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戏琐记(8)高梁红了!——观新编晋剧《红高梁》有感

作者:雷苗伟
时间:2015.5.7
地点:山西省大剧院

5月6日是乙未年的立夏,7日便是今年入夏的第二天,按理说天气应该热起来了,可这天气仍有些凉意。然而,晚上八点山西大剧院之内却是火红一片,株株火红的高粱顿时驱散了凉意!山西晋剧院新编大型现代晋剧《红高梁》在这里隆重亮相!

第一次听说这部戏,是在去年九月份的时候。当时我正在写一篇关于孙昌先生的稿子,特意去拜访了先生,孙老师当时透露说,晋剧院正在排演一部抗日题材的现代晋剧。当时我心里便存有疑惑:晋剧是缺少现代戏生存的土壤的,当年孙昌老师的《油灯灯开花》,多好的戏呀,也没能流传下来,更况且还是要排应景的抗日题材,山东高密的那片红高梁能适应山西太行山的水土吗?所以一直期待的这部戏的演出!晋剧《红高梁》通过今晚二个多小时的舞台呈现,我发现自己错了,莫言家乡的那片红高梁,真的在太行山上红了!这部戏成功了!从一个门外汉的角度,说三点精彩之处吧!

一、 剧情好

首先是此剧的剧情好。一部好戏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剧情,是很难成功的,就好比一所建筑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间架结构一样。这一点,晋剧《红高梁》做到了。晋剧《红高梁》共有六场戏:出嫁、回门、野合、杀单老板、出酒、扒人皮等六个场次,环环相扣,精彩迭起。晋剧《红高梁》剧情取自于莫言先生的小说,但又不完全照搬小说,而是对原著进行了精心的二度创作,塑造了一位敢爱敢恨的主人公——九儿。为了爱情,她敢于冲破世俗的桎梏,与所爱之人在红高梁地里野合;为了亲情,为了营救一直倾心于自己的罗汉大哥,她勇闯刑场,与敌寇抗争,最后又亲手撕碎日寇的“膏药旗”,死在了日本人枪下。当现场演到主人公九儿手撕日本旗的场景时,我身边一位女戏迷,离坐高声喊道:撕的好!无疑,这引起了她的共鸣,我想,这声呐喊也可能是现场所有人的心声!

九儿的扮演者师学丽,整场的演出可圈可点,角色塑造十分到位。我以前看过三门峡豫剧院史茹豫剧版的《红高梁》,可能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吧,第一场出嫁颠轿时,总感觉晋剧版的九儿似乎少了那种敢爱敢恨、热烈奔放的火辣,但随着剧情的铺开,这一感觉便慢慢淡了,两个剧种,不同的两个艺术形象,不存在孰优孰劣,谁高谁低,艺术风格,各有千秋而已!虽说九儿是主角,但说实话,这部戏我是冲着剧中的配角孙昌先生去的。近二三年来,自己一直在学习、研究孙派艺术,所以很期待年近花甲之年的孙昌先生是如何演好刘罗汉这一角色的。有一次和孙老师聊天时,孙老师说,自己毕竟年龄大了,血压有时还不稳定,怕自己力不从心,是剧组的不断挽留,才下决心饰演这一角色的。果然,孙老师不负众望,把这一配角演的滴水不漏,尤其是孙老师在剧中的唱腔、表演十分精彩,又使本剧增色不少,好一块“金丝绒戏补丁”!为孙老师赞一个!

二、 晋味浓

原著《红高梁》故事的发生在莫言先生的家乡——山东高密,而如何将这一故事移植到山西这片土地上来,无疑是个难题,可整部戏却“晋”味十足,充分发挥了梆子腔铿锵有力的艺术特色。这一点,创作组无疑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在剧中,左权民歌《桃花红梨花白》的不断反复,还有祁太秧歌、临县的伞头秧歌等音乐元素的加入,使其更加有山西特色!还有第二场九儿回娘家时,九儿骑着毛驴,九儿的父亲嘴里哼唱的《打金枝》,这一出“戏中戏”的构思也使此剧增添了一丝醋味!

