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号称"戏曲艺术的摇篮"。从历史来看,"元曲四大家"中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都来自山西;中国戏曲的悲剧翘楚《赵氏孤儿》、戏剧魁首《西厢记》,讲述的都是发生在山西的历史故事;尧都平阳更是和京城大都并列的杂剧艺术中心。直到今天,全国现存的元代戏曲壁画和戏曲舞台,全部保存在山西。调查资料证实,山西目前保留的地方剧种多达54个,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而近十几年来,山西有40多位演员以他们卓越的演技荣获中国戏剧界的梅花奖,获得人数位列各省区第一。生在龙城,喝着汾河水长大的青年晋剧表演艺术家苗洁就是新一届梅花奖获得者。
赴京勇夺"梅花奖"
如果不是她亲口告诉我,我绝对不会相信那个在舞台上挥洒自如、挺拔俏丽的晋剧演员苗洁已年近四十!
但就是这样一位女性,在2006年年底,带着山西晋剧团以武戏为主赴京勇夺"梅花奖"。
1994年,省晋剧院创作演出的新编大戏《油灯灯开花》在京城首演,赢得众多戏迷的掌声与喝彩,受到戏剧专家的首肯。此后,京城戏曲舞台就再也没有响起过高亢激昂的山西梆子。直至12年后的冬天,省晋剧院才以整齐的阵容,昂扬奋发的姿态再次亮相京城,举行了苗洁申报"梅花奖"汇报演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刀马旦苗洁在中国戏曲学院剧场连续演出两台折子戏专场,《打神告庙》、《梨花情》、《凤台关》、《烤火》、《赤水驿》、《探谷》六个晋剧经典折子戏演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她精湛的戏曲功夫及全面的艺术素质,受到了首都戏曲专家的高度赞誉。
舞台上的苗洁,手挺长枪、飒爽英姿,身扎大靠、英气逼人,一双稚鸡翎冲冠抖擞,一领长披风激荡风尘;马鞭执手、足底生风,台步如行云流水,持枪似旋转流星;面目清秀,眼含刚毅之色而不失柔媚;身段轻盈,再现古代美人英雄之形象;一招一式中透出十余年功夫,一字一句间尽显清澈明亮。
她以自己对戏曲艺术的执着和超越常人的毅力,用十几年练就的艺术功力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让观众难以忘却的女性形象--《凤台关》中的张秀英,苗洁在女丈夫的刚毅中透出一种悲愤的美;《打神告庙》里的敫桂英,通过苗洁与晋剧音乐水乳交融的组合,唤醒了人们爱的意识;《梨花情》中的樊梨花,苗洁更是用自己精湛的技巧和惟妙惟肖的神态弥补了与角色年龄相差二十岁的跨度……
演出的成功,让苗洁收获了更多的掌声和鲜花。然而,成功背后的辛酸,或许只有苗洁自己才清楚。苗洁此次赴京演出,虽然得到了省文化厅和省晋剧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但是演出经费仍然相当紧张。为了演出能够获得成功,苗洁自掏腰包,花费十几万元购买演出所需要的服装头饰等。据统计,从排演开始到演出结束,光演出人员吃的盒饭一项,苗洁就花费了两万余元。十几万元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是小数,那么,是什么力量让苗洁甘愿拿出全部积蓄来举办两场专场演出呢?这还要从苗洁的学戏之路说起。
二次学艺成"名角儿"
舞台上的苗洁充满了传奇色彩,舞台下的她也有着传奇般的经历。
苗洁的父亲叫苗秀茂,母亲叫田翠兰,他们都是太原实验晋剧团演员。本就是晋剧演员的父母,深知学戏的艰辛,因此,他们不愿意女儿走自己的老路,没有教苗洁唱戏、练功,而是让苗洁学习乐器。
苗洁11岁时,凭着拉的一手好二胡考入了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也就是在这时,一个人的一句话影响了苗洁的一生。当时艺术学校的校长对苗洁说,"这么好的条件,学什么二胡!还是当演员吧!"就这样,苗洁"转行"学起了晋剧,开始了童年的梦--做一名演员。
11岁,对于学戏来说还不算大,但对于苗洁来说,她与其他学戏的同龄人相比,已经落后了。看着同班同学都有基础,苗洁着急了,为了赶上其他同学,她除了每天中午请老师加练把子功以外,每天晚饭后,当其他人都去看电视时,苗洁还一个人偷跑到上兰村窦大夫祠的大庙里,在昏暗的灯光下继续练功,而这一练经常是练到深夜;练到满身汗水;练到腰酸背困;练到……也就是从这时开始,苗洁养成了一个受益终身的习惯:"有事没事就练功"。苗洁说,现在想起童年的那段往事,还有点后怕:一个11岁的小女孩,当时怎么就敢一个人在昏暗、寂静的庙宇中练功呢!
