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辰(1904——1982),名曜,以字行,平定县娘子关人。幼年入柏井高小读书,后考入山西省法政学院,毕业后取得充任县长资格,因不乐从政,后在太原集股开办东山(晋益)煤矿,任经理;与此同时,又在太原开设柯达、丽达两所照相馆,兼任友仁中学美术教师。
李北辰自幼酷爱晋剧艺术,在太原读书时广交省城晋剧界名流,曾师事晋剧名演员说书红。毕业后在西肖墙大华木器厂组织“票友社”,每周与戏剧界同仁聚会一堂,探讨晋剧音乐及唱腔的改变,并着手剧本的改编和创作。抗战开始后,李北辰离开太原,在重庆中央银行从事金融工作。
全国解放后,李北辰定居北京,在中国人民银行任职。1952年退职后一心从事晋剧的创作与革新,他首先从山西传统历史剧目《打金枝》上突破,对剧情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进行了考证,精心琢磨情节的发生、发展与场次安排,对道白、唱词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用简明而又洗炼的语言进行表达。当时晋剧音乐唱腔古老呆板,李北辰汲取了其它剧种中唱腔、音乐的优点,在鼓眼、曲谱及各种乐器的结合中注入了新内容,使吹拉弹唱和打击乐器能和谐、协调地融合一起。经过全面修改后,由山西晋剧院丁果仙、牛桂英等名艺人重新登台演出获得成功,不久赴京演出,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后摄制成电影,成为山西晋剧中的传统代表剧目。此后,李北辰又相继改编了《蓝桥会》、《千里送京娘》等剧本,由北京宝文堂(戏剧出版社前身)出版。
李北辰对晋剧可称为“全路通”,早年他曾和程玉英合演过《清风亭》,由他扮演老生。新中国成立后,又为寿阳晋剧团、井陉星火剧团多次进行指导,1960年以后,又帮助本村的业余晋剧团排演了许多剧目,培养和造就是一批戏剧艺术人才。他对各种乐器都能演奏,尤擅司鼓及胡琴。
李北辰多才多艺。在抗战期间曾根据自己管理煤矿生产的经验,写了《煤矿通风浅说》一书,在重庆出版。他对书法极有研究并造诣很深,晚年时曾专门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题签书名。业余时间整理了一生改编的全部剧目,计未出版的剧目有《秦香莲》、《少华山》等十七种,《晋剧音乐》(胡琴)一种,未完稿的有《晋剧流派》、《锣鼓经》、剧本《平阳公主》、《王昭君》等数种。此外尚有绘制的《戏剧脸谱》五百幅尚待出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