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是个戏迷
我于1932年农历5月22日,出生在越剧故乡嵊县。早在清咸丰年间,我的故乡就已有越剧的前身——“落地唱书”了。到光绪三十二年便有“的笃班”艺人首次登台演出,发展成为一种地方戏曲。我的儿时,正逢越剧红火时节,我家所在的崇仁镇上有好几个古色古香的大戏台,每逢庙会等重大节庆日,都有好几个本县和外地的戏班子来演出;甚至是有些人家里办喜事,都会请戏班演戏,非常热闹。我便在母亲的带领下或和小伙伴们围着那几个古戏台转,看着那脸上涂着红黑油彩、身穿花花绿绿戏装、嘴里唱着越剧和绍剧等唱腔的演员们,在台上表演着精彩剧情,我虽然脑子里对有些戏似懂非懂,但睁大的双眼却被迷住了,不等戏演完我是决不会走的,活脱脱的成了个“小戏迷”。
崇仁镇上还有个“二胡高手”叫“柏生瞎子”,此人眼睛瞎了以算命为生,但心灵手巧拉得一手好二胡。在空闲之余,“柏生瞎子”就在店堂里拉胡琴,不少人围着唱越剧、京剧、绍剧等唱段,小小的算命店成了有名的“俱乐部”,吸引了我等很多大小听众。在这种潜移默化之间,我也学会了唱一些戏剧的片段,到十四五岁时,竟无师自通学会了拉胡琴,在心灵中播下了戏剧等文化艺术的种子,到长大后我也成了编剧。
心甘情愿误入戏途
1950年1月,我从杭州湘湖师范毕业,先后在萧山县团委和县委干校、浙江省委宣传部工作。1955年2月,又调到浙江省文化局工作。那段时间工作不太紧张,且与在萧山基层当干部的妻子两地分居。由于从小在老家看戏上了瘾,到浙江省文化局工作正好有看戏的便利,所以业余时间常到杭州各剧院看戏,结果让我看出了一个从苏州民间流浪到杭州的“讨饭剧团”———国风昆苏剧团的发展前景。
于是,喜欢戏剧的我及时向时任浙江省委文教部副部长兼省文化局局长的黄源先生打了一份报告,提出想到国风昆苏剧团去工作的愿望。我这个想法让浙江省文化局机关里的一些干部感到很意外:“这好好的省级机关干部不当,为何自己要求调到一个贫困潦倒的民间昆剧团去呢?”但曾是鲁迅学生并主编过《译文》的黄源先生也是搞艺术的,他却很理解我,及时批准了我的报告。
1956年春,我如愿走出浙江省文化局的大门,到国风昆苏剧团报到,因此也被人称之为“误入戏途,但这是我心甘情愿的”。
随国风昆苏剧团进京
我到国风昆苏剧团工作前的1955年底,国家文化部艺术局局长田汉在浙江看了国风昆苏剧团演出的昆曲《长生殿》后,便向时任浙江省省长的沙文汉提出希望昆曲进京演出的要求,沙文汉便指示黄源要搞一出打得响的戏。黄源先生正好前几天刚看过《双熊梦》(又名《十五贯》),觉得这戏对纠正“肃反”中造成的冤假错案有积极意义,便组织了一个整理小组改编出一部新的昆剧《十五贯》。
这出戏的剧情是:无锡肉铺老板尤葫芦借得十五贯本钱作生意,他对女儿苏成娟开玩笑说是卖她的身价钱,女儿信以为真,当夜逃走。深夜,赌徒地痞娄阿鼠闯进尤家,为还赌债盗走十五贯钱并杀死尤葫芦,过后反诬告苏成娟犯了谋财杀父罪。成娟出逃后,与不相识的客商伙计熊友兰同行,邻人发现产生怀疑,而熊身上正巧带钱十五贯,于是两人被扭送县衙见官。知县过于执听信诬告,定成娟勾奸夫、盗钱杀父之罪,判苏、熊二人死刑。监斩官况钟觉得内中有冤,力争缓斩。他详细调查,发现娄阿鼠破绽,继而又乔装算命先生。套出娄阿鼠杀人的口供,最后将娄带回县衙,升堂问罪,澄清了黑白是非,使杀人者伏法,蒙冤者昭雪。经国风昆苏剧团演职员们20多天的紧张排练,在杭州、上海演出后,又被时任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推荐进京演出,这样我便于1956年3月随团进京演出。
由于我在浙江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局工作过,有许多与机关和领导打交道的经验,自然在剧团中起到领队的作用。如认真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做好联络,其中参与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来团看戏的接待工作,因此详细了解其中的细节:《十五贯》进京后首先为文艺界梅兰芳等专家、名流演了两场,反响很好,梅兰芳先生还带头自费买票请亲友看戏。当时中宣部的文艺处处长林默涵向时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推荐说:“有一个公案好戏请您看一下。”罗瑞卿看后果然感觉不错,当晚就向毛泽东主席汇报,并请毛主席看一看,毛主席欣然答应了。
“毛主席要来剧场看戏”
我是剧团里最早从中央有关部门得知毛主席要来剧场看戏的消息,为了确保演出顺利,防止演员因激动、紧张而出错,我和剧团领导商定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事先做好动员、布置,团领导临时不再督阵,充分相信大家,让演职员能以放松、镇定的心态去演出;二是演完后所有演职员都参加谢幕,让全团人都能看到毛主席等中央首长,使大家都吃了“定心丸”,精神非常饱满。
4月17日,毛主席、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在中南海怀仁堂第一次观看了《十五贯》。全场演出很顺利,没出任何事情。戏演完后,毛主席站起来把双手举过头顶热烈鼓掌。数日后,毛主席又在中直机关礼堂再度观看了《十五贯》的演出。接着,毛主席等又在国务院紫光阁小剧场观看了一场昆剧、苏剧折子戏。随后,文化部向国风昆苏剧团和首都文艺界传达了毛主席看戏后作出的三条指示:一、《十五贯》是一出好戏;二、要推广,其他适合的剧团都可以演;三、要给剧团表彰。
周恩来总理是4月19日从外地视察回京后,自己到前门外广和剧场买票和普通观众一起看的戏。戏看完时他特意走到后台向演职员们表示祝贺,周总理当场称赞:“浙江办了一件好事情,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随后,周总理请演职员们坐在戏台底下的化妆间里,与大家整整谈了50分钟。
5月17日,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在中南海紫光阁专门召开了200多位文艺界名家参加的《十五贯》座谈会。周总理在会上讲了1个多小时,对《十五贯》作了高度评价。他把昆曲誉为江南兰花,并盛赞《十五贯》是“改编古典剧本的成功典型”,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榜样。
第二天,《人民日报》就发表了由田汉执笔的社论《“从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说起》。文艺界的领导夏衍等也都发表了文章,大力宣传这部戏,《十五贯》因此轰动了全国。从4月10日至5月27日,《十五贯》剧组进京共演出了46场,有7万多人观看,戏票收入高达12万元。
演出结束后,文化部还在首都吉祥戏院召开表彰会,奖励剧团5000元。国风昆苏剧团回浙江后,在杭州观巷花2万元买了房子,并改名浙江昆剧团。同年,《十五贯》又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戏剧片在全国上映。
(钱法成系著名剧作家、浙江省文化厅原厅长,浙江省政协原常委兼文卫体委常务副主任)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