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之 京剧票友 程之
程之,男,京剧票友。祖籍湖南宁乡,生于湖北武昌。原名会春、春荪。
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程颂万,号十发居士,精通诗词、书画、篆刻,清末曾任湖南岳麓书院学堂监督(院长),该院二门至今仍保留着他当年的亲笔题对“纳于大麓、藏之名山”。1928年随祖父举家迁至上海定居。
程之父亲程君谋,是著名京剧票友,曾灌制、出版唱片十余张,并整理、出版谭派代表剧目多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受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
程之自幼喜爱京剧,在家庭的艺术氛围熏陶下,耳濡目染,六岁便无师自通学回了拉京胡,八岁到电台播音,唱京剧,十一岁时就灌制了京剧唱片《御果园》,从此便得到了“小大花脸”的雅号。
1944年程之高中毕业后,考进复旦经济系。因他酷爱演剧,在复旦念书期间参加了由当时《申报》主办的筹募助学金的义演活动。全市共有十四所大学联合参加,义演的剧目是《富贵浮云》,导演是黄佐临先生。这次演出影响很大,并为程之今后踏入话剧界成为专业演员打下了基础。
1945年1月1日,程之辍学,正式下海演话剧,加入了由黄佐临先生创导的苦干剧团,从此走上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演艺生涯。当时的苦干剧团荟萃了上海的著名演员,如石挥、张伐、白穆、丹妮等,与这些著名演员同台切磋,奠定了程之成为表演艺术家的坚实基础。1947年,程之进入文华影业公司。他参加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假凤虚凰》,他在影片中扮演“五号理发师”,影片中五号理发师一段自拉自唱流行歌曲的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申报》刊登的介绍《假凤虚凰》的文章中,还专门表扬了程之“能拉会唱、聪明人也”。接着程之又拍摄了《夜店》、《腐蚀》等十几部影片。
1952年,上海八家私营电影公司合并,成立了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1953年“联影”并入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在此期间,程之又先后参加了《我这一辈子》、《关连长》等影片的拍摄。其中程之在《我这一辈子》中扮演警察局长一角的出色演技,使他荣获了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一次颁发的优秀表演奖银质奖章。
从1953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这十四年中,程之又参加拍摄了《鸡毛信》、《家》、《红日》、《魔术师的奇遇》、《铁窗烈火》、《飞刀华》、《沙漠追匪记》等二十余部影片。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程之曾为捐献飞机大炮义演京剧《空城计》、《捉放曹》等,并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对台广播节目京剧清唱、相声等,为使台湾人民了解祖国、为增进海峡两岸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程之未能幸免,一夜之间由革命群众变成了“革命的对象”。1967年7月,他被勒令留厂察看,参加所谓的“学习班”,即变相的“隔离审查”,一关就是十个月。没完没了的写“历史问题”、写“思想汇报”。1968年5月,学习班结束,程之莫名其妙地被关了十个月,又稀里糊涂地被放了出来。
1969年,电影系统大批人员下放到奉贤的“五七”干校劳动,程之仍作为“审查对象”,在“干校”劳动了四年。1973年,程之被列为第一批回厂参加工作的人员之一。回厂后,他即参加了影片《难忘的战斗》的拍摄。1975年1月1日,他又参加了上影演员剧团对外公演的话剧《春苗》,扮演重要角色“杜院长”,这是他从艺三十周年的纪念日。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厂复查小组让程之在一张“肃清流毒、恢复名誉、推翻一切不实之词”的证书上签了名。从此拨开乌云见青天,十年的冤枉得以平反。程之把这看成是“第二次解放”。激动之余,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把十年蒙受的损失用加倍的努力补偿回来。1977年初,上海掀起了全市性声讨“四人帮”的宣传活动。程之认真地投身进去,不论是工厂、码头、广场、街道里弄、体育场馆,他都积极参加并自编相声、小品等节目,与上影演员剧团的秦怡、王丹凤、于飞、陈述、曹铎等同志一起演出。每天一早出发,晚上要十一、二点才能回家,最多的一天演了11场。吃饭都没有时间,经常在“面包车上啃面包”。1979年1月到4月的一百多天里,共计演出了360余场。
