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有了精气神!”这是不少孩子接受戏曲教育后最显著的变化。戏曲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加强对大中小学生的戏曲教育,促进戏曲的传承发展,全国实行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孩子们从“知戏”“赏戏”到“唱戏”“爱戏”,在“进”“出”之间,可以看到“戏曲进校园”活动的蓬勃开展。日前,记者采访了济南“戏曲进校园”的发起者济南京剧院院长于鹤咏。他表示,经过多年的实践,中国戏曲教育可以说已经走上了快车道。
普及戏曲知识,选拔培养好苗子
日前,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四部委出台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17年,在试点基础上,有条件的省区市大中小学以及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争取实现所有学生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2018年,戏曲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戏曲教育丰富多样,争取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
就济南来说,济南京剧院可以说是戏曲进校园的先行者和发起者。“早在2005年,我们就开始做了。”说起最初将京剧带进校园,济南京剧院院长于鹤咏记忆犹新,“当时,槐荫区的纬十路小学让我们接收一个孩子,这孩子喜欢京剧,后来他在活动中展示了一次,我们也觉得他是个好苗子。然后,校长来找我商量着要把京剧文化传承下去,长期的做。我们一拍即合,就有了‘京剧进校园’这个活动。”
“京剧进校园”开展之后,学校的学生们也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学过京剧的孩子一看便知,男孩子更加精神饱满,女孩子越发亭亭玉立。”于鹤咏说道,“都说现在京剧没有观众,实际上是要培养的。孩子们有兴趣了,家长们自然就喜欢了。当然,不只是京剧,所有戏曲除了需要专业演员之外,更需要观众。比如这个学校有这个特色后,只要是有演出,孩子们也会带家长一起过来。所以,观众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对于戏曲来说,天赋很重要,没有几十年的经验,想唱好很难。“嗓子、个头、形象的问题。天赋太重要了,没天赋唱戏就是跑龙套。真是一个好演员、真的能在舞台上唱戏的,最少要三十到四十年。有一些尽管也获奖,但他不一定是个非常规范的演员。过去的老艺术家,所有的行当、文场、武场,全都能背过。京剧是口传亲授,这个流派非常规范,非常讲究。”于鹤咏表示。
正因为如此,所谓的“戏曲进校园”,并不是让人人会唱,而是普及戏曲知识。于鹤咏说,“中小学学生学习戏曲不是为了做演员,而是通过戏曲教学让他们了解戏曲、热爱戏曲、热爱中华文化,从骨子里植入民族精神。最起码,在看京剧时,从服饰、化妆、道具等上面能分得清是什么流派,能听得懂。这些知识都是在‘戏曲进校园’的过程中来学习的,‘戏曲进校园’并不是要把每个人培养的多么专业,而是一个对戏曲知识的综合性普及”。
目前,京剧院已办了几期针对学校老师的培训班,还编了教材,“普通的京剧知识,现在老师就可以给孩子们讲了。学校每周都有课程,基本上是以经典剧目为主。我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教师,教学生这部分工作还得交给老师去做。我们还有一部分工作,就是从每个班级里喜欢京剧的孩子中选拔好苗子继续培养,这个方式也受到了教育局的支持。”
传承最重要,学好传统再创新
在谈到具体授课方式时,于鹤咏表示,之前孩子们学习戏曲是不收费用的,现在每年按照每个学期的课程,老师们多少有些代课费,但是收费很低。“除了传统课程,每年都会有演出,除了学校自己搞的校园艺术节,济南京剧院参与演出的学校一年就不少于五场,还有全国小梅花比赛、每年一届的全市戏曲大赛。经过我们几年的培养,纬十路小学连着好几届都有学生获得全国的小梅花金奖。”
提起创新二字,于鹤咏院长坦言:“京剧最主要的是传承,人在艺在,老艺术家都不在了,创什么新。我从来没提创新俩字,为什么,我们没有学好传统,创新是在学好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现在就是能守多少守多少,就是守都很难守住。”
谈及京剧哪点更吸引年轻人,于鹤咏说:“我觉得还是一个传播渠道,你得先把知识点给他,没知识点没法欣赏,好的作品一定要把知识点给对方。我们今天做传播者,观众知道了解之后也是传播者。进校园本身就是一个传播的过程,也是一种形式。同时,进校园只是一个局部展示,看不到全貌,看戏一定要去剧场看。‘戏曲进校园’就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活灵活现的讲解,不仅使学生们从深层次上理解戏曲,同时也激发他们对于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孩子们无意中走进戏曲的世界。”
于鹤咏认为,尽管进校园已经挺好了,实际上,应该让学生进入剧场,感受戏曲,它是综合性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播,但总体来说这也只是一个起点。在于鹤咏看来,“戏曲进校园”不管是对戏曲还是对学生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于京剧来说,培养了一批年轻观众;对年轻人的意义是懂得了戏曲,看完了能说出东西来。简单来说,一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二是兴趣的培养。”
如何让“戏曲进校园”更好的可持续发展下去?于鹤咏坦言,“我们现在一是做公益性演出,另一个是商演。演员也是很不容易,给他们立个戏,有代表自己的作品,把积极性调动起来。还有就是希望政府能够多呵护戏曲院团,毕竟担负着传承,担负着培养人才的责任,真的很难。还是那句话,人在艺在。”
据了解,自从“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之后,除了济南京剧团,山东省吕剧院也一直在深入校园,与学生亲密接触。在走进小学后,山东省吕剧院还将在初中、高中、大学等校园继续开办吕剧课堂、吕剧社等学生团体,让“吕剧进校园”真正实现从小学到大学的格局,从而促进传统文化在学生身边的传播和发展。
就“戏曲进校园”这个大的趋势来看,经过多年的实践,中国戏曲教育可以说已经走上了快车道。于鹤咏说。(记者/林雯雯 实习生/怀晓)
(摘自 《山东商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