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出身于晋剧梨园世家,父母是被称为表演艺术家的晋剧老一辈。他八岁学戏,十八岁参赛即夺得金奖,可谓少年得志。他的一生有诗为证———“志存高远冲霄汉,壮志凌云响九天。”凌云的父母说,生下这个长子,期望颇高,找到了市戏剧院一位德高望重的燕京老学者取名。凌云这名字是父母给他一生的告诫,让他不得不努力,并且要按着高标准严要求的父母所规划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凌云有志向、有目标,但绝不贪婪,在山西戏剧圈里与其父母家人一样有口皆碑,这就是家缘传承吧。学戏演戏他认认真真,做人做事更是脚踏实地。在子承父业的基础上,他一步一个脚印先后撷取了山西省戏剧最高奖“杏花奖”、第五届中国“映山红”戏剧节表演一等奖、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等,成为晋剧百花丛中的独立于世的一枝孤傲“男梅”,凌云与梅结缘,梅缘凌云之志!
怎样努力、如何得奖不需赘叙。只想说说凌云从成为晋剧“男梅”的那一刻,即开启了履行“梅花奖”这中国戏剧最高奖的神圣使命,以不负重望回报社会、回报观众。
2005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为了回报社会,服务于广大的人民群众,组建了梅花奖艺术团,其建团宗旨是弘扬民族文化、服务人民群众,并以小分队的形式开展“送戏下基层”和“送欢乐下基层”的公益性演出活动,演出成员全部为梅花奖获得者。凌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尚长荣、裴艳玲等梅花奖获得者和艺术团领导的带领下,艺术团的足迹遍及了工厂、军营、农村、学校、福利院、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服务对象为工人、农民、军人、打工者、残疾儿童、学生、市民、少数民族同胞、警察、英模、劳模等;在国家的一些重大事件中,也能看到艺术团的身影,在湖南寒冷的冰雪中,在5、12地震的废墟前、在奥运旗下、国家大剧院中,每一位成员都在为共和国担一份责、尽一份力。同根同源的戏曲纽带,增进了两岸四地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抗震救灾文艺演出”,再现文艺人强烈的爱国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博大的人文情怀,山西梅花艺术团更是走在前列。他们充分整合资源,以山西梅花奖人员众多的优势,打造了梅花版《打金枝》、《大红灯笼》两部精品剧作,凌云与其他几位梅花奖演员的强强联手,使这部剧成为晋剧品牌。这两部戏还参加为党献礼、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献礼等社会活动,并一举捧回中国戏剧节、梅花奖等多项大奖。总之,梅花艺术团所到之处,星光璀璨,梅花飘香,赢得观众,赢得人心。艺术团与祖国心连心,与人民心连心,众梅花们为构建和谐文化、助推社会和谐发展,浓墨重彩地又添新笔!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演关公戏,学关公品行,做关公人。凌云眼中的关公和他所扮演的舞台上的关公,是一个既有英雄之奇又具常人之俗,恩怨分明、信誉卓著的关公。当他把观众心中的“武圣”搬上舞台,即赢得了“中国晋剧活关公”的美誉,做为关公故里人,他利用梅花艺术团这个平台向世界介绍被国民神话了的“武圣”形象,满足了观众对武圣的尊崇之心,收到了良好社会效应。
凌云说:忠于自己,捍卫晋剧艺术,孝字当头,此生子承父业。父亲武忠的“帽翅功”就如他的名字般得到所有观众的认可,也因此父亲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当代传承人。凌云在继承此项非遗绝活的同时又加入了许多自创的艺术,在父亲的基础上又有延伸和发展,在艺术团各地演出时用他们父子的帽翅绝活和“老爷戏”充分地展现晋剧的魅力,传承和发扬光大了晋剧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
凌云的母亲阎惠贞也在2013年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当代传承人。熟悉她的观众知道,那是因为她的“丁派唱腔”。凌云笑说我是一人两肩挑啊。父亲的做,母亲的唱,哪个传承不好也不行。随艺术团送戏下乡,观众的要求很高,有时甚至会现场点戏,这样的结果是造就了艺术团成员人人一身硬功夫。能说会唱,能演会仿。凌云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一付天生的好嗓子,他的草原歌唱得让喜爱他的观众爱称他“山西的腾格尔”。轻松的唱,娴熟的活儿,幽默的主持,关爷的刀法等等,在山西戏曲界,凌云就是这样跨曲种、跨行当、与歌唱界明星大腕相提并论,因此又成了观众心中“戏曲舞台上的多面手”!
“前山之路是戏,教我以使命,教我在社会人格中自我实现,以身践行;后山之路是信仰,假我以羽翼,教我在自然人格中超越,心灵在戏剧天地里遨游。”有些人成功是因为命中注定,但大多数人成功是因为他们坚韧不拔,凌云的成功我以为是二者皆有。从出生即为梨园子弟是上天对他命运的眷顾,而在从事晋剧表现几十年中,他作为一位晋剧艺术路上虔诚的朝圣者,始终把观众当作神,一步步踏实地走,一点点收获着渐已丰盈的艺术成果,这就是他后天不懈的努力和实践了。
凌云与戏结缘,终不负父母愿,志高冲霄汉;与梅结缘,亦不负梅花愿,壮志响九天!
武凌云在《徐策跑城》中饰演徐策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