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街上,长安大戏院安静地矗立着,门口一块简约而不失庄重的京剧脸谱,恰是这家历史悠久的大戏院的金字招牌。戏院坚守传统,一直以弘扬京剧为主的民族传统戏曲、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为使命。
长安大戏院在1937年2月开业不久就迎来开门红,而这红火正是名角带来的。其中,奚啸伯主演的《失街亭》、胡菊琴主演的《玉堂春》,大轴金少山主演的《白良关》,深受观众欢迎,成为京城一景。众多名角儿的演出,奠定了老长安在戏院中的领导地位。当时,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吃烤鸭、爬长城,看戏还得来长安。”
老字号戏园子最负盛名
长安大戏院始建于1937年,原址坐落在北京西单商业街,后由于市政建设的需要迁址于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7号,它南眺北京火车站,东观建国门立交桥,西望东单“银街”,交通四通八达,人文环境得天独厚。
新剧场保留了老戏院古朴、典雅的民族风格,并配有现代化的舞台设备及剧场设施。可容纳近800人的观众厅采用仿明清风格的装饰,前区的红木桌椅,手绘婴戏图案的茶具和清宫食点,可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明清时代的戏园子。除前区茶座外,后区有软椅排座,二层还设有贵宾包厢、普通包厢和排座,是一座融古典民族建筑风格与现代化科学技术于一体的剧场。
有着近80年历史的长安大戏院,走到今天,一直延续、展示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戏曲文化——京剧。它有着二百年的岁月,唱念做打,文武分场,生旦净丑,鼓琴弦箫。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脉,更是卓然无二的艺术珍宝。
长安大戏院自1996年重张以来,坚守传统,一直以弘扬京剧为主的民族传统戏曲为使命。通过长安大戏院这个舞台,传承并向世人演绎200年京剧的历史,其意其味之中传播着5000年中华民族的文明,也是作为老字号剧场经营者、传统文化的守护者的梦想。
同时,长安大戏院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艺术环境和气氛,把众多杰出的艺术家和优秀剧目引进“长安”,同时也就把更多的观众吸引到了“长安”。
弘扬民族传统戏曲
夜幕降下,华灯初上,宽阔的长安街车水马龙。在东长安街北侧一栋现代化大楼的底层探出一座中国式门楼,这就是长安大戏院。每一位来到长安大戏院门口的人都会发现这里和北京其他剧院不同,门口矗立着一个巨大的京剧花脸造型的现代雕塑,它直观地告诉来宾,长安是特色鲜明的戏曲艺术殿堂。
北京是全国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地区,北京的剧院也是全国之最,但各个剧院的经营风格、管理模式都不一样,长安有自己的特点。1996年,拥有60年历史的长安大戏院将新址选在中国的心脏——长安街上。从重张那天就决定遵循老长安的传统,以京剧、昆曲、越剧、川剧、花鼓戏、梨园戏、秦腔、桂剧等民族戏曲作为主营剧目,其中的重点是京剧。十几年来,长安的戏曲品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并且,长安还希望以自身的行动引导更多社会因素来关注京剧、投入京剧。长安希望做个带头人,以自身努力为表率,吸引更多力量帮助京剧发展壮大。
这里不仅是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以及来自全国各地戏曲院团的重要演出场所,也常有全国各地的票友在这里粉墨登场。
好剧目是发展关键
新长安大戏院将往何处去?崭新而又有着厚重历史的“长安”到底该恢复什么?
对于一个剧院来说,好的剧目是发展关键。据悉,长安大戏院经过大量的走访和周密的市场调研,最终确定了以晚场旅游演出,以及针对普通百姓的双休日日场传统戏演出作为市场的切入点。
大型神话旅游京剧《白蛇传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为了让异域的旅游者能理解、欣赏京剧,《白蛇传奇》包容了京剧艺术的各个行当,并且让观众能看懂。市场认可了这样的做法,截至1997年底,《白蛇传奇》在长安共演出了359场,接待国内及世界各地的观众18万人。许多外国朋友和旅游者通过该剧了解了京剧,长安也渐渐提升了知名度。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长安确定做传统京剧演出,做只能在长安大戏院看到的京剧演出。只有经营、演出一流的剧目才会赢得最多的观众,使长安的牌子越做越响。为此,剧院人员反复研究、磋商演出剧目,使传统剧目的演出平均上座率达七成以上,许多名家名剧的演出更是爆满。
随着经营的开拓,长安不满足于只演京剧,还不断努力满足不同戏曲爱好者的需要和口味。从1998年开始,长安大戏院有计划地引进了越剧、黄梅戏、豫剧、昆曲、河北梆子、评剧等许多地方戏优秀剧目。使长安真正成为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大舞台,也使其真正成为一座现代化的艺术殿堂。
系列演出造就五大品牌
“长安”每年在元旦、春节、国庆期间都会组织全国知名院团的著名演员演出,让大家在假日里有一个好地方去看好的京剧,已经延续18年。
长安大戏院每年搞的五大系列演出,已然成为“长安”的五大品牌,为人称道。你在“长安”看这五档演出,多少都会让你对京剧近百年的发展史、京剧的知识、表演和唱腔的传承有所了解和掌握。
这五大系列的演出,从老艺术家到各院团的顶梁柱到各流派的优秀青年京剧演员再到痴迷喜爱京剧的学生,京剧的发展、成熟、辉煌,就像项链一样,由一颗颗精心挑选、打磨、编制的珠宝,串联出国粹的“圆”,这不就是京剧的梦吗?
五大品牌
重阳节:这天要邀请大约30名60岁以上的艺术家到“长安”,最大的年龄有97岁,他们都是国内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其中大多早已不登台,但在这一天把他们往日的风采展现给观众,可谓是一场视听的盛宴,也给观众留下“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期待。
中秋节:京剧在今天已经成为国粹,有很多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他们共同的乡音就是京剧,听到京胡的声音就像在家的感觉。每年八月十五,“长安”会搞一台海内外华人共同演绎的团圆演唱会,将邀请到国内京剧名家和散居海外的名家、名票共同欣赏一个月亮,就是中国京剧这一轮明月。这是一种乡音乡情的回顾,也是对国粹京剧的一种弘扬。
“五·四”青年节:这天会邀请到全国京剧院团30岁以下的青年演员和观众一同过个京剧青年节,在“长安”这个舞台上,通过电视直播能够让全国的戏迷朋友看到当下青年演员的水准。长江后浪追前浪,京剧事业的发展当然离不开他们,也寄希望于他们。
儿童节:弘扬京剧艺术,发展京剧事业,同样也该从娃娃抓起,在“长安”这个舞台上也应该有他们的一席之地。这天,除了有专业院校12、13岁的孩子,还有更小的票友,别看5、6岁的娃娃,却把京剧唱念的火候拿捏得相当好,观众席上家长带着孩子,虽然有些嘈杂却也是节日气氛。那么多的孩子,不管他们将来做什么,不管他们会不会喜欢,今天能让他们看看京剧,知道京剧是什么样,就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一粒京剧的种子。
票友联谊会:从2011年开始,长安每月第一周周日上午举办“走进长安戏曲之门·京剧票友联谊活动”,让票友登上舞台,并请来名家助阵,很多戏迷票友深受感动,表示“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登上长安大戏院的舞台”。 观众票只有10元、20元的低价,所以观众也非常踊跃,情绪异常高涨,台上台下那一幕幕景象,不能不令人感叹京剧艺术之花在剧场的园地里,植根于广大戏迷观众的丰富土壤中,有园丁剧场人的不懈耕耘,一定会生机盎然,永不凋谢。(张颖)
(摘自 《法制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