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早就耳闻晋剧界有位有特色的小生王春林,常听观众谈起,未曾谋面,也不知有何过人之处,一日于其家中访问记录如下:

小张:王老师早听说您演的《逼上梁山》当年很轰动,简单和我们谈谈吧。

王春林老师:这出戏当年确实很轰动,在忻县连演50多场,那时晋剧真是很火,主要由于刚恢复传统戏,人们热情很高。正好当年在延安演出《逼上梁山》的金紫光和语言学家吴晓铃,从五台山下来经过县城,听说有演出这出戏,两位专家一同观看了演出。完了专家座谈下,我那时已下了妆,把头散开了,但是林冲的衣服还在身上。专家看了半天没有找到演林冲的人,最后才知道演林冲是个女演员,感到很奇怪。后来吴晓铃还给我写了副字“夫妻壮别汴郊亭,弟兄威震野猪林。恩仇溅血证山神,谱将英雄家国恨,长歌居然女儿身”,这副字画曾到过日本展览。也正是这出戏打下了我们县剧团进中南海的基础”。

小张:您能不回忆下您学戏的情况呢?

王老师:我是十四岁开始学戏,那时候学戏可苦了,我去了四天就把腿搬起来了,为了练“担子工”,师傅给我在扁担两头吊两块砖,让我不停在磨道里走,还不让我吃饭的练功。我们河北人练功可苦了,要不河北人的功架较好,就是这个原因。为了一出戏我七天就练成“梢子功”,一般学这功夫要琢磨一年了。我们到人家临汾学翎子功时,是用竹帘抽在盔上练的,练功环境可想而知。我们演小生的大都腿先老,好几个小生演员都是这样,很费腿。我就想了人家武生也用腿,人家不容坏,我们就不行。后来我想是这个原因,我们小生,十有八九的戏有下跪的情形,而且一跪就是很长时间,人家武生,全身绷着一股劲,我们跪在地上各种神经放松,地上大都潮湿,时间一长,就有了毛病。

小张:当时您学戏时,家里人有反对没有?

王老师:怎么没有,我父亲结婚晚,36岁时才生下我,家里人都没有学过戏,旧社会唱戏的被人瞧不起。家里人说什么也不让我上,甚至于两个月不跟我来往,逼我不要学戏,可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一坚持就是几十年,那年相声名家侯宝林看了我演的《折桂斧》,还给我题了字“宁可不足,不要过头,恰到好处,留有余地”,他还特地到我家看望我父亲,拉住我父亲的手说:“老人家,您养了个好姑娘,表演很有特色”。后来我父亲跟我说:“春子,我的小名。以前我不让你学戏,是怕你吃苦受累,怕被人瞧不起,现在我老了没有想到还要靠你来养活我”。

小张:您在这几十年中都演过什么角色,大约演出了多少剧目,有些什么戏曲故事?

王老师:在这些年我演出的剧目真是不少,可是我也说不清了,我的拿手戏是《黄鹤楼》和《折桂斧》,原来我们是井陉县训练班学习,请的任焕章进行指导,任也是个票友出身,我学《折桂斧》没有经过名师,是任给我说的戏。任虽然不会表演,他告我表现担扁担时的情形,他在那里说要表现出身子不动了扁担还在颤动的情形。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后来我们到太原演出组织我拜了“十七生”马福仙为师,马老师又对我进行了调整指导。上世纪70年代我调到忻县晋剧团,那时郭秋池根据忻州小英雄岳云贵原形,创作了现代戏《岳云贵》,我在剧中扮演了岳云贵,这出戏在省内现代戏调中还得了奖了。我还演过《海港》方海珍、《龙江颂》中江水英、《蝶恋花》中杨开慧、《杜鹃山》中的柯相,大部分现代戏我都演过。70年代末,恢复了传统戏后,观众热情高涨,我都是连演数十场,除了前面提到的《逼山梁山》,我与霍青霞演出的《柳荫记》也创连演43场的记录,正巧这时我患了痢疾,每天还要输液,又要演出,观众这么热情,我也顾不了这么多了。我们团还排演了《红书剑》,这出戏是根据越调改编的,剧中两位人物就是《走山〉中表古人的所提到位高珍、梅仲。剧中我演梅仲,许娟娟演高珍,贾全康演海世荣,霍青霞演店主,周根林演杜子达,这出戏每到一个台口必演的戏。梅仲诗文篆字都比高珍好,在考试时得笔下让了三分,高珍考得比梅仲好,当的官也比梅大。有一年在太原大众演出时,群众都说这出戏演好了,忻县晋剧团在河西就火起来了,每年到河西演出。还有一次回我井陉去唱了,头一出打炮戏,我们那的人不认可,有人对我说:你们山西戏来了唱就唱哇,不要动,看的人就走了不少。第二天换成《红书剑》,一下就火了,他们说:“你们早应应拿出这出戏打炮”。

