸引到传统戏曲中来,是辽宁省京剧工作者始终在思考,并不断实践的问题。

在大连宏济大舞台,每周六下午,观众都能欣赏到由大连京剧院演出的传统折子戏,这种京剧常态演出,大连京剧院已坚持了近20年。如今,剧场的观众席上,不仅有老戏迷,还有很多年轻观众。大连京剧院还经常开展问卷调查,了解观众欣赏需求。沈阳京剧院同样坚持常态演出,每个周末,该剧院的演员们都会放弃休息时间,在沈阳文化宫、沈阳故宫老戏台给本地戏迷与外地游客演出传统折子戏,演员们精彩的表演与良好的风貌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与好评。王平说:“越是坚持演出,观众就越多。我们要为观众创造更多欣赏国粹艺术的机会。 ”

对培养青少年观众,沈阳京剧院早有探索。两年前,沈阳京剧院在沈阳市铁西区兴工四校建立起少儿京剧实践基地,学生们演出的《沙家浜》、《红灯记》很有“范儿”。由学生们自编自演的新编京剧《望梅止渴》剧组日前在这所学校建组。谈及此,王平高兴地告诉记者:“京剧艺术的美好未来就在这里。 ”(记者 王臻青)

(摘自 《辽宁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