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谷云 京剧旦行演员 毕谷云
毕谷云,男,京剧旦角。上海人。
12岁随京剧演员赵云卿练功,14岁开始练跷,之后先后师从祁彩芬、林频卿、王福卿、小冯子和、新丽琴、何佩华等老师学戏,并向方传芸老师学习昆曲。旦角的“跷功”是来自于过去妇女缠足裹小脚的真实生活,常说“三寸金莲”。毕先生幼年练跷的时候非常艰辛,先是绑上跷靠墙站立,忍受着疼痛,逐渐地练习扶着墙壁行走,再慢慢独自站立、行走,再跑“圆场”。为了跑得快、跑得轻、跑得稳、跑得灵活、跑得美,练功时还要在脚面上绑“铁砂袋”,而且砂量逐渐增加,直到每袋重六两,甚至更多。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再把砂袋除去,就会觉得轻松自如,健步如飞了。在练“跷功”的同时,还要打把子、练毯子功、翻跟斗等等。历经多年刻苦磨练,毕先生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能文能武,18岁时便崭露头角,挑班组织“毕谷云京剧团”在全国各地演出,开始他艺术生涯的起始之旅。
1949年,毕谷云先生在上海演出花旦戏《得意缘》,正巧徐碧云先生前往看戏。徐先生很赏识毕先生的表演才华,看重毕先生能文能武的表演功底适合学习继承徐派艺术。后经人介绍,徐先生便收毕先生为徒,授以真传。
作为徐碧云老师的弟子,毕谷云先生学戏非常刻苦,严格遵循徐师表演艺术风格,能戏甚多。20世纪50年代初,毕先生组建“北京民生京剧团”,后改为“北京红星京剧团”,担任团长领衔主演。那时“四大名旦”和“四大须生”所组建的剧团在京、津、沪等地演出。在这些名角云集京城的同时,毕先生率团活跃在舞台上,受到观众的欢迎。至今,在本溪市群众艺术馆和本溪档案馆还保存有介绍毕先生当年领衔主演剧目的大幅宣传海报,足以见证当时毕先生演出的火爆程度。
《绿珠坠楼》是徐派艺术的代表剧目,从行当上虽以青衣演唱为主,为了表现绿珠遭遇不幸时的复杂内心感情,徐碧云先生打破了青衣行当的局限,巧妙地运用花旦的表演、身段、眼神、举止动作,在载歌载舞的场面中,他又以轻盈优美、灵活曼妙、飘然欲仙的舞翎子、舞水袖来烘托人物的内在情感,频见深功,独具特色。最为突出的是最后一场戏,绿珠坠楼时,舞台上设有三张高桌的楼台布景,绿珠要从三张高桌的楼台翻跟斗而下,表现坠楼而亡的惨景。徐碧云息影舞台后,倾心传艺,培养了很多学生,但能演《绿珠坠楼》者不多,只有毛世来和毕谷云继承此剧。后因毛世来年纪较长,不再上演该剧,所以只剩毕谷云先生一人继续将这出具有独特表演技巧的徐派名剧呈现给观众。
毕谷云先生对京剧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他不仅对徐派艺术十分钟爱,对荀派戏也非常喜爱。他非常喜欢荀派唱腔委婉动听、俏丽多姿、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特点,更喜欢荀派敢于标新立异、创造新腔;广采博收,吸收其他剧种唱腔的长处。为了多掌握一些京剧表演的方法与技巧,他曾经跟何佩华、新丽琴学习。这两位都是荀慧生先生的老搭档,熟悉荀先生的戏。1951年7月,荀慧生到上海演出,何佩华将毕先生引见给荀先生,并引述了毕先生想拜师学艺的迫切心情,荀慧生先生见毕先生是一个勤奋好学的演员,欣然同意收他为徒,就在荀先生演出的前一天,毕先生正式拜师荀慧生。毕先生十分珍惜学戏机会,全心全意学了荀派戏《霍小玉》、《红娘》、《勘玉钏》等剧目,在表演中得到了观众的肯定和喜爱。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毕先生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剧本、唱段、表演、念白到服装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他大胆地请求编剧按王实甫的《西厢记》原作,度身定做写出一部新戏《续红娘》。《续红娘》延续了《红娘》的表演风格和唱腔,整部剧从生活出发,从人物感情与心境出发,字正腔圆,腔随情出,令人着迷。第一次在北京演出这出戏时,毕谷云特地邀请荀先生和师母观看这出戏,并得到老师的认可。从此这出戏便成为了毕先生的常演剧目。
