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音乐。

我们不得不承认,音乐具有最平易的力量,来引领人的情绪、兴味种种。最初喜欢上京戏的人,往往就在那一耳朵,月琴淙淙的流过耳朵,京胡凄厉的钻进耳朵,某位演员的唱腔娓娓滑入耳朵,月琴、京胡、唱腔,你问他:"好听么?"回答如果是"好听",这朴素的第一感觉就将引导他走入京剧艺术的谷底深渊。

京戏首先是音乐的。音乐感觉能力强的演员对传统接受得快(虽然吸收未见得最透彻),也创新得快,他们的天分蠢蠢欲动,他们的努力的方向早已越出传统戏曲声腔的藩篱,让声音的野马纵情驰跃,只要能叫醒更多的耳朵说:"好听",他们就满意了。这样的演员,不多,李维康是也,言兴朋是也,计镇华是也,于魁智是也。追踪音乐的发展则必定牺牲传统。这些佼佼者(按票房)站在变化的前列,我们可以不喜欢他们,然而他们永远不乏赞美热爱他们的人--那些紧随他们的耳朵。

我欣赏并且羡慕拥有这样的耳朵的人们。年届耄耋唱了一辈子昆曲的老人,会发自真心地热忱赞美上海昆剧院的新成长起来的小姑娘们;听过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的老人,在弥留之际,喊着"于魁智"的名字……能够欣赏懂得欣赏同时代的演员,其实是一种宽容、美丽,一种幸福。

诚然,历史只刻薄地给了与我们同时代的演员不完美甚至可以说是稀松的基础,而真正的创造,需要深厚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鉴赏力。这就注定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创造"几乎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境地(其对立面"继承"也同样达不到,所以既不可能有新的梅兰芳,也不要奢求有新的孟小冬--王佩瑜实在是清醒的女子)。中国戏的许多幽微细致的高明确实被所谓的"改革"践踏了。可是有人总将这种不完美和破坏清算在某些演员的身上,我实在不喜欢这种归咎,声腔改革对传统的破坏力其实远远小于导演的羼入、机关的冗累等,演员只参与了前者。我希望我冗长的发言可以换来各位批判演员时的更多的思索。

戏曲是音乐,又远远不是音乐。

本贴由1234于2000年12月10日21:52:47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