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昆曲走进高校走向当代青年
7月7日、8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8大高校以及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苏州市有关部门在苏州大学联合召开青春版《牡丹亭》研讨会。与会代表倡议,充分关注昆曲在二十一世纪的传承、发展,推动昆曲进一步走进高校、走向当代青年。
由著名华人作家白先勇领衔制作、苏州昆剧院推出的青春版《牡丹亭》,自去年4月在台北首演以来,已在台北、香港、澳门、苏州、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演出50场,并先后进入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上述8所大学,受到了大学生热烈欢迎。
与会代表认为,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艺术形式,被誉为“百戏之师”,她集中国古典艺术与美学之大成,是东方艺术的杰出代表。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表明,她不仅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瑰宝,在世界戏剧史、文学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青春版《牡丹亭》成功走进中国高校的实践说明,作为民族文化和高雅艺术的代表,昆曲进入高校将是振兴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有效途径。高等院校承担着保护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把昆曲为代表的高雅民族艺术引进高校,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高校的教育职能,而且可以在弘扬民族文化、培养一代新人方面走出一条新路。有条件的高校应组织研究昆曲、开设昆曲课程,指导学生开展昆曲活动,组织大学生欣赏昆曲艺术。
与会代表倡议,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大学生,应该激发对民族优秀文化和高雅艺术的关注和热情。高校不仅仅是流行文化聚集的场所,更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和高雅艺术展演的舞台。观看昆曲,了解昆曲,支持昆曲,培养自己的民族文化情怀和高雅艺术情趣,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向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会代表认为,推动昆曲进高校,一方面是要借助大学的优势,举办昆曲研修班,培养昆曲的演员、编剧、导演、作曲和理论研究人才,另一方面是要培养新一代的昆曲观众,建立定期到大学巡回演出的机制,在大学开设有关昆曲的课程和专题讲座,使一大批大学生在校期间受到昆曲艺术的熏陶,为昆曲争取更多的观众。文化、教育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将推动昆曲进高校作为一项工作来抓,以使昆曲进高校能有效、持续地进行。(徐勇)
(摘自 《新华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