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省各地相关院团结合当地剧种、人员等实际情况,相继推出了以于成龙为题材的不同剧种的剧目,形象地塑造出这位被康熙帝赞为“天下廉吏第一”的晋籍大员

〖核心提示〗

为了让有积极影响的历史人物光照当今,近年来,山西省大约有8家戏剧院团或移植,或新编,推出了以于成龙为题材的不同剧种的剧目,其中有晋剧、北路梆子、右玉道情、蒲剧等,前后大约在省内外演出了千余场。其中,由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精心打造并推出的新编历史晋剧《布衣于成龙》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公布的2017年度滚动资助项目名单,且位列10台入选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单元戏曲类第一名,从而在全国叫响。

各地舞台上的“于成龙”

提起于成龙,大家都知道他是我省吕梁市方山县(清永宁州)人,因其为官“律己率属,清廉为政”被康熙帝赞为“天下廉吏第一”,数百年来成为各级官员为政的典范。

为了让这位山西省著名历史人物的光辉形象广为人知、见贤思齐,近年来,全省各地相关院团结合当地剧种、人员的实际情况,或移植、或新编,相继推出了不同剧种的相关剧目。大同市北路梆子剧种传习中心于2013年年底成功移植了上海京剧院的《廉吏于成龙》,朔州市推出了右玉道情《于成龙》,临汾市蒲剧艺术研究中心排演了《廉吏于成龙》,应县耍孩儿综合艺术团推出了《廉吏于成龙》。除了这些地方小剧种,在全国戏剧舞台颇有影响的晋剧,全省就有好几家院团推出了相关剧目。其中,早在2007年,吕梁青年晋剧院就主动担当文化责任,成功将上海京剧院推出的京剧《廉吏于成龙》移植为晋剧《廉吏于成龙》;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精心打造并于2015年9月隆重推出了新编历史晋剧《布衣于成龙》;沁源县晋剧团移植了《于成龙》;榆次区晋剧团创排了《一代廉吏于成龙》,前后演出50余场。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于成龙的舞台形象,成为全省上下乃至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道亮色,甚至引发了“于成龙热”。2014年2月,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京剧《廉吏于成龙》中于成龙的扮演者尚长荣先生到大同亲身感受了北路梆子剧种的别样韵味并给予好评。

赞誉有加的《布衣于成龙》

在各式各样的于成龙题材剧目中,特别耀眼的当属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的新编历史晋剧《布衣于成龙》了。其首演后不久即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2016年荣膺10台“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山西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该剧剧组被太原市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

近两年来,《布衣于成龙》在全国各地参加过许多高规格的展演。应文化部的安排,今年3月22日、23日晚,该剧作为山西唯一一部舞台剧目在北京参加了“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再一次受到首都专家、学者及观众的赞誉。4月初,该剧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公布的2017年度滚动资助项目名单,且位列10台入选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单元戏曲类第一名,这是我省地方戏曲在历次申报国家艺术基金中取得的最好名次。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是从一般资助项目的大型舞台剧和作品中优中选优,经专家评审予以滚动资助,鼓励项目主体按照“两改两演”的工作思路,支持其进一步打磨、修改、提高,并组织传播交流推广。据悉,此次项目立项率仅为6.5%,经过初评、复评、立项分析等环节,晋剧《布衣于成龙》因紧贴时代主题、弘扬廉政文化,从155台申报剧目中脱颖而出。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的宋建国院长严肃而信心满满地说:“将于成龙的为官之道和崇高人格,通过戏曲这一载体使之传扬,帮助更多的人认识山西,了解山西,是我们戏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宋建国院长还透露,《布衣于成龙》经过近期的精雕细琢后,还计划以晋剧《布衣于成龙》的原班人马,投拍相关题材的数字电影,进一步提升和扩大于成龙的人格影响力。

说到这部在全国叫响并为山西赢得不少荣誉的新编历史晋剧,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刘文峰说,晋剧《布衣于成龙》没有照搬京剧《廉吏于成龙》的故事,而是另辟蹊径,把戏的主题定位在“忧国忧民,敢于担当”上。于成龙因负责修建的浮桥遭洪水冲垮而被免职准备返乡,当动乱的灾难降临到他曾经管辖的地方时,他以布衣的身份为民请命,智惩贪官污吏,阻止暴政,从而给一方百姓带来了福祉。剧目不仅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完成了戏剧的主题,而且丰富了于成龙的精神世界,使这一舞台艺术形象更加丰满。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顾春芳教授强调舞台的核心是演员,于成龙是一个快60岁的男性,还是处于极限境遇的文人,由女子主演于成龙,并且要演出一个追求圣贤境界的文人,这更难。文人是要有内在追求的。如果没有生活的阅历,没有对人生、艺术、美的理解是驾驭不了这样一个角色的。一个处于极限境遇中的人物,把握不好很容易将其演成非常激越、豪迈、疏放的年轻人。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把一个义薄云天、侠肝义胆、仁者爱人、圣贤境界的于成龙文人形象完美地呈现出来了。