对毕谷云先生亲传身授的名师,除了徐碧云、荀慧生之外,还有梅兰芳先生。毕先生从小就喜欢梅先生的戏,能够得到梅兰芳的亲授,这一直是毕谷云心中一个美好的愿望。有一次,毕先生在上海演出《四郎探母》和《打渔杀家》,恰好梅兰芳坐在台下观看。梅兰芳对毕先生的演出很感兴趣,演出结束后,便对毕先生的干爹说:“这孩子嗓子这么好,干吗不演青衣呢?”,这句话极大地鼓舞了毕先生,激励他在此后的舞台表演中兼工青衣戏。1961年5月,毕谷云先生在北京正式拜师梅兰芳,成为梅门最后一名弟子。梅派艺术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艺术体系。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在梅兰芳身上,毕先生不仅学到了梅派表演艺术,更是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在向梅兰芳求教过程中,毕先生深感梅兰芳为人的豁达和谦逊。梅先生作为老师从不批评学生,总是给学生以鼓励。遇有不合适的地方就如实指出来。那时候,无论是梅先生排演,还是正式演出,毕先生都会早早赶到剧场观看,揣摩学习。通过梅先生的亲身传艺以及观摩学习,毕先生学习掌握了《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断桥》、《奇双会》等梅派经典剧目。
在学习继承徐派、荀派、梅派艺术的同时,毕谷云先生还登门求教于前辈旦角名宿筱翠花和芙蓉草等诸位名家,吸取名家流派精髓为己所用。他博采众长,将每个流派的特点区分准确而从不混淆;以京剧特有的唱、念、做、打表演艺术,细腻入微地塑造人物形象。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舞台表演生涯中,毕先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韵味醇厚的唱、简练准确的做、感情细腻的演和惊险高超的翻跌技艺。
1958年,年仅28岁的毕谷云先生早已是北京红星京剧团团长兼主演,演剧正如火如荼进行着,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为了积极响应中央政府要求北京市剧团支边的号召,他带领剧团走进了辽宁,一走便是30年。他先来到辽宁阜新。1963年,他又来到本溪,重组本溪京剧团,担任团长和领衔主演,出演花旦、青衣和刀马旦。他立志把自己一身的技艺深入到这片土地并发扬光大。
1982年5月,时隔将近二十年之后,毕谷云先生率本溪市京剧团赴北京演出。年届五十二岁的毕先生以其极为扎实的基本功,演出了徐派代表戏《绿珠坠楼》。早年徐碧云先生演这出戏,到尾声绿珠坠楼时,是从摞起来三张堂桌高的楼景片上,以“抢背”摔下,而后变“僵尸”,平躺在舞台上。而这次毕先生根据剧情作了一些改变,改以“吊毛”翻下变“僵尸”,使演出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更贴近真实生活,又净化了舞台。在如此高处往下翻“吊毛”,以“僵尸”平躺舞台上,难度加大不少,而毕先生从舞台上站起来谢幕时,头上饰物竞丝毫不乱。足见毕先生功力非凡,令台下观众叫好不绝。
同年6月,毕谷云先生率本溪市京剧团在北京还与李万春合作演出了《平贵别窑》。李、毕二位在场上配合默契,演唱处处动人,赢得台下观众热烈掌声。这场演出有个小插曲。那是在王宝钏追薛平贵跑“圆场”时,毕先生的两只彩鞋鞋带都开了线。不仗着鞋带系牢,任何舞台动作都会受影响,更不用说跑“圆场”了。可毕先生仗着过硬功夫,竞把几圈圆场跑下来,照样跳起来“走”“屁股坐子”。及至散戏到了后台,大伙儿得知此事,没有不向他挑起大拇指的。李万春先生激动地说:“老毕,也就是你,换谁都得搁在台上!这一手,我得服你!”
