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连成画传》这本厚重的大书,在历经十余年的资料搜集、遴选、整理、编辑之后,终于在京剧科班富连成社创办110周年之际得以出版,可喜可贺。作为京剧史上最著名的科班富连成社的史料汇编,这本书汇集了大量珍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既有宏观意义上的富连成完整存续历程、教学理念、规章制度,又有微观的师生小传,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翔实可靠,的确可以视作富连成社的一部信史,应该也是未来研究京剧史和京剧教育绕不开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翻看这部书,特别是读了展现编辑团队基本思路的前言之后,我觉得富连成社所展现的某些特质引人深思,那就是富连成社既具有对传统艺术、传统文化的坚守情怀,又具备广采博取、海纳百川的包容态度,甚至表现出了对外传播中国戏曲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富连成社由首任社长叶春善创办,历经清末民国数十年的社会动荡,而从半个小院、6名弟子,终于发展到培养8科700余人,为京剧贡献了多名开宗立派大师,以及众多知名演员和优秀教育工作者,成为京剧史上公认的“第一科班”。支撑创业者们在时代的荆棘里勉力前行的,正是对传统艺术极为虔诚、毫无保留的崇敬与高度自信。这种精神甚至近乎一种“信仰”,让富连成在汹涌的历史潮流里岿然不动,坚守着历代留传下来的文化精华,使精湛的表演艺术、多达数百出的剧目、饱含前人智慧的规章制度得以存续并发扬光大。我以为,只有深入研究并理解了这种坚守精神,才能体会“为祖师爷传道”这句看似朴素的话背后的巨大力量。

然而,富连成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坚守”又绝不是“保守”,它在立足于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还具有相当开放的气质。且不谈富连成对于来自不同源流的艺术传统的吸纳,比较吸引我的,是它在京剧对外传播方面所做的工作。从文化传播特别是对外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富连成社在整个民国时期都是中国传统戏曲及其教育方法对外传播的窗口,承担过多次对来华考察的外国戏剧家的接待活动,向他们展示中国戏曲的表演和教学方法。比如说,在1924年,日本歌舞伎艺术家“二代目”市川左团次来华考察中国演剧,他就专门观摩过富连成演出,并到富连成本社实地考察教学状况,在多个场合与叶春善进行过深入交流。市川回到日本后,详细总结了对中国传统戏剧的考察情况,作为考察的重要成果,还曾将京剧《汾河湾》改编为歌舞伎形式进行公演,富连成在这次对外文化传播活动中的贡献功不可没。

科班富连成社

梅兰芳通过访日、访美、访苏活动,用“走出去”的形式将京剧艺术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已经是我们都熟知的事情。而在民国初期,很多外国戏剧家对中国戏曲的考察活动(包括前面提到的市川左团次访华),则是“有客自远方来”,同样能够实现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在当时的戏剧界,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系列访问活动的公共外交意味,一些当时的相关评论说,文化友好交流的作用,足以影响两国国民之间的印象,进而对两国关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富连成画传》的主编是孙萍和叶金森。孙萍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她既是一位优秀的京剧演员,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文化传播和公共外交践行者。叶金森是叶春善嫡孙,富社第二任社长叶龙章之子,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们夫妻与富连成可以说是血浓于水的关系。孙萍及其科研团队已经开始着手构建富连成研究和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研究的完整框架,《富连成画传》便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