小张:后来几年您有什么经历,如何现在又到戏校当老师了。

王老师:1989年办理手续调省晋剧院,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落实,就在社会上混了二十年,多亏了戏曲界同仁伸手拉一把,才有今天的生活。十来年前,正当我处于困境之时,郭彩萍找到我,让我在她的团里演出,也正是这几年,我演出各个角色,各种行当,这就为我现在教学做了基础。在团里我有时演小生,有时演老生、老旦,与郭彩萍演《双罗衫》她演徐继祖,我还姚达。有一年台湾一个友人要让拍个《杨八姐游春》的录像,原来定郭来演,正好快拍时,郭去了北京开会,打回电话来让我上,我又没演过,对了两天本子,匆匆忙忙就上了,也没认真析人物。后来郭的团不办了,我又歇了下来,前些年王爱爱当了戏剧职业学院的名誉院长,看我闲着就说,你到学校带带他们,指导下学生。我可是可是我一直从事舞台演出,从来没教过,怕不行吧。王爱爱说先试看,这不一试就是四年下来了试。这四年中看到孩子们勤学苦练,认真钻研,我很高兴。

小张:戏迷们说起您这个《杨八姐游春》中的老太君,都说唱的好,表演到位,对人物刻画的好。

王老师:不要说了,让大家见笑了,我年青时没留下资料,老了还在台上丢人现眼的。而且电视上常放,在河南梨园频道上与马金凤的《杨八姐游春》做对比,真是让人惭愧死了。

小张:您看过筱桂香的太佘太君吧

王老师:我小时是看过一次,趴在在台前看的,筱的扮相真好,比八姐九妹都漂亮。我脑子里就有一个印象,这个老太君不要太动,尽量稳重来表现人物,不要浮燥。我就是按这个套路上下来的。

小张:这几年在教学中有没好的苗子,有没有得意弟子?

王老师:我在戏校一般都是教大专班,去年我给一个学生排了一出《辕门射戟》,这个学生也肯学了,在前些时侯戏校演出,也很轰动。这个学生对吕布的傲气、喜怒无常表现的十分到位,那种气势、气概是近年来少见的。我还为戏校的男小生张智胜排《折桂斧》,这孩子算是“三儿生”的再传弟子,曾受到李天喜的指导,郑强也看这孩子天赋不错,有心裁培。现在戏校教学和以前师傅教徒弟不太一样,只他们肯学,我们尽心把我们所学过的,所演过的,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

小张:王老师,现在戏曲不太受人关注,对此有何看法?

王老师:现在戏曲是不太景气,现在社会,人们不象以前,休闲就是看戏看电影,可以有很多选择。除了政府扶持力度不太够处,就是戏曲演员,自身的演出水平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的审美要求。总体说来是多种原因造成,也是社会发展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忻县剧团王春林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src="http://www.tudou.com/v/IjAh7-nv9co/&resourceId=0_05_02_99/v.swf" wmode="opaque"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scale="" play="" loop="" menu=""></embed>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