1984年,毕谷云先生带领本溪京剧团巡演,在塘沽演出《绿珠坠楼》时出了意外,造成脊椎骨骨折。由于第二天安排在天津演出的戏票已经卖出,为了不让观众失望,毕先生强忍着剧痛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演出了12场,给此次巡回演出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2001年,正值毕谷云先生从艺60周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与中共本溪市委、本溪市政府联合为他在北京举办“毕谷云先生舞台艺术60年纪念”演出。12月29日晚,毕先生在人民剧场演了两出戏,一出为已绝迹舞台多年的花旦踩跷戏《遗翠花》。另一出是《樊江关》。特邀孙明珠与毕谷云二位联袂演出。毕、孙二位声情并茂的演出收到了轰动的效果,成为一段佳话,并且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资料片。
毕谷云先生不仅在国内做着大量戏曲示范、传承工作,还积极把京剧这一国宝艺术带到海外介绍宣传。2007年,加拿大多伦多市举办了一场中国文化节,毕先生携他的拿手剧目《后部玉堂春》和《贵妃醉酒》应邀前往参加演出。其中的“跷功”绝活技惊四座,一时间成为当地媒体讨论的热门话题。更令人叹服的是,毕先生已是78岁高龄,还能表演《贵妃醉酒》中高难度的优美动作。加拿大观众们纷纷涌上台前用惊异的目光欣赏中国京剧艺术中的这朵奇葩。
2008年末,毕谷云与江苏京剧院应邀赴台湾演出《后红娘》、《翠屏山》、《大登殿》等多出传统老戏,受到台湾戏迷的热情欢迎。台湾戏迷无不被这位老人如此精湛的功力与表演艺术所征服。
在舞台展艺频获硕果的同时,毕谷云先生还着手荧屏戏曲艺术工作。1984年下半年,毕先生克服重重困难,冒着严重的伤痛,配合丹东电视台把《绿珠坠楼》一剧摄制成电视艺术片,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把徐派这一名剧永远保存下来,作为京剧表演艺术永久性的参考资料。毕先生由衷地说,他已经下定决心,绿珠跳楼身亡是此出戏最后一场,这次他也把这场戏当作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场,一旦自己因为此次表演而发生事故离开人世没有遗憾。结果是毕先生凭着过硬的功夫从高处往下翻“吊毛”成功,拍摄完毕之际,大家看到毕先生毫发未损,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参加演出的同行和在台下观看毕老师表演的其学生们不禁潸然泪下。大家庆贺毕老师的表演成功,也为中国一代名伶献身艺术的崇高情怀而感动。
毕谷云先生从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还录制有《红娘》、《贵妃醉酒》、《十三妹》等剧目的电视片,《话说毕谷云》、《壮心不已》等电视专题片,毕先生与李万春先生合拍的《平贵别窑》电视片发行国内外,受到各方面的好评。电视艺术片《绿珠坠楼》由央视及全国各地电视台轮番播放。同时中国唱片总公司还出版了该剧的立体声盒式音带,在国内外发行。
在频频展示舞台艺术形象的同时,毕先生还整理编写有《天女散花》、《红娘》、《四郎探母》、《绿珠坠楼》、《翠屏山》等京剧剧本曲谱,为纪念徐碧云先生而写的《徐碧云的舞台艺术》、为纪念荀慧生先生而写的《荀慧生老师教戏》和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而写的《怀念梅师》等文章。给年轻后代留下了珍贵的学习参考资料。
原中国文联书记高占祥曾向毕谷云先生赠送“德艺双馨”条幅,这不是一般的赞扬,而是戏曲界人士众口一词的评价。毕先生长期担任剧团领导职务,能够浩然临事,正气接物,人品深为周围人敬重;高位却很低调,这是毕先生令人赞叹的处世品格。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锤炼,毕先生以他精湛的技艺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这其中既有百姓戏迷,又有像彭真、贺敬之、雷洁琼、宋任穷、万里、王光美等中央领导干部,大家都青睐他的表演艺术。毕先生自身艺术不凡,还带教了一批学生,弟子遍及国内外,本溪、阜新、沈阳、大连、上海、江苏以至中国台湾及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都有毕先生的学生。
