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旦净末丑五行八做演世间百态 喜怒哀乐忧一咏三叹唱千古风流。一副戏曲对联道尽了大千世界万象纷铮。大戏台上演员演尽了人世间三百六十行,喜怒哀乐忧。戏曲里唱遍了千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风流佳话。

对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期的人们来说,对于看大戏,看电影真是一个精神大餐,奢侈享受。那时候全中国三年自然灾害大饥荒刚刚过去,大部分人们还处于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精神享受更是奢望。但是,在那个时候,我们村庄还是两次聘请晋剧团表演山西梆子,也就是晋剧。依稀记得,有一次是在我们古镇小学大戏台(也就是我们古镇原来王家祠堂前面的大戏台)。还有一次是在我们古镇有名的子夏庙大戏台表演。具体时间记得不是那么清楚了。大概是61年——63年吧!

小学大戏台那里唱戏记得不太清楚,但是,依稀记得从学校后们那边,为了防止人们踩踏还埋着许多木头横杆,从那里进去之后,再到大戏台看戏。这个大戏台是坐西朝东。

子夏庙看戏比较记得清楚一点。在这唱戏好像是汾阳鼓锋晋剧团。但是,不管演什么戏,我们孩子们是不看门道,就管热闹。

你看吧!大戏还没有开演,早一天,我们孩子们就去了大戏台那里看热闹去了。到了那里,左瞧瞧,右看看,大戏台是坐南朝北,建筑高大雄伟,雕梁画栋。北面是子夏庙大殿,坐北朝南,建筑更是雄伟壮观,大殿上面是琉璃瓦盖顶,飞檐走兽,大殿里是雕梁画栋,而且,还有两根盘龙大柱金碧辉煌,正中供奉着太上老君的巨幅神像。正面神位上差不多多半人高的神像一个个威风凛凛,神采奕奕,一言不发的坐在大殿上笑看人间。旁边还各有几个小配殿,分别供奉着四大天王,黑龙王等,大院子里西北面有一个跨院。跨院里,正面一排北房一溜五间,东西还各有配房三间,那个可能是原来子夏庙里的住持什么住的地方吧!靠大戏台的西边是大门。可能是子夏庙的正门吧!但是,靠大戏台东面还有一座更加精彩的魁星楼,我们也叫空心楼。三层砖木结构建筑。下面是一个门洞,也可以由此门洞进出子夏庙。第二层是木制屏风围栏,油漆彩画,房顶也是雕梁画栋,第三层中间雕塑一个神像,造型别致,形象生动,面目狰狞,全国少见,而且,背上还塑有两只翅膀,更加增添了恐怖神秘感,据说雕塑的是“封神演义”上面的“雷震子”,这个雕塑,可能全国罕见。魁星楼顶也是五彩琉璃瓦盖顶,富丽堂皇。。。。。。。打住!打住!言归正传,还是转到咱们看大戏上来吧!

那时候看戏,票价可能是两毛钱,还是一毛五分钱,孩子们还能够买半票。但是,就是买半票,有的孩子们也是不乐意。离开演时间还早,我们孩子们早早的就进去了。这里转转,那里看看,到了戏场人家要清理戏场的时候,你看吧!,孩子们是各显其能,有的钻到人家子夏庙的配房里,有的钻到配殿旁边的柴草根堆里,还有胆大的孩子们钻到了大殿的神像后面,总之,孩子们是人小鬼大点子多,想方设法来逃票。不过,孩子们再怎么,也斗不过大人们的火眼金睛,大部分孩子们还是被清出了场外,只有少数幸运的孩子能够逃票成功。不过,清出来以后,还可以找到大人们带上。那时候看戏。大人们买一张票可以带一个小孩。不管采取什么办法,孩子们都能够进去看戏。

不过,要说我们孩子们看戏。不如说是看热闹找乐趣。你看吧!每一场戏,都是大人们在前面看,我们孩子们在后面人群里钻来钻去,打闹,嘻戏,只有戏台上出来武生武打,或者翻筋斗一类的场面才能吸引孩子们看一会儿。其实,我们那时候看戏对戏曲的内容就根本不清楚,也不想清楚。,只是感觉好玩。热闹。不过,对于戏里的角色还是知道一些。比如,戏里的黑脸代表忠臣,白脸表示奸臣,红脸代表义气,花脸是丑角。比如,一看到戏里出来白脸的了。孩子们就会叫喊起来;“你看!奸臣出来了!”看到大花脸出来了,有叫喊;“快看,丑角子出来了!”仅仅如此。大部分孩子们不爱看老旦,老生,这一类,咿咿呀呀的唱来唱去。

不过,那时候,有个名角叫“小电灯”的花旦,听见大人们说起来,人生的漂亮,而且扮相俊美,唱腔优美。可是,我们孩子们欣赏不了。只是,听见大人们说是;“看!快看!‘小电灯’出来了,”于是,后面的大人们纷纷往前面挤去,前面台口里的后生们更是挤过来挤过去。如果这个时候,站在后面高处看,非常壮观。你看吧!人流随着后生们的呼喊;“好呀!,好呀!”以及“噢!噢!噢!”的喝叫声音一会儿涌到西边,一会儿又涌到东边,一会儿又挤到了前面台口了,一会儿又开始往后面退去。好像大海里的波浪一样此起彼伏,非常壮观。但是,你要年轻,身体好,腿脚好,才可以在台口里。以及戏台前面观看。因为那个时候看戏戏台前面都是站着的,有凳子的都在后面。左右两边观看。如果,戏台前面,有几个年轻美貌的女孩子夹杂着中间,那就更加热闹了非凡了。更加是挤过来挤过去,而且,有些不怀好意的人趁机起哄,你看吧!这时候人流更象是大海里的波浪一样了,一会儿涌到东,一会儿又涌到了西边。腿脚不好的人往往被挤得东倒西歪,前仰后倒。有时候,往往还会出现危险。

因此,我们孩子们一般都是在后面观看,所以,有人形象的说;看戏,看戏,老年人是真看戏。后生们是稍得看戏稍得找事,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挤在前面看戏是没事找事,婆娘们是叽叽喳喳说事,孩子们是耍耍闹闹嘻戏。

在戏院的大后面,也就是大殿的前面,以及戏院子东西两侧,是卖各种食品以及当地的风味小吃,你看吧!有花生,瓜子,还有各种时令水果,有羊蹄蹄滚下的糊乐(糊乐念le我们当地方言,指羊蹄制作下的皮冻)还有豆腐脑儿,猪头肉,羊下水,羊杂割,还有平遥牛肉,有我们山西的刀削面,还有我们当地久负盛名的“陈四”荞面碗托子,还有我们当地有名的二掌柜以及唐二亲的擦酥饼子,和油饼子,干面杆子(我们当地一种特制烧饼,就是和面还得用木头杆子挤压,才能和好,里面放上小茴香,盐,五香什么的,总之,非常好吃,如果,里面再夹上一些猪头肉那就更是没提了)以及各种美味小吃。打闹上一会儿,我们孩子们也会花上几毛钱,买上一些东西解馋。

一般这个大戏连续唱五天左右,每天上午一场,晚上一场。回想起那个时候看大戏,真是红火热闹又刺激。可惜,现在看戏是不会有那样壮观热闹的场面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