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苗洁从艺校毕业分配到太原实验晋剧院。在舞台演出实践中,她越发感觉到自己的表演水平与诸位老师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于是在工作一年之后,16岁的苗洁又进入了山西省戏曲学校继续深造。因此,她也成为晋剧史上唯一上过两次中专的演员。在这里,苗洁每天清晨都会赶在第一缕阳光射入之前开始练功,她手舞银枪、疾步如飞、汗如雨下的情景,让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之深深地感动。凭借良好的基础和勤奋的学习,苗洁很快便在学校里脱颖而出,成了同学眼中的"名角儿"。 这期间,苗洁还多次跟随学校演出团远赴四川、河北等地调演,并获得了全省剧目调演一等奖。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在校期间,苗洁是学校里的"名角儿",而当她真正走上戏剧舞台之后,苗洁才发现,自己还只是个"龙套"而已。刚进入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时,她便遭遇到了没戏演的尴尬境地,演主角的机会更是寥寥无几,苗洁甚至由于个儿高的"优势",一度沦为团里专职拉大幕的"角色"。
对于许多人来说,遇到没有戏演的时候,就会选择放弃,而苗洁却一点都没有动摇。她说,"我喜欢唱戏,喜欢演戏,当时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放弃。"就这样,凭借着"喜欢",苗洁在三年没有戏演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每天去青年宫练功。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抑或是上天眷顾这个坚持不懈的女孩。1989年苗洁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当时,扮演樊梨花的刀马旦演员生病,不能出演,而三天后《梨花情》就将上演。这时领导将团里仅有的三名刀马旦找来,问她们谁敢接这部戏。接戏,在戏剧界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要接的戏,你未曾专程排练,台词、唱词和舞台动作都不熟悉,所以在演出时必须有很高的演出技巧和全面的素质才能胜任。在团领导提出的那一刻,其他两名刀马旦都退缩了,而苗洁却不愿放弃这次来之不易的演出机会。最终,她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毅然将这部戏接了下来。在三天后的演出中,苗洁凭借日常的细心观察和平日练就的扎实基本功将3小时的演出挺了下来,而且在做念唱打上还十分到位,获得了剧团领导的肯定。此次接戏的成功,不仅增强了苗洁的信心和继续坚持练功的决心,也改变了别人对她的看法。在这一年里,苗洁还力拔头筹冲获了山西省首届"杏花奖"。
此后,苗洁获得了更多的演出机会,她开始注重文武戏的全面发展。她向王爱爱、田桂兰等晋剧大家虚心学习,悉心研究,这使得苗洁的戏路空前宽阔,文武兼备。在2002年,她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地方经典折子戏暨青年演员大奖赛中,战胜来自全国各地160多名地方戏演员,一举夺魁。
戏曲学院得"诨号"
面对取得的成绩,苗洁并没有满足,她仍然每天坚持练功,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一练功就兴奋,没有演出就练功"。同事们问她,"你吃了什么了?"