2010年,毕谷云先生被本溪市政府聘为本溪形象大使,以本溪形象在全国各大院校讲学,与国内外的艺术朋友进行文化交流和表演艺术切磋。
现退休定居于上海家中。
为教授(原文艺三级),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一级演员,曾任辽宁省政协委员、剧协理事、文联委员、北京梅兰芳艺术研究会理事等职。
出生:1930年,农历庚午年
人物分类
京剧 旦行演员
12岁随京剧演员赵云卿练功,14岁开始练跷,之后先后师从祁彩芬、林频卿、王福卿、小冯子和、新丽琴、何佩华等老师学戏,并向方传芸老师学习昆曲。旦角的“跷功”是来自于过去妇女缠足裹小脚的真实生活,常说“三寸金莲”。毕先生幼年练跷的时候非常艰辛,先是绑上跷靠墙站立,忍受着疼痛,逐渐地练习扶着墙壁行走,再慢慢独自站立、行走,再跑“圆场”。为了跑得快、跑得轻、跑得稳、跑得灵活、跑得美,练功时还要在脚面上绑“铁砂袋”,而且砂量逐渐增加,直到每袋重六两,甚至更多。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再把砂袋除去,就会觉得轻松自如,健步如飞了。在练“跷功”的同时,还要打把子、练毯子功、翻跟斗等等。历经多年刻苦磨练,毕先生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能文能武,18岁时便崭露头角,挑班组织“毕谷云京剧团”在全国各地演出,开始他艺术生涯的起始之旅。
1949年,毕谷云先生在上海演出花旦戏《得意缘》,正巧徐碧云先生前往看戏。徐先生很赏识毕先生的表演才华,看重毕先生能文能武的表演功底适合学习继承徐派艺术。后经人介绍,徐先生便收毕先生为徒,授以真传。
作为徐碧云老师的弟子,毕谷云先生学戏非常刻苦,严格遵循徐师表演艺术风格,能戏甚多。20世纪50年代初,毕先生组建“北京民生京剧团”,后改为“北京红星京剧团”,担任团长领衔主演。那时“四大名旦”和“四大须生”所组建的剧团在京、津、沪等地演出。在这些名角云集京城的同时,毕先生率团活跃在舞台上,受到观众的欢迎。至今,在本溪市群众艺术馆和本溪档案馆还保存有介绍毕先生当年领衔主演剧目的大幅宣传海报,足以见证当时毕先生演出的火爆程度。
《绿珠坠楼》是徐派艺术的代表剧目,从行当上虽以青衣演唱为主,为了表现绿珠遭遇不幸时的复杂内心感情,徐碧云先生打破了青衣行当的局限,巧妙地运用花旦的表演、身段、眼神、举止动作,在载歌载舞的场面中,他又以轻盈优美、灵活曼妙、飘然欲仙的舞翎子、舞水袖来烘托人物的内在情感,频见深功,独具特色。最为突出的是最后一场戏,绿珠坠楼时,舞台上设有三张高桌的楼台布景,绿珠要从三张高桌的楼台翻跟斗而下,表现坠楼而亡的惨景。徐碧云息影舞台后,倾心传艺,培养了很多学生,但能演《绿珠坠楼》者不多,只有毛世来和毕谷云继承此剧。后因毛世来年纪较长,不再上演该剧,所以只剩毕谷云先生一人继续将这出具有独特表演技巧的徐派名剧呈现给观众。
毕谷云先生对京剧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他不仅对徐派艺术十分钟爱,对荀派戏也非常喜爱。他非常喜欢荀派唱腔委婉动听、俏丽多姿、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特点,更喜欢荀派敢于标新立异、创造新腔;广采博收,吸收其他剧种唱腔的长处。为了多掌握一些京剧表演的方法与技巧,他曾经跟何佩华、新丽琴学习。这两位都是荀慧生先生的老搭档,熟悉荀先生的戏。1951年7月,荀慧生到上海演出,何佩华将毕先生引见给荀先生,并引述了毕先生想拜师学艺的迫切心情,荀慧生先生见毕先生是一个勤奋好学的演员,欣然同意收他为徒,就在荀先生演出的前一天,毕先生正式拜师荀慧生。毕先生十分珍惜学戏机会,全心全意学了荀派戏《霍小玉》、《红娘》、《勘玉钏》等剧目,在表演中得到了观众的肯定和喜爱。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毕先生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剧本、唱段、表演、念白到服装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他大胆地请求编剧按王实甫的《西厢记》原作,度身定做写出一部新戏《续红娘》。《续红娘》延续了《红娘》的表演风格和唱腔,整部剧从生活出发,从人物感情与心境出发,字正腔圆,腔随情出,令人着迷。第一次在北京演出这出戏时,毕谷云特地邀请荀先生和师母观看这出戏,并得到老师的认可。从此这出戏便成为了毕先生的常演剧目。
