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剧二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流派纷呈,气象万千。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像盖天红、果子红、说书红、十三旦、小电灯、狮子黑等艺名,少说也在上百个之多。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晋剧又有丁、牛、郭、冀等流派,时代在发展,晋剧发展到今日,艺术家们更加注重传承与创新。 2012年3月31日,三晋梨园界又添得一件喜事,当今晋剧界的领军人物谢涛首开山门,喜收两徒,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的青年须生李国萍和贺燕茹的加入也让晋剧“马”派艺术的传承发扬增加了生力军。
感恩老师 感激学生
在以往举办的收徒仪式上,都是徒弟给师傅鞠躬、叩头的,而谢涛则与众不同,她把自己的恩师——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李月仙请到了舞台上,向师傅三鞠躬,虔诚犹如刚入行的弟子那般。
“谢涛是有情义之人,不管走到哪里,不管获得怎样的成就,始终不忘师恩教诲。”舞台上,很多戏曲名家都这样评价谢涛,因为早在举办仪式之前,谢涛就跟诸位前辈们商量过,要先感谢自己的老师李月仙,“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没有李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如今,我也当了师傅,以前学戏的种种就像过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回荡……”谢涛的话语朴实无华,却让在场的很多老艺术家们动容,当她在台上向师傅鞠躬时,带着谢意,带着感情,也带着对晋剧艺术的执着追求,而李月仙脸上笑意盈盈,不停地点头,似赞许,似欣慰。
谢罢老师,谢涛也坐在了椅子上,来接受徒弟的叩拜大礼。面对两个虚心学艺的年轻人,谢涛说,“人到中年,我也该肩负起承上启下的责任。这些年来,我一直物色好苗子,只是现在条件好了,有条件又能吃苦的年轻人就更少了。我在这两个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她们对晋剧的热爱如范进般执着,如傅山般率真。尽管还没有雕琢,我已经感觉到她们与我的生命气质有太多的相吻合的地方。茫茫人海,能碰到这样的学生并不容易。”
这些年来,谢涛受到戏迷的喜爱,不仅仅是她在舞台的潇洒飘逸,还有她面对生活的真诚态度。太多的人感受到她的真诚,包括她的同事、朋友、戏迷,还有我们这些从事媒体职业的人。
做平凡人演不平凡事
京剧名家有一句话,“做平凡人演不平凡事”,这是谢涛很喜欢的一句话。收徒仪式上,谢涛专门找人将这句话刻在一件工艺品上,送给两个徒弟共勉,希望两位徒弟能将其当成自己的座右铭,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演戏。同时送上的还有一块精致的女性手表。说起这份礼物,谢涛说:“我送手表,是希望徒弟们能珍惜时间、好好学戏。”
自古以来,就有师徒如父子的说法,在谢涛的心里,收徒仪式其实是给自己和两个徒弟一个承诺。从这个时刻起,师傅要对徒弟倾囊相授,为徒弟日后成名成家铺平道路;徒弟要刻苦学艺,有朝一日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给师傅长脸。谢涛说:“以后有一天,我老了,唱不动了,我坐在观众席中,看着自己的徒弟在舞台中央表演,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一字一句皆有自己身上的影子,心里该有多高兴啊!”
梦想照进现实
谢涛出身梨园世家,从小看到身边那些熟悉的叔叔阿姨穿上漂亮的戏装在舞台上唱念做打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心中就会有一种莫名的羡慕,在谢涛稚嫩的童心里,便已经开始憧憬自己的戏梦人生。
12岁那年,她撕毁重点中学的通知书,偷偷考取了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主攻旦角。1983年,谢涛毕业进入太原市实验晋剧院青年团,遇到了后来的恩师李月仙。一出《三关点帅》开启了谢涛与李月仙老师的师徒情缘,屡屡谢涛登台演出时,李月仙都会在侧幕条里观看,为爱徒把场。正在师傅这种关爱目光的注视下,谢涛从一个对艺术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在舞台上成熟光彩的演员。
谢涛收徒当天,谢涛的父母也专程赶到了剧场,见证这一喜悦时刻。估计谢妈妈万万没有想到,女儿谢涛会用回忆的方式向她致谢的同时教导弟子们做人、学戏的基础。听着女儿在舞台上的感言,谢妈妈偷偷地抹起了眼泪。原来,谢涛放弃重点中学后,曾经挨过妈妈的马鞭,妈妈想告诉女儿,这碗戏饭不易吃,不光有舞台上的光鲜,更多的是幕后看不见的艰辛。倔强的谢涛为了自己的梦想,愣是一声不吭。最终母女哭成一团。如今,20多年过去了,谢涛终于有机会说出对母亲的感谢,她说,“我当了妈妈以后,就能体会当年妈妈的心情。”
在记者的印象中,谢涛是一个做事情讲究章法的人,而且,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漂亮,无论是她首获梅花奖的《丁果仙》,还是后来的 《范进中举》、《傅山进京》、《烂柯山下》等等大戏,甚至她首次收徒都是这样轰轰烈烈。作为一个演员,从谢涛开始喜欢晋剧,爱上晋剧,传承晋剧,光大晋剧,到今天开始传授晋剧,她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很欣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