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是我国古代地方剧种之一,以古装戏为主,多为经典剧目,彰善瘅恶,底蕴深厚,堪称国粹艺术。晋剧唱腔分角色而异,曲调的板式、板眼严格,韵律古雅,抒情浓郁,表演套数规范讲究,独具戏台魅力。
晋剧的故乡在山西,何时“走西口”,未见考证。我只知道在解放前,晋剧就在内蒙民间广泛流传,伊盟尤胜。那是各地民间一年一度的庙会、遇大旱求天降雨,总要搭戏台,约戏班子(晋剧)唱戏。唱一台晋剧是祭神拜天的厚礼了。
解放后,伊盟政府重视民众文化生活,成立了晋剧团体,晋剧之花在鄂尔多斯盛开。伊盟的老百姓对晋剧有着深厚的感情。好景不长,文革伊始,破“四旧”,各个晋剧团体纷纷解体,从此晋剧在伊盟几乎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后,伊盟晋剧团得以恢复(我不记得哪一年),但仅此一家,对全盟(后改市)广大群众来说,欣赏晋剧的机会很少,况且当年的老晋剧迷们非死即老,不再为群众的主体,大多年轻人追潮追星、“流行歌曲化”,又缺乏古典文化素养,对晋剧当然陌生了。就在东胜地区,据我了解,只是在民警偶尔有晋剧老艺人(爱好者)三五凑合“孤芳自赏”。2005年7月,由张玉宝(原盟晋剧团退休演员),刘喜珍(业余)、苏和平(业余)、贾玉英(原准旗晋剧团退休演员)等几位老晋剧艺人自愿组合演唱,主要活动地点在东胜公园(伊克昭公园),每周2-3次。还有不少晋剧爱好者参加。他们有时还给敬老院或门点开业演出。几年来他们坚持不懈地、无偿地街头演出,给东胜小城增添了文化色彩和人文景观,默默地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而奉献着。我退休后,由于爱好,也曾参与其中,帮助组织定名为“夕阳红晋剧学习班”,也编排过一些反映新生活的演唱节目;我还将其组织活动情况分别给市区(东胜)两级文化局打过报告,希望能得到上级相关部门起码的认可和支持、引导。结果他们均以热情的官腔婉谢,我也就此罢论。
我市随着经济建设的腾飞,文化艺术也呈现空前繁荣景象。无疑,我们地区的文化是由民族文化、草原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融化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在舞台艺术表现上也应该是多方位的彰显。我市多年来(至目前)舞台上除了唱歌就是跳舞,至多点缀点二人台。可否给晋剧一席之地?还能让晋剧艺术之花在鄂尔多斯草原重新绽开?
在这里我只谈了晋剧,并不排斥其他剧种。
百花齐放花竞秀,万紫千红才是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