对毕谷云先生亲传身授的名师,除了徐碧云、荀慧生之外,还有梅兰芳先生。毕先生从小就喜欢梅先生的戏,能够得到梅兰芳的亲授,这一直是毕谷云心中一个美好的愿望。有一次,毕先生在上海演出《四郎探母》和《打渔杀家》,恰好梅兰芳坐在台下观看。梅兰芳对毕先生的演出很感兴趣,演出结束后,便对毕先生的干爹说:“这孩子嗓子这么好,干吗不演青衣呢?”,这句话极大地鼓舞了毕先生,激励他在此后的舞台表演中兼工青衣戏。1961年5月,毕谷云先生在北京正式拜师梅兰芳,成为梅门最后一名弟子。梅派艺术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艺术体系。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在梅兰芳身上,毕先生不仅学到了梅派表演艺术,更是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在向梅兰芳求教过程中,毕先生深感梅兰芳为人的豁达和谦逊。梅先生作为老师从不批评学生,总是给学生以鼓励。遇有不合适的地方就如实指出来。那时候,无论是梅先生排演,还是正式演出,毕先生都会早早赶到剧场观看,揣摩学习。通过梅先生的亲身传艺以及观摩学习,毕先生学习掌握了《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断桥》、《奇双会》等梅派经典剧目。
在学习继承徐派、荀派、梅派艺术的同时,毕谷云先生还登门求教于前辈旦角名宿筱翠花和芙蓉草等诸位名家,吸取名家流派精髓为己所用。他博采众长,将每个流派的特点区分准确而从不混淆;以京剧特有的唱、念、做、打表演艺术,细腻入微地塑造人物形象。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舞台表演生涯中,毕先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韵味醇厚的唱、简练准确的做、感情细腻的演和惊险高超的翻跌技艺。
1958年,年仅28岁的毕谷云先生早已是北京红星京剧团团长兼主演,演剧正如火如荼进行着,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为了积极响应中央政府要求北京市剧团支边的号召,他带领剧团走进了辽宁,一走便是30年。他先来到辽宁阜新。1963年,他又来到本溪,重组本溪京剧团,担任团长和领衔主演,出演花旦、青衣和刀马旦。他立志把自己一身的技艺深入到这片土地并发扬光大。
1982年5月,时隔将近二十年之后,毕谷云先生率本溪市京剧团赴北京演出。年届五十二岁的毕先生以其极为扎实的基本功,演出了徐派代表戏《绿珠坠楼》。早年徐碧云先生演这出戏,到尾声绿珠坠楼时,是从摞起来三张堂桌高的楼景片上,以“抢背”摔下,而后变“僵尸”,平躺在舞台上。而这次毕先生根据剧情作了一些改变,改以“吊毛”翻下变“僵尸”,使演出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更贴近真实生活,又净化了舞台。在如此高处往下翻“吊毛”,以“僵尸”平躺舞台上,难度加大不少,而毕先生从舞台上站起来谢幕时,头上饰物竞丝毫不乱。足见毕先生功力非凡,令台下观众叫好不绝。
同年6月,毕谷云先生率本溪市京剧团在北京还与李万春合作演出了《平贵别窑》。李、毕二位在场上配合默契,演唱处处动人,赢得台下观众热烈掌声。这场演出有个小插曲。那是在王宝钏追薛平贵跑“圆场”时,毕先生的两只彩鞋鞋带都开了线。不仗着鞋带系牢,任何舞台动作都会受影响,更不用说跑“圆场”了。可毕先生仗着过硬功夫,竞把几圈圆场跑下来,照样跳起来“走”“屁股坐子”。及至散戏到了后台,大伙儿得知此事,没有不向他挑起大拇指的。李万春先生激动地说:“老毕,也就是你,换谁都得搁在台上!这一手,我得服你!”
