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由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创排的抗战题材现代晋剧《紫穗槐》创作研讨会在省城召开。省内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广开言路,对该剧集体把脉,力争将《紫穗槐》打造成一部立得住、走得出、有生命力的晋剧传承精品力作。

《紫穗槐》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剧目,改编自苑福善的话剧《狗日的杂种》,由我省晋剧名家谢涛领衔主演。该剧的主人公是一位经历过战争岁月的普通女性,她的人生遭遇唤醒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从而让大众更好地感悟和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7月6日—8日,该剧在省城工人文化宫(南宫)连演三场,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虽然好评如潮,但由于排练时间短,任务重,该剧在情节设置等一些细微之处还须精雕细琢。主演谢涛表示,从接到剧本到搬上舞台,仅仅用了40多天时间。“如此短的时间要排出一部精品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今天我们邀请省内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对《紫穗槐》进行一次集体把脉是非常有必要的。”

太原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长、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顾问范世康认为,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排出这么一部有现实意义的抗战题材大戏非常不易。虽然在一些细节方面需要打磨,但该剧主题好,立意高且贴近群众,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范世康表示,首演成功只是起点,目前最重要的是应该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

“一部好的剧目,必须有明确的时代背景走向,我们的价值观一定要明确。我认为《紫穗槐》对战争的反思应该分为对战争本身的反思和后辈儿女对父辈遭受凌辱的反思两部分。要把戏剧本身立足于家国情怀、民族大义和人伦道义。”范世康认为,该剧选取紫穗槐这一生长于黄河岸边的特有物种,其在艰难环境中韧性十足的个性恰恰代表了中华民族伟大母亲的品格,与剧中人物祁草叶的性格十分吻合,以物喻人,形象地塑造了主人公平凡而伟大的品格。“只要把握好创作方向,潜心打磨,《紫穗槐》一定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长久生命力的精品。”

我省著名戏剧评论家、省剧协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王笑林认为,《紫穗槐》有伤痕文学的味道,与原著相比,可以说经过了脱胎换骨的改造,从原著只表现个人的局限性上升到了表现民族大义的高度,其思想性、艺术性都远远超越了原著。而有时代特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赏习惯,则是该剧立意的成功所在。

“从艺术塑造方面来说,过去晋剧对老旦的重视一直不够,现在虽然有所改观,但真正成功的例子并不多。谢涛此次塑造的祁草叶,有很多内心戏,表演难度非常大。而用正剧的手法表现悲剧,对演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王笑林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如能否在一开场就让观众了解主人公的凄惨遭遇,以此来带动观众的情绪等方面给出了中肯的意见。

山西大学韩志强教授则从该剧的视觉、舞美及主题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韩志强认为,该剧视觉营造非常值得肯定,换景、光线的使用以及舞美的运用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很多年轻人看完后都说,没想到晋剧可以这样演,这充分说明了《紫穗槐》是一部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晋剧精品。同时,我特别想强调一点就是谢涛老师的名人效应为该剧增色不少,好的剧本就要由好的演员来演。”此外,韩志强还认为,《紫穗槐》演的是戏,传的是道。作品给观众很大的想象空间,主题鲜明,是一部能够巡演,值得好好打造的精品。

发展导报社社长胡向泽认为:“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能拍出这么一部主题鲜明的抗战题材剧目,首先说明这是一个有政治担当和责任的团队。通过揭伤疤来反思战争,本身就有别于其他电视剧、电影一贯的表现形式,具有唯一性。我们敢于揭伤疤,说明我们越来越自信,就此而言,它就不仅仅是一部反思战争的力作。”
他指出,《紫穗槐》是一部符合城乡各阶层民众审美需求的戏。“十年磨一戏,相信在各方专家和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紫穗槐》一定能成为一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精品。”

作为一名资深晋剧戏迷,包头市东盟特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志强专程赶来参加本次研讨会。他认为,《紫穗槐》立意新颖别致,以抗战背景讲述当代故事。从中表现出中国普通老百姓对过去的宽容态度,对当今一些妄图否定历史的日本政治团体是一种讽刺和警示。

研讨会上,太原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吴国荣、太原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马竣敏、太原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边素庭、太原市文联副主席王宏伟、太原日报副总编徐大为、包头市东河区人大常委副主任廉朴、包头市艺研创评中心编剧刘相林等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院长宋建国在听完各位专家的发言后表示,《紫穗槐》是一部立意高、接地气的戏,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将积极听取专家意见,力争将《紫穗槐》打造成一部立得住、走得出、传下去的精品力作。

晋剧《紫穗槐》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