1978年程之参加了上影厂“文革”后第一部影片《特殊任务》的拍摄工作。随后,又拍摄了《儿子、孙子和种子》、《苦恼人的笑》、《他俩和她俩》等影片。与此同时,他还导演了话剧《甜蜜的事业》,在大众、徐汇、曹阳等剧院演出了近百场。1980年,程之参加了上影演员剧团的话剧《镀金》的演出,约四十余场;随后又参加了影片《爱情啊,你姓什么》的拍摄。拍摄过程中,与颜碧丽导演配合默契,为颜导演出了不少点子,使影片达到了理想的喜剧效果,被颜导誉称为“真正的电影演员”。当颜导接了下一部影片《笔中情》时,她亲自带着文学本来找程之,要求程之能对剧本作一全面整理、修改,以加强喜剧色彩。对颜导的信任和委托,程之欣然接受,并认真对待。后来,颜导就是根据程之的修改稿分的镜头。影片完成后,得到了厂领导的肯定。这期间,程之除了参加《笔中情》、《御马外传》等影片的拍摄外,还为影片《曙光》中的“贺龙”一角配音。对于程之不计名利,热忱工作等突出表现,他被上影厂评为“先进工作者”(1981年)。
1994年底,程之还参加拍摄了《子夜》、《邮缘》、《开枪,为他送行》、《愁眉笑脸》、《风流局长》、《神猫与铁蜘蛛》等八十余部影片。在此期间,程之还拍摄了不少电视剧,并做了些编导工作。其中导演了电视片《蠡湖烟绿》、《天下第一关》、《吃白》、《隐患》等;参加拍摄的电视剧有《电视塔下》小品系列、《西游记》(第六集)、《春蚕、秋收、残冬》、《立体交叉桥》、《阿Q和他的子孙》、《牡丹亭》、《哀乐江湖》、《咸菜街轶事》、《小绍兴传奇》等等;并改编、导演、主演了两集电视剧《名优之死》;导演了京剧电视艺术片《李逵探母》等。同时,程之还主持了上海电视台国际部《上海滩》栏目,介绍上海的风土人情,使海内外人士更进一步了解上海的今昔。
电视剧《名优之死》是程之一生中影响最大、获得好评最多的一部作品。京剧演员袁世海、谭元寿等都说该剧拍得好,并说没想到程之的老生也唱得如此之好。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话剧演员、田汉先生的女婿张辉和他的夫人田野女士看了该剧后激动地说:“这戏使我们想起了父亲”。并感谢程之将他们父亲的名剧搬上了银屏,称赞这是一部高质量、高水平的电视剧。许多观众来信、来电,对《名优之死》给予了最高的评价。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山西霍县矿务局团柏煤矿的工人同志和他们职工学校老师的来信,来信中说:这位教师的儿子因工伤事故丧生,使她痛不欲生,看了《名优之死》,那震撼人心的鼓声激励她振作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她问程之在哪能买到《名优之死》的录音带。程之接信后,立即为她复制了一盘《名》剧的录音剪辑,并写了回信一起寄给她。这位教师收到磁带和回信后,激动不已,她和学员们一起听录音、看程之的回信。为了表达他们的心意,特意去省城太原定制了一面锦旗,“观众爱您”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表达了煤矿工人的一片心。程之收到这面锦旗,忍不住泪流满面,这是真正来自观众的心声,是观众对程之的最高褒奖,是他从艺一辈子的最大荣誉!
“多才多艺、辛勤耕耘”,是程之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程之从艺五十年,拍摄了百余部影视片,塑造了众多类型各异的人物,无不穷形尽相,栩栩如生。同时,他的配音艺术、相声水平和京剧功底,也是有口皆碑的。
程之从五十年代起,就为译制片配音。不少著名影片中,如《三剑客》、《王子复仇记》、《奥赛罗》、《牛虻》、《雾都孤儿》等,都留下了他极富魅力的声音。同时,他还为不少国产美术片配音、作曲、配唱,如《济公斗蟋蟀》、《茅山道士》、《三只狼》等,其中《三只狼》一片还获得国际大奖。
程之的相声,不仅能说,而且会编,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1961年,程之和于飞一起为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表演程之自己创作的相声《化妆、火葬》,赢得两位总理的开怀大笑。1985年和1987年,程之参加“中国电影明星艺术团”和“上海电影明星艺术团”先后两次出访新加坡和香港,和陈述、曹铎合说的相声《方言趣谈》和《歌曲笑谈》等也都是由程之自己编写的,演出效果很好,深受海内外人士和广大侨胞的欢迎和赞扬。当地报刊还着重介绍了程之和他的相声,并赞誉他是表演艺术领域的多面手。
程之对京剧艺术执著的热爱,使他不停地为光大我国的国粹而辛勤工作。他以渊博的学识,主持了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举办的各类京剧大奖赛并兼任评委;又为上海电视台主持《说戏谈曲》栏目,为普及京剧知识、弘扬民族文化尽心尽力。
为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播谭派唱腔艺术,程之竭忠尽智地为他父亲程君谋老先生整理、记谱了五出谭派名剧《空城计》、《李陵碑》、《捉放曹》、《击鼓骂曹》、《举鼎观画》,现已付印,赠给全国各大城市戏校作为传播谭派艺术的教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年一代京剧演员作了贡献。同时还赠与海内外喜爱京剧的朋友们,以飨知音。
