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昆曲的人们,都知道昆曲界中有一位顽固的守旧者,那便是原来的苏州市文化局副局长顾笃璜。他在任期的时侯,全力投入,振兴昆曲。当时,昆曲还能挖掘整理、演出200多出传统剧目。但是,他离职至今20年来,昆曲却是每况愈下,情况不容乐观。现在在昆曲名列“非遗”目录以后,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也不尽如人意。据说,这位“思想保守”的顽固的守旧者,对于现状,颇有非议。而对于文化部兴师动众、耗费巨资所举办的“昆曲艺术节”,则更是频频摇头。他坚决不看演出的作品,并且不参加研讨会,觉得不值得和现在的这些人交流。原因很简单:守旧者与当权者的观念完全相左,各不相容。当权者认为:只有新创作的作品才能顺应时代的需要,才应该扶持。守旧者则认为:昆曲是遗产,遗产怎么创新,创新了还是遗产吗?
当然,大腿拗不过胳膊。在我们中国,守旧者骨头再硬,又岂能阻碍当权者的势焰?众所公认的不像昆曲的《一片桃花红》、《百花公主》这一类超级豪华大制作的剧目,照样都在艺术节上获得大奖。你说你的,我行我素。钱在我的手里,想奖那个,就奖那个。你去指手划脚,你去发你的牢骚,又能奈我何?
一生都视昆曲为生命的顾笃璜,其实也并非反对创新。只是他认为,现在对创新与抢救的投入,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创新一个剧目,动辄便能投入几百万。而抢救保护的经费,却是少得可怜。所以如此,一是新贵们不懂得旧的东西,不创新就没有饭吃。二是抓了创新,才能显出文化官员的政绩。有此两项,所以有些人才会乐此不疲,执意的要与那些顽固的守旧者较劲,周旋到底。而守旧者则痛心地指出:这是背离了艺术创作的规律,昆曲团体现在就像包工队承揽了国家的工程,只是为了花掉那几百万钱而生产。最后的结果,就是为了让赏他们钱的领导者高兴。至于观众喜欢不喜欢,则根本不在考虑之列。有人说:昆曲艺术节是糟蹋纳税者的钱,只能加速昆曲的灭亡。这话,也许有些偏激。但照这样搞下去,或许也不能算是杞人忧天的激愤之言。
顾笃璜先生已经80高龄了,还不知他还能有多少光阴来坚守自己心中的一片热土?祝愿他能健康长寿,让大家能听到一些执着的忠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