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听雨,落叶无声。晕风泥花,待晓露深。几日连绵秋雨,像是告别夏日蝉鸣聒噪的仪式,不期而遇又如此恰逢其时。秋韵静默,轻描淡写间便更换了这天与地的风貌与气度。是夜,看罢晋剧《日升昌票号》,独自支伞漫步雨巷,思绪万千,伴漫天珠帘,游思晋商群像。

晋商,顾名思义,三晋之商,史界或有将陶朱公拜为晋商之祖。明清之际,晋商开始活跃,尤其是满人入关后,由于拥清有功,一些晋商家族成为皇商,其中以乔、常、曹、侯、渠、亢、范、孔八大家最为著名。清道光年间,平遥县“西裕成”颜料庄掌柜雷履泰创立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银行”——日升昌票号。晋剧《日升昌票号》的故事便是以此历史事件为依据开始的。

因镖银被劫,“西裕成”颜料庄大掌柜雷履泰痛定思痛,在旧有“飞钱”的基础上创制银票,创办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作为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通过票据的形式帮助客户完成异地汇兑,避免了商家或个人远途运送银子的风险。剧中,首创票号,诸多事宜难有借鉴,作为日升昌第一任大掌柜,雷履泰仍仁义为怀,诚信为本,尤其在民族面临危难时,以国家为重,勇挑重担,为朝廷筹款500万两。终,“日升昌票号”获皇上亲书“汇通天下”嘉奖。尽管晋剧《日升昌票号》截取的只是500年晋商风云中的短短几十年甚至十几年,但其中晋商风骨可见一斑。

(一)“通”之刍议

剧中,雷履泰用“日升昌票号”为朝廷筹得500万两军需,皇上感其功勋,赐其五品官职。雷履泰拒受。皇上御书“汇通天下”四个大字赐“日升昌票号”。

“汇通天下”意指“日升昌票号”以银票汇兑使天下大通或汇票通行天下。“汇”是形式,“通”是结果,正因为有“汇”,天下大通,正因为有“汇”,“日升昌”声名远扬,正因为有“汇”,晋商通行天下。剧中,“汇通天下”是朝廷对“日升昌票号”的赞誉,更是对雷履泰的肯定。因有“汇”,然有“通”。“通”源何处?在“汇”,更在“变”。

《周易》曾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因为有“变”,所以有“通”,这种“通”既有通达、成功之意,更有顺畅、无阻之旨。晋剧《日升昌票号》第一场中,50万两镖银被劫,众人落寞沮丧,雷履泰受二掌柜高盛魁随口“飞钱”的启发,决定一改以往镖局送银的方式,在“飞钱”的基础上创制轻便易存的银票,以银变票。雷履泰一“变”,扭转东家亏损败局,使生意死灰复燃,日升昌票号“日利千金”,成为晋商翘楚。晋剧《日升昌票号》第五场,朝廷剿叛,向晋商筹银500万两。众商人望而却步,讷讷难言。雷履泰却异于他者,满口应下筹银之事。不可否认,替朝廷筹银是雷履泰的爱国行为,但是剧中雷履泰也曾表示,此事中亦藏巨大商机。剧中,二掌柜高盛魁因同雷履泰经营理念不同而出走,自立门户成立新的票号,并成为“日升昌票号”有力的竞争对手。面对与日俱增的压力,雷履泰心里清楚,将来全国票号会越来越多,“日升昌票号”的处境也会越来越艰难,如何在未来的“红海”领域中及早开辟“蓝海”,便成为最大的难题。当众商家无人理会朝廷筹钱之事时,雷履泰反其道而行之,以“变”为攻,借朝廷之名,为“日升昌票号”寻找新的出路。以二“变”为使“日升昌票号”立于不败之地。

雷履泰的两“变”,使“日升昌票号”从无都有,终获朝廷“汇通天下”的赞誉。以“变”为“通”,以“通”为“久”,剧中,雷履泰的两“变”,使晋商傲视群雄,汇通天下。

(二)也谈“二掌柜”

晋剧《日升昌票号》中的二掌柜高盛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反派,甚至算不得反派,只是在戏剧结构上与大掌柜雷履泰形成了所谓的对立。第三场戏中,高盛魁“在商言商”的经营理念与雷履泰的“诚信为本、仁义为怀”发生分歧。二人激烈争吵,最终高盛魁负气出走,自立门户。临行前,胜气之下的高盛魁将理念分歧放在一边,深情回望“日升昌票号”牌匾,口言兄长(雷履泰)多多保重。瞬时,高盛魁这一人物激烈锋芒的特质顿消,内敛重情的一面展露,其中尽显儒家仁礼——虽道不同不相为谋,然情义依旧,仁礼依存。第五场戏中,为了打败雷履泰,“在商言商”的高盛魁暗中造谣,唆使人们去“日升昌票号”挤兑银子。事后,雷履泰以德报怨,高盛魁当众跪地认错。兄弟二人和好如初,共创晋商盛世。剧中高盛魁与雷履泰的矛盾始终不温不火,点到为止,其中展现出的则是晋商间唇齿相依、相互抱团的的精神内核。

如果说从雷履泰身上看到的是晋商的变革精神的话,那么,高盛魁身上体现出的则是晋商的儒家精神,这种儒家精神既有“临别时的仁礼”气度,又有借高盛魁“在商言商”经商理念反衬出的“诚信为本”与“仁义为怀”。

大掌柜雷履泰与二掌柜高盛魁的“悲欢离合”映射出的正是几百年来的晋商群像,群像中有“诚信”,有“仁义”,有“变革开拓”,也有“仁礼气度”,还有“不离不弃”、“以德报怨”、“抱团取暖”的文化风貌。


2017-08-29山西戏剧网|作者:闫晓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