程之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在生活中更是一位善良、谦虚、和蔼可亲的人。他的座右铭“演戏要生活、生活不演戏”,也影响、教育了家人和子女。他在生活中真诚待人,悉心照顾老人,精心培育后代,子女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健康成长,茁壮成材。
程之属牛,他就象一头老黄牛,在艺术天地里辛勤耕耘,奉献着自己的艺术生命。他曾经说过:“我不关注寿命,我只关注艺术生命”。就是这朴实真挚的感情,使他在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的日子里,创下了一天连演11场的最高记录;就是这执著的追求,使他在坐骨神经痛发作期间,忍着巨痛,仅用了二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京剧电视艺术片《李逵探母》的拍摄;也正是这满腔的热忱,使他不停地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社区老年诗会、中学的升旗仪式、街道里弄的庆祝活动,只要对社会有益,只要是群众喜爱,他都是那么投入、那么认真地对待每次演出。1995年2月14日,程之应邀出席上海市政协的元宵节联欢晚会,自己清唱了《盗御马》选段之后,又兴致勃勃地为舒适先生操琴伴奏,演出了《李陵碑》选段,演出结束时,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猝然倒在了他心爱的舞台上。作为一位从艺半个世纪并赢得花繁果硕的艺术家,程之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为艺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原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中国上海电影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电影基金会名誉理事、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国际京剧票房副理事长、上海市静安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九江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
出生:1926年2月3日,农历乙丑年腊月廿一日
逝世:1995年2月14日,农历乙亥年正月十五日
人物分类
京剧 票友
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程颂万,号十发居士,精通诗词、书画、篆刻,清末曾任湖南岳麓书院学堂监督(院长),该院二门至今仍保留着他当年的亲笔题对“纳于大麓、藏之名山”。1928年随祖父举家迁至上海定居。
程之父亲程君谋,是著名京剧票友,曾灌制、出版唱片十余张,并整理、出版谭派代表剧目多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受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
程之自幼喜爱京剧,在家庭的艺术氛围熏陶下,耳濡目染,六岁便无师自通学回了拉京胡,八岁到电台播音,唱京剧,十一岁时就灌制了京剧唱片《御果园》,从此便得到了“小大花脸”的雅号。
1944年程之高中毕业后,考进复旦经济系。因他酷爱演剧,在复旦念书期间参加了由当时《申报》主办的筹募助学金的义演活动。全市共有十四所大学联合参加,义演的剧目是《富贵浮云》,导演是黄佐临先生。这次演出影响很大,并为程之今后踏入话剧界成为专业演员打下了基础。
1945年1月1日,程之辍学,正式下海演话剧,加入了由黄佐临先生创导的苦干剧团,从此走上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演艺生涯。当时的苦干剧团荟萃了上海的著名演员,如石挥、张伐、白穆、丹妮等,与这些著名演员同台切磋,奠定了程之成为表演艺术家的坚实基础。1947年,程之进入文华影业公司。他参加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假凤虚凰》,他在影片中扮演“五号理发师”,影片中五号理发师一段自拉自唱流行歌曲的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申报》刊登的介绍《假凤虚凰》的文章中,还专门表扬了程之“能拉会唱、聪明人也”。接着程之又拍摄了《夜店》、《腐蚀》等十几部影片。
1952年,上海八家私营电影公司合并,成立了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1953年“联影”并入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在此期间,程之又先后参加了《我这一辈子》、《关连长》等影片的拍摄。其中程之在《我这一辈子》中扮演警察局长一角的出色演技,使他荣获了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一次颁发的优秀表演奖银质奖章。
