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从“访谈”开始到剧终,近3小时,一直端坐家中,享受着室内的温暖和一壶淡茶,静静的、全神贯注的看吕洋主演三折传统老戏,感觉很惬意。我看一出老戏,最先想到的是我曾看过的先贤的演出。比如三击掌,看过李世济、马盛龙的合演。正好吕洋又师从世济老师。拿这三击掌来说,我以为吕洋可算青出于蓝。陈少云的王允,是我看过的三击掌里最好的。他脸上、身上的戏做得足,唱念嘴里有劲,把一个疼爱女儿但又要维护自己身家地位的当朝首相刻画得淋漓尽至。他与宝钏的诀绝是有着十分鲜明的层次的。尽管陈先生说他没演过这出戏,但是我却感觉这是他拿捏得最好的一个角色。熨贴而不过、恰到好处,是最大的看点。吕洋的这一折,唱得疾徐有致,慢板曲折迭宕,快板珠珠走玉盘。低处若断若续,高处震聋发聩。特别是和王允的对唱,盖口很严,表情也很到位。吕洋的口型,从始至终都很在意,这在时下的中、青年旦角演员里,可是不多见了。《三击掌》这折戏旧时常被安排为开场,但戏在人演,1919年,梅余合时期,这样一折戏当做大轴也一样能叫满座。到建国初期,第一届全国戏剧汇演时,程砚秋先生以这这戏荣获一等奖,从而更提高了这折50分钟的小戏的地位。《武家坡》则是各种流派都演,异彩纷呈。令人嘱目的是1929年1月大义务戏全部《红鬃烈马》里,正是程砚秋、余叔岩演的《武家坡》。如今吕洋、王珮瑜以程、余两派第三代传人的身份,把这折戏呈献给观众,这说明京剧传统戏的传承是让人欣慰的。吕、王二位的唱,饱满、韵味十足。对口快板如行云流水,听来很解气。我特别留意了吕洋的水袖和下场,真的是掌控自如,十分好看。在薛平贵几次“调戏”时,拒绝的水袖,绝不雷同。“落一个孝子的名儿在天下传”右臂斜举,水袖高扬,妙到毫颠。下场时脚步轻盈的走了一个S型,配合水袖功,真是美好的艺术享受。武家坡这折,前一半也叫“跑坡”,这里正是最大的看点。后一半也叫“进窑”。程砚秋先生的“走进窑来把门掩”边唱边做,身体下蹲,以一腿为轴,180度快速转身,插窑门。瞬间完成,绝对的一气呵成,被评为“只此一个进窑的身段就值那票价”。遗憾的是吕洋进窑时,摄像镜头对准的是薛平贵,没能让观众领略到这精彩的一瞬。摄像师也必需要在事前胸有成竹,把最精彩的看点呈献给观众。日前,见论坛上有人提出传统京剧不少地方不符合现代人的观点,要修改。我觉得,如依此论,那这出戏简直要不得。王宝钏竟说出“有朝一日登龙位,她为正来我为偏”,岂不大失三击掌时刚烈的三姑娘的水准?但这就是传统戏,也没法符合现代人的观念。 朱强的薛平贵,在拜见岳母时的二六,加了好几句台词,没见过马先生演这戏,不知是不是马先生这样唱的。朱强的嗓子好,唱这大登殿,绰绰有余。不由得想到,1962年,纪念梅兰芳先生逝世一周年时,谭富英、梅葆玖演这折戏,是谭先生最后一次登台演出,真是时光荏苒啊!这折戏里的代战、王老夫人、马达江海也都尽绿叶之能事,使演出形成完美的整体。只有王夫人上场后的一段唱里“二女搀娘银安殿”,是错的。彼时,薛平贵已得天下,驾坐金銮,不再是偏安一隅时的“银安殿”了。魏虎的戏减的快没有了。侯喜瑞的魏虎,被称为一绝,萧长华也演魏虎,可如今的魏虎快成零碎了。

看了这场演出,觉得吕洋更成熟了,唱念做表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单说《武家坡》幕后的“有劳了”的了字和《大登殿》二六前的“爹爹呀”的呀字,开始的细若游丝,渐渐放开音量,显示了她不凡的功力。看传统戏,就看的是不同流派的角儿,如何演绎人物,如何展示他的唱念做表的功力。看故事?早知道了。看剧情?哪有个薛平贵代唐称帝啊!

本贴由老田2013年12月8日08:54:45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