她总是哈哈一笑:"吃了海马肉了。"看着苗洁每天坚持练功,同事们都伸出了大拇指"服了你了"!
同事们都服了,可苗洁却仍然觉得自己缺乏对戏曲表演艺术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于是2004年,苗洁又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中宣部举办的最后一届戏曲研究班)继续深造。并因此成为晋剧艺术史上第一位研究生学历的专业艺术人员。通过在中国戏曲学院三年的学习,苗洁感觉到自己的戏剧理论和舞台实践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当苗洁刚去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时,一下从山西晋剧界的大腕到戏曲学院的普通学生的角色落差还是让她略感不适应。不过 随着课程的深入,苗洁发现自己是"越学越觉得自己知道得少"。
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她倍加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她每学期至少要排演三出戏,三年里,她一共排演了十几出戏。而有的同学,一学期连一出戏都排演不了。
三年的研究生求学经历,在使苗洁完善自己戏曲理论和舞台经验的同时,也让她感到了晋剧剧种发扬光大的紧迫感。在学院学习的过程中,其他同学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而苗洁在这方面却是空白。更让她尴尬的是,由于她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教过水袖,在学院里,她得了个诨号"教水袖的"。一说起"教水袖的"大家就都知道是苗洁,但却不知道苗洁是唱晋剧的。用苗洁自己的话来说,"每当听到’教水袖的’很无奈,因为大家只知道我的功夫好,却不知道我是晋剧演员。""晋剧与其他地方戏比较已经落在了后面。建国初,晋剧在全国地方戏中排名第六,然而现在,在前十的行列根本找不到晋剧的身影。"
研究生毕业后,苗洁仍然是省晋剧院演出最多,怨言最少,练功最勤的演员。在2007年10月"中华之声--2007年名家名曲广东演唱会"上,苗洁与尚长荣、夏慧华、张火丁等京剧表演艺术家同台献艺。而苗洁演出的《凤台关》在短短的七分钟内,获得了十五次掌声,这也是此次演唱会上获得掌声最多的唱段。
创新晋剧为己任
苗洁个人是成功的,然而,"教水袖的"却常常回响在苗洁耳边。晋剧要传承和发展,就一定要有新编大戏,一定要有一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都很强,而且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编大戏。
近年来,继承和发展好的各个大的地方戏,都有新创大戏,比如豫剧《程婴救孤》,昆曲《班昭》,吕剧《补天》,眉户剧《迟开的玫瑰》,桂剧《大儒还乡》等,这些新创剧目传承了戏剧艺术的精髓,高扬时代精神,先后荣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而山西省晋剧院具有相当实力,演员和乐队阵容都很强大,技艺也很全面。晋剧是又山西的代表剧种,是首批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地方剧种,应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位年迈的晋剧迷曾告诉笔者,他相信,只要选好剧本和编导,振兴晋剧就不是一句空话,晋剧一定会迎来繁荣发展的大好机遇。
苗洁在创新晋剧上进行过尝试。她曾用现代化的伴奏,演绎过古典的英雄故事,这实现了晋剧人多年的梦想和愿望,开创了晋剧历史的交响时代。
"只有不断创新,我们民族的宝藏才能更好更健康地生存、发展下去,它们的明天才会更辉煌。"苗洁这样诠释自己在艺术上的尝试和突破。而"不断创新"这四个字的背后,苗洁付出的是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练功。春花更迭,暑往寒来,靠着对艺术的不变执着和追求,苗洁将艺术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她也在艺术中得到了人生的升华。
现在,苗洁已经获得了中国戏剧界最高奖项--梅花奖。她本可以以此为资本,到处巡演、名利双收,但她并没有这样做。"’梅花奖’不是终点,而是我又一个新的开始。我还应该从零开始,为晋剧的传承和发展,为晋剧新剧目的创作多做一份贡献。"
在此,我们衷心地祝愿山西戏曲艺术出更多的精品、更多的佳作,本土的"梅花"绽放得更多、更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