从1953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这十四年中,程之又参加拍摄了《鸡毛信》、《家》、《红日》、《魔术师的奇遇》、《铁窗烈火》、《飞刀华》、《沙漠追匪记》等二十余部影片。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程之曾为捐献飞机大炮义演京剧《空城计》、《捉放曹》等,并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对台广播节目京剧清唱、相声等,为使台湾人民了解祖国、为增进海峡两岸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程之未能幸免,一夜之间由革命群众变成了“革命的对象”。1967年7月,他被勒令留厂察看,参加所谓的“学习班”,即变相的“隔离审查”,一关就是十个月。没完没了的写“历史问题”、写“思想汇报”。1968年5月,学习班结束,程之莫名其妙地被关了十个月,又稀里糊涂地被放了出来。
1969年,电影系统大批人员下放到奉贤的“五七”干校劳动,程之仍作为“审查对象”,在“干校”劳动了四年。1973年,程之被列为第一批回厂参加工作的人员之一。回厂后,他即参加了影片《难忘的战斗》的拍摄。1975年1月1日,他又参加了上影演员剧团对外公演的话剧《春苗》,扮演重要角色“杜院长”,这是他从艺三十周年的纪念日。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厂复查小组让程之在一张“肃清流毒、恢复名誉、推翻一切不实之词”的证书上签了名。从此拨开乌云见青天,十年的冤枉得以平反。程之把这看成是“第二次解放”。激动之余,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把十年蒙受的损失用加倍的努力补偿回来。1977年初,上海掀起了全市性声讨“四人帮”的宣传活动。程之认真地投身进去,不论是工厂、码头、广场、街道里弄、体育场馆,他都积极参加并自编相声、小品等节目,与上影演员剧团的秦怡、王丹凤、于飞、陈述、曹铎等同志一起演出。每天一早出发,晚上要十一、二点才能回家,最多的一天演了11场。吃饭都没有时间,经常在“面包车上啃面包”。1979年1月到4月的一百多天里,共计演出了360余场。
1978年程之参加了上影厂“文革”后第一部影片《特殊任务》的拍摄工作。随后,又拍摄了《儿子、孙子和种子》、《苦恼人的笑》、《他俩和她俩》等影片。与此同时,他还导演了话剧《甜蜜的事业》,在大众、徐汇、曹阳等剧院演出了近百场。1980年,程之参加了上影演员剧团的话剧《镀金》的演出,约四十余场;随后又参加了影片《爱情啊,你姓什么》的拍摄。拍摄过程中,与颜碧丽导演配合默契,为颜导演出了不少点子,使影片达到了理想的喜剧效果,被颜导誉称为“真正的电影演员”。当颜导接了下一部影片《笔中情》时,她亲自带着文学本来找程之,要求程之能对剧本作一全面整理、修改,以加强喜剧色彩。对颜导的信任和委托,程之欣然接受,并认真对待。后来,颜导就是根据程之的修改稿分的镜头。影片完成后,得到了厂领导的肯定。这期间,程之除了参加《笔中情》、《御马外传》等影片的拍摄外,还为影片《曙光》中的“贺龙”一角配音。对于程之不计名利,热忱工作等突出表现,他被上影厂评为“先进工作者”(1981年)。
1994年底,程之还参加拍摄了《子夜》、《邮缘》、《开枪,为他送行》、《愁眉笑脸》、《风流局长》、《神猫与铁蜘蛛》等八十余部影片。在此期间,程之还拍摄了不少电视剧,并做了些编导工作。其中导演了电视片《蠡湖烟绿》、《天下第一关》、《吃白》、《隐患》等;参加拍摄的电视剧有《电视塔下》小品系列、《西游记》(第六集)、《春蚕、秋收、残冬》、《立体交叉桥》、《阿Q和他的子孙》、《牡丹亭》、《哀乐江湖》、《咸菜街轶事》、《小绍兴传奇》等等;并改编、导演、主演了两集电视剧《名优之死》;导演了京剧电视艺术片《李逵探母》等。同时,程之还主持了上海电视台国际部《上海滩》栏目,介绍上海的风土人情,使海内外人士更进一步了解上海的今昔。
电视剧《名优之死》是程之一生中影响最大、获得好评最多的一部作品。京剧演员袁世海、谭元寿等都说该剧拍得好,并说没想到程之的老生也唱得如此之好。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话剧演员、田汉先生的女婿张辉和他的夫人田野女士看了该剧后激动地说:“这戏使我们想起了父亲”。并感谢程之将他们父亲的名剧搬上了银屏,称赞这是一部高质量、高水平的电视剧。许多观众来信、来电,对《名优之死》给予了最高的评价。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山西霍县矿务局团柏煤矿的工人同志和他们职工学校老师的来信,来信中说:这位教师的儿子因工伤事故丧生,使她痛不欲生,看了《名优之死》,那震撼人心的鼓声激励她振作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她问程之在哪能买到《名优之死》的录音带。程之接信后,立即为她复制了一盘《名》剧的录音剪辑,并写了回信一起寄给她。这位教师收到磁带和回信后,激动不已,她和学员们一起听录音、看程之的回信。为了表达他们的心意,特意去省城太原定制了一面锦旗,“观众爱您”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表达了煤矿工人的一片心。程之收到这面锦旗,忍不住泪流满面,这是真正来自观众的心声,是观众对程之的最高褒奖,是他从艺一辈子的最大荣誉!