1984年,毕谷云先生带领本溪京剧团巡演,在塘沽演出《绿珠坠楼》时出了意外,造成脊椎骨骨折。由于第二天安排在天津演出的戏票已经卖出,为了不让观众失望,毕先生强忍着剧痛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演出了12场,给此次巡回演出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2001年,正值毕谷云先生从艺60周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与中共本溪市委、本溪市政府联合为他在北京举办“毕谷云先生舞台艺术60年纪念”演出。12月29日晚,毕先生在人民剧场演了两出戏,一出为已绝迹舞台多年的花旦踩跷戏《遗翠花》。另一出是《樊江关》。特邀孙明珠与毕谷云二位联袂演出。毕、孙二位声情并茂的演出收到了轰动的效果,成为一段佳话,并且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资料片。
毕谷云先生不仅在国内做着大量戏曲示范、传承工作,还积极把京剧这一国宝艺术带到海外介绍宣传。2007年,加拿大多伦多市举办了一场中国文化节,毕先生携他的拿手剧目《后部玉堂春》和《贵妃醉酒》应邀前往参加演出。其中的“跷功”绝活技惊四座,一时间成为当地媒体讨论的热门话题。更令人叹服的是,毕先生已是78岁高龄,还能表演《贵妃醉酒》中高难度的优美动作。加拿大观众们纷纷涌上台前用惊异的目光欣赏中国京剧艺术中的这朵奇葩。
2008年末,毕谷云与江苏京剧院应邀赴台湾演出《后红娘》、《翠屏山》、《大登殿》等多出传统老戏,受到台湾戏迷的热情欢迎。台湾戏迷无不被这位老人如此精湛的功力与表演艺术所征服。
在舞台展艺频获硕果的同时,毕谷云先生还着手荧屏戏曲艺术工作。1984年下半年,毕先生克服重重困难,冒着严重的伤痛,配合丹东电视台把《绿珠坠楼》一剧摄制成电视艺术片,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把徐派这一名剧永远保存下来,作为京剧表演艺术永久性的参考资料。毕先生由衷地说,他已经下定决心,绿珠跳楼身亡是此出戏最后一场,这次他也把这场戏当作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场,一旦自己因为此次表演而发生事故离开人世没有遗憾。结果是毕先生凭着过硬的功夫从高处往下翻“吊毛”成功,拍摄完毕之际,大家看到毕先生毫发未损,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参加演出的同行和在台下观看毕老师表演的其学生们不禁潸然泪下。大家庆贺毕老师的表演成功,也为中国一代名伶献身艺术的崇高情怀而感动。
毕谷云先生从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还录制有《红娘》、《贵妃醉酒》、《十三妹》等剧目的电视片,《话说毕谷云》、《壮心不已》等电视专题片,毕先生与李万春先生合拍的《平贵别窑》电视片发行国内外,受到各方面的好评。电视艺术片《绿珠坠楼》由央视及全国各地电视台轮番播放。同时中国唱片总公司还出版了该剧的立体声盒式音带,在国内外发行。
在频频展示舞台艺术形象的同时,毕先生还整理编写有《天女散花》、《红娘》、《四郎探母》、《绿珠坠楼》、《翠屏山》等京剧剧本曲谱,为纪念徐碧云先生而写的《徐碧云的舞台艺术》、为纪念荀慧生先生而写的《荀慧生老师教戏》和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而写的《怀念梅师》等文章。给年轻后代留下了珍贵的学习参考资料。
原中国文联书记高占祥曾向毕谷云先生赠送“德艺双馨”条幅,这不是一般的赞扬,而是戏曲界人士众口一词的评价。毕先生长期担任剧团领导职务,能够浩然临事,正气接物,人品深为周围人敬重;高位却很低调,这是毕先生令人赞叹的处世品格。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锤炼,毕先生以他精湛的技艺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这其中既有百姓戏迷,又有像彭真、贺敬之、雷洁琼、宋任穷、万里、王光美等中央领导干部,大家都青睐他的表演艺术。毕先生自身艺术不凡,还带教了一批学生,弟子遍及国内外,本溪、阜新、沈阳、大连、上海、江苏以至中国台湾及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都有毕先生的学生。
2010年,毕谷云先生被本溪市政府聘为本溪形象大使,以本溪形象在全国各大院校讲学,与国内外的艺术朋友进行文化交流和表演艺术切磋。
现退休定居于上海家中。
为教授(原文艺三级),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一级演员,曾任辽宁省政协委员、剧协理事、文联委员、北京梅兰芳艺术研究会理事等职。
出生:1930年,农历庚午年
人物分类
京剧 旦行演员
京剧推荐
- 高明亮 京剧鼓师 高明亮2019-01-25
- 金佩芳(金佩云) 京剧旦行演员...2019-01-25
- 沈宝钧(沈立成、沈葆钧) 京剧...2019-01-25
- 陆素娟 京剧旦行演员 陆素娟2019-01-25
- 朱天祥 京剧生行演员 朱天祥2019-01-25
- 刘阳 京剧旦行演员,京剧教师 刘阳2019-01-25
- 张东川 京剧剧作者,评剧导演工作...2019-01-25
- 黄润甫 京剧净行演员 黄润甫201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