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上世纪70年代末,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用昆曲唱读苏轼《水调歌头》的随性之举,让本报记者对昆曲一直有着某种“念想”。

11日下午两点半,武汉图书馆的名家讲坛,由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魏春荣带着她的搭档邵峥和琴师一道,边讲边演,把现场观众带进“如花美眷”的昆曲大观园,摘取那朵好看好听,不愧百戏之祖的昆曲兰花。

园林初见,方知梦几许

水袖翩跹,莲步轻移,只见白裙杜丽娘微一侧身,投来一个嗔意却掩不住娇羞的眼神,双手引着水袖妄图遮住双颊飞红,眼神儿却又止不住向不远处的书生偷瞄着。书生忙上前想拉拉小手,杜丽娘忙退开,这时邵峥扮演的书生低声嘀咕“还不让拉手了”。杜丽娘的扮演者魏春荣顽皮一笑:“手不行,袖子(水袖轻轻一甩)还是可以的。”

武汉观众向来好戏,这一幕牡丹亭“游园惊梦”想来读者们并不陌生,可这出昆剧是融合着戏文和演员心理活动,才子佳人相互试探、暗生情愫的“默剧”通过语言表达更加便于观众理解。魏春荣和邵峥虽未着妆,久经磨练而成的身段和神态却叫观众们看得入迷,纷纷得了趣,发出喝彩和笑声,又在恍惚间觉得自己就在那梨园,看着那大戏、捧着那名角,待到回家还要和街坊邻居炫耀下个中滋味,若是遇到同道中人,免不了争论一番哪折子戏最好看,哪个演员的扮相最美、嗓音最动人。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魏春荣说,众人这时正沉浸在梦中的满园春色。

北昆风姿惊众人

昆曲又分北昆和南昆,南昆委婉流畅,北昆慷慨激昂,魏春荣和邵峥正是北昆的名家,两人搭档已久,极富默契。魏春荣上台将昆曲起源细细讲来,“南昆的风格是腔繁字简,一个字唱很久”,说罢她唱了“尼姑年方二八”的“二八”两个字,记者数了数,45秒。等魏春荣唱完,观众依然维持着惊诧的表情,半张着嘴,用力鼓着掌。魏春荣接着又介绍了不同旦角之间身法的区别,例如,单是回头的动作,身为大家闺秀的闺门旦就不能直接转身,而是微微一顿后,轻轻一偏头,矜持又优雅。“你们知道为什么大家闺秀要戴着耳环、步摇?就是提醒她动作要婉转,不然一个回头步摇就打脸了。”魏春荣说完,不少女观众开始默默反思自己平时的姿态。

邵峥上台则是说生行,表演巾生端的是风流倜傥,待到官生又好个气宇轩昂,台下男观众不由得赞叹称服。中途邀请几位观众上台互动,教生行的步法。记者与邵峥老师互动了一把,觉得老师平易近人,最后握手时,又感觉老师的手有点凉。

戏之百态,育人德行

魏春荣讲到旦角的兰花指,闺门旦的兰花指秀丽挺翘,正旦(多为已婚劳动妇女的形象)兰花指指法则呈弧形。“戏剧是很精细的,生活百态都反映得特别传神。”

演讲刚结束,魏春荣和邵峥还在台上说着话,一位老者冲到台前,向观众席方向大喊:“昆曲是国家非物质遗产,很有价值.......”魏春荣笑着说“谢谢、谢谢。”后来老者一直没停地说着,魏春荣尽管被人群包围着,回应的“嗯”字却也没停。魏春荣在这时,像极了端庄秀雅的闺门旦,又牵引着另一个梦。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