“多才多艺、辛勤耕耘”,是程之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程之从艺五十年,拍摄了百余部影视片,塑造了众多类型各异的人物,无不穷形尽相,栩栩如生。同时,他的配音艺术、相声水平和京剧功底,也是有口皆碑的。
程之从五十年代起,就为译制片配音。不少著名影片中,如《三剑客》、《王子复仇记》、《奥赛罗》、《牛虻》、《雾都孤儿》等,都留下了他极富魅力的声音。同时,他还为不少国产美术片配音、作曲、配唱,如《济公斗蟋蟀》、《茅山道士》、《三只狼》等,其中《三只狼》一片还获得国际大奖。
程之的相声,不仅能说,而且会编,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1961年,程之和于飞一起为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表演程之自己创作的相声《化妆、火葬》,赢得两位总理的开怀大笑。1985年和1987年,程之参加“中国电影明星艺术团”和“上海电影明星艺术团”先后两次出访新加坡和香港,和陈述、曹铎合说的相声《方言趣谈》和《歌曲笑谈》等也都是由程之自己编写的,演出效果很好,深受海内外人士和广大侨胞的欢迎和赞扬。当地报刊还着重介绍了程之和他的相声,并赞誉他是表演艺术领域的多面手。
程之对京剧艺术执著的热爱,使他不停地为光大我国的国粹而辛勤工作。他以渊博的学识,主持了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举办的各类京剧大奖赛并兼任评委;又为上海电视台主持《说戏谈曲》栏目,为普及京剧知识、弘扬民族文化尽心尽力。
为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播谭派唱腔艺术,程之竭忠尽智地为他父亲程君谋老先生整理、记谱了五出谭派名剧《空城计》、《李陵碑》、《捉放曹》、《击鼓骂曹》、《举鼎观画》,现已付印,赠给全国各大城市戏校作为传播谭派艺术的教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年一代京剧演员作了贡献。同时还赠与海内外喜爱京剧的朋友们,以飨知音。
程之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在生活中更是一位善良、谦虚、和蔼可亲的人。他的座右铭“演戏要生活、生活不演戏”,也影响、教育了家人和子女。他在生活中真诚待人,悉心照顾老人,精心培育后代,子女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健康成长,茁壮成材。
程之属牛,他就象一头老黄牛,在艺术天地里辛勤耕耘,奉献着自己的艺术生命。他曾经说过:“我不关注寿命,我只关注艺术生命”。就是这朴实真挚的感情,使他在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的日子里,创下了一天连演11场的最高记录;就是这执著的追求,使他在坐骨神经痛发作期间,忍着巨痛,仅用了二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京剧电视艺术片《李逵探母》的拍摄;也正是这满腔的热忱,使他不停地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社区老年诗会、中学的升旗仪式、街道里弄的庆祝活动,只要对社会有益,只要是群众喜爱,他都是那么投入、那么认真地对待每次演出。1995年2月14日,程之应邀出席上海市政协的元宵节联欢晚会,自己清唱了《盗御马》选段之后,又兴致勃勃地为舒适先生操琴伴奏,演出了《李陵碑》选段,演出结束时,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猝然倒在了他心爱的舞台上。作为一位从艺半个世纪并赢得花繁果硕的艺术家,程之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为艺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原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中国上海电影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电影基金会名誉理事、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国际京剧票房副理事长、上海市静安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九江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
出生:1926年2月3日,农历乙丑年腊月廿一日
逝世:1995年2月14日,农历乙亥年正月十五日
人物分类
京剧 票友
京剧推荐
- 马永安 京剧净行演员 马永安2019-01-25
- 李多奎 京剧旦行演员 李多奎2019-01-25
- 金玉书 京剧琴师 金玉书2019-01-25
- 刘盛通 京剧生行演员 刘盛通2019-01-25
- 郭玉昆(郭玉琨) 京剧生行演员...2019-01-25
- 周仲博 京剧生行演员 周仲博2019-01-25
- 崔寿儿 京剧旦行演员 崔寿儿2019-01-25
- 孟洪寿 京剧丑行演员 孟洪寿201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