此剧不仅“晋味浓”,而且“戏味”也浓。现代戏的创作,稍不留神,就会变成用戏曲旋律来演绎歌剧,脱离戏曲的轨道。但晋剧《红高梁》的创作团队似乎意识到了这一弊端,努力往剧中增添戏曲的佐料。其中有二点,十分精彩。一处是跷功,一处是椅子功。为了表现九儿的一双“三寸金莲”,师学丽整场戏都运用了戏曲的跷功。跷功是旧时旦角演员为表现女性的三寸金莲以及行走时的婀娜多姿而使用的一种戏曲绝技,比如蒲剧名旦王存才先生,便以跷功见长。剧中跷功的运用给九儿的角色塑造增色不少,且丝毫没有卖弄技巧之嫌,与剧中人物的身份十分相符,恰到好处!剧中另一戏曲“椅子功”的运用也可称之谓匠心独运。椅子功也是一种戏曲技巧,是指演员在道具椅子上进行各种戏曲表演,颇具难度。上文说到的王存才先生,在演出《挂画》一剧时,便足登高跷,在太师椅上下翻飞、如履平地,十分精彩,故有“宁看存才《挂画》,不坐民国天下”一说。剧中九儿在躲避单扁郎的欺辱时,也运用了椅子功,且在其上三起三落,由此可见,演员是下了功夫的。跷功和椅子功这两种戏曲技艺的运用,这也算是此剧的点晴之笔!

三、 面画美

说实话,我一直喜欢的戏曲的那种虚拟美,一桌二椅,简简单单,干干净净。但看了晋剧《红高梁》之后,我又看到另一种别样的美。火红的高梁地、汹涌澎湃的黄河水、深宅大院内的大红灯笼……每一场次都如同一幅精美的画面,让人美不胜收,眼花缭乱!创作组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现代技术手段,灯光、舞美、布景等等,让其为剧情服务。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特点,就如同不同时期书法一样,晋尚韵,唐尚法,宋则尚意,唐楷有唐楷的魅力,宋行也有宋行的可观之处。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只要是符合艺术发展的规律,一切都是可以尝试的。

当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一味依赖精美的灯光、舞美这些外在东西,而不去在唱腔、戏曲程式等内在方面上下功夫,那也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再说,庞大的灯光、舞美,也给演出的成本增加不少,并不利于下乡演出。所以我更期待精简版的出现,况且,这也是衡量这部戏能否传世的一个因素!

写了三点精彩之处,也写一点有待商榷的地方吧。个人认为“野合” 一折中,九儿与余占鳌的戏份似乎露骨了一点。九儿回门时,路遇余占鳌,两人情不自禁,在红高梁地一番云雨,这一情节的构思没有丝毫问题,符合九儿敢爱敢恨的人物特点。但戏曲是虚拟化的,讲究的是一种含蓄美,九儿和余占鳌如此大幅度的动作,何谈虚拟?又何来含蓄?当晚我是一个人去看戏的,如果带着孩子,我可能会不好意思的。回来后我往空间上传所拍摄的照片时,发现此处有多张照片动作十分不雅,传上去后我又删掉了,为演员负责,也为我自己的空间负责!我不知导演在此处有何精妙的构思,如果说只是为了吸人眼球,争赶潮流,那么还是免了吧!毕竟看戏的也有我们的孩子们!当若干年后,孩子们问我们,两位演员在做什么时,我们无从回答!

另外,活剥人皮一场中,也似乎血腥了点,这个地方如果处理得再艺术点可能会更好。不妨再为刘罗汉安排一段戏中戏,为表现他的大无畏精神,让他唱着离开这个世界,“恨胡贼父子双双强暴……”,声音越来越弱越弱,现场一片寂静……

然,瑕不掩瑜,无疑,这部戏是成功的!爱只深才会恨之切,一点点小的建议也是为了让她变得更加完美。希望晋剧《红高梁》在以后不断打磨中,山东的这片红高梁能在山西长的更加红火!

晋剧《红高梁》

红一样的那片红高梁

晋剧《红高梁》

师学丽扮演九儿

晋剧《红高梁》

孙昌扮演刘罗汉

晋剧《红高梁》

金小毅扮演余占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