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明星,关键看一个演员带给观众的是什么——

前两天,办公室的同志送来一本省直工委编写的共产党员先锋赞,打开目录,晋剧演员孙昌的名字赫然写在其中。如果说共产党员先锋赞记录的是孙昌作为一名党员基层干部所做出的各种努力的话,我则想从观众的角度写写对孙昌表演艺术的印象。

最初知道孙昌的名字,还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那时候,我从家里安着的有线广播里收听山西省戏曲学校演出的晋剧新编历史故事剧《红娘子》,孙昌作为在校学生与芦变嫦等一起出演该剧的主要角色。虽然从电波传送的声音听来略显稚嫩,但却给大家留下了难以抹掉的记忆。随着时间推移,孙昌的名字开始响亮起来,他饰演的薛宝(《教子》)、王允(《三击掌》)、李父(《崔秀英》)、唐王(《金水桥》)、唐代宗(《打金枝》)、采药老人(《杨门女将》)、白公子(《梨花情》)、苏龙(《算粮登殿》)、苏耕田(《油灯灯开花》)等艺术形象,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其中的一些唱段如“尊三娘莫恼你机房稳坐”等广为传唱,被称为跨越时空的经典之作。现在看来,无论是生行的表演,还是净行的表演;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孙昌的表演艺术都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2002年省晋剧院新排传统戏《清风亭》,孙昌出演张元秀一角,他集晋剧老生表演艺术之大成,将“情、戏、技”三大舞台支点融为一体,充分调用“五法四工”,使人物形象达到了极致,不仅备受观众喜爱和专家好评,而且已成为晋剧艺术宝库中又一个清新爽洁、别具风采的精品剧目。而孙昌主演的《油灯灯开花》,后被中国京剧院移植成京剧,梅兰芳金奖获得者、中国京剧之星、奚派传人张建国还以此剧作为研究生学业的毕业作品,并凭此剧荣获梅花奖。


之所以说孙昌自成一派,是因为孙昌较好地发挥自身的嗓音条件,逐步形成了一种既有别于前辈名家演唱特色,又综合了前辈名家演唱风格的新的演唱方法,发声柔润有力,讲究以音色、音质取胜,往往一腔到底,浑然厚沉,毫无人凿斧劈之痕。特别是在饰演净行角色时,明显吸收了京剧花脸和晋剧生行的一些演唱方法,不用传统唱法中常常采用的哼哼、哈哈、嘿嘿等音色提腔,唱得平缓流畅、舒展大气,增强了晋剧净行唱腔的声韵效果和艺术美感。正如晋剧名家谢涛在谈到与孙昌合作的感受时讲的那样:“他(唱的)是一种大晋剧的文化……是演员修养和水平的一种展现,这不是说任何一个好演员都能展现的。”

之所以说孙昌是当红晋剧明星,是因为观众知道孙昌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德艺双馨”演员。在校学习时就出演《红娘子》中的主要角色,说明学艺时就是好学生;工作后先后为栗桂莲、杨爱莲、陈转英、芦变嫦等演员配戏,台风好,做工正,观众都看在了眼里;近几年在音像店里摆放着的晋剧光碟上更是随处可以看到孙昌的名字,要么是导演,要么是监制,要么是剧务,要么是主演或配演,可见其既导又演、身不拾闲的勤奋状态;四大梆子交响演唱会进京演出,有孙昌与晋剧皇后王爱爱一起高歌的《千秋梨园情》;在谢涛主演的新编历史故事剧《傅山进京》中,孙昌又是一名舞台上看不见的伴唱演员……所以,孙昌当红,是指孙昌“红”在了他对晋剧表演艺术的不懈追求和提高上,“红”在了他把全部精力无私地投入到了梆子戏的服务上,“红”在了他为推进戏曲事业发展,不厌角色大小、不分分内分外、乐于培养新人、着力打造精品的晋剧大舞台上。

是不是明星,关键看一个演员带给观众的是什么?孙昌三十年如一日,带给观众文化和艺术的享受,因此视其为“明星”并非虚假的追捧。

作者:龚晋文、陈素萍
原载:2007年5月25日山西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