谢涛真情演绎“于成龙”

由一位女老生来演清朝戏本身就是一大亮点。在肩负重任倍感压力的同时,作为优秀的戏曲艺术工作者,谢涛想到更多的是责任和使命。为了超越前些年主演《傅山进京》时得到的肯定,她在精心研读剧本的同时,开始阅读《于成龙传》等书籍和相关历史资料,看同类题材的电视剧以及京剧,到于成龙故居参观等等。渐渐地,谢涛了解和熟悉了这一历史人物,但是她深知,她还没有真正走近“于成龙”。如何塑造出剧本赋予的以清廉为底色、“德能俱备”的精神?如何将“待民要宽,治吏当严”的为官理念转化成艺术表达?她继续泡在大量史料中,结合历史思考人物,再反复研究剧本中的典型历史事件,寻找于成龙这一常态“廉吏”形象之外,作为一个“人”的既普通又不普通的特质:他对一些小事情不纠结,能屈能伸,是一个有毅力、有智慧、有大胸怀的士大夫;他品性高洁,对百姓温情爱护,“智赚蠹吏”为民除害,以及劝说归附时舍生取义的英勇超然……这些责任和担当等深层的性格特点最终如何用舞台语言来表现,必须靠演员自我创作完成。谢涛坦言,戏剧表演表面上看,是个体力活,但在某种程度上说,更是个脑力活——表演时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句唱词、一个眼神,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对比之后的最佳表达和呈现。

谢涛在表现于成龙的性格时,除了优美、高亢而又韵味十足的唱腔之外,还尽可能地把须生的一些表演程式放进去。谢涛多次把须生的跪、走、跃,甚至是功架的功夫都恢复和表现出来了,尤其令人叫绝的是,许多做工戏是同她的大段唱腔结合在一起的,比如“月下抒怀”那场戏,观众既能看到她的身段,又能欣赏到她的唱腔,唱、动结合,融为一体,极为巧妙自然。

该剧的音乐唱腔设计在核心唱段中,对于黄泉路上再饮一口酒,对仆人的安抚,对百姓的安抚,对巡抚甚至对对立面人的心里话……这一系列表白本来应该是用四段唱来表现,而谢涛却智慧地由“平板”“介板”“二性”“散板”直至“流水”一气呵成,既酣畅淋漓,又慷慨激昂,不落窠臼,最终将于成龙朴实为人、“廉”“能”并重的廉吏光芒和人格魅力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由女人演清代男人戏,舞台扮相是个跳不过去的坎——清朝男人的发型都是前额剃光,脑后留着长辫。而谢涛的一头披肩秀发已陪伴她多年,但为了在舞台上能够更形象地塑造好“于成龙”这一人物,谢涛含泪剃掉了头发,与以往演出只剃掉额前留海不同,这次是把头发全部剃掉了。对于一个女演员来说,要对戏曲有多热爱,才能有这样大的动力和勇气?谢涛说她“为了戏曲,为了晋剧,什么苦我都不怕。”其实谢涛心中也是百感交集:自个从艺37年了,二度梅花奖、二度白玉兰奖、文华表演奖,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也得上了,现在为了一出戏而剪掉所有头发——虽说头发是长在自个头上的,可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一头青丝也不完全属于自己,它还属于自己的父母、丈夫和孩子、朋友,实际上自己并没有完全处理它的权利……可转念一想,自个的身份首先是个戏剧演员,这一身份已经融入血液和生命中了,自己有什么理由犹豫不绝?

2015年10月30日、31日,作为山西省优秀新创舞台剧晋京展演的重点剧目,该剧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两场,文化部长雒树刚观看该剧后称赞于成龙的扮演者谢涛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力,塑造了一个丰满的、有血有肉的、铮铮铁骨的于成龙。

今年6月19日,晋剧《布衣于成龙》结束“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的演出之后,又参加了“山西艺术精品新疆行”,至7月10日演出结束。共在六师五家渠市、昌吉州、阜康市、222团演出了7场,场场爆满。巡演间,恰逢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在新疆采访全国援疆工作,谢涛作为艺术援疆工作者的代表接受了采访,再次成为全国的“焦点”。

〖相关链接〗

于成龙微档案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州来堡村(今方山县下昔乡来堡村)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崇祯间副榜贡生,清顺治十八年(1661)谒选。45岁时授广西罗城知县。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月,在南京两江总督任上去世。康熙帝亲自撰祭文:“天下廉吏第一”,追赠太子太保,谥清端。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