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拿过这个奖的是蔡正仁和陈少云,他们是京昆艺术家的代表。今天我作为青年一辈,能代表上海第三次拿起这个奖杯,感觉沉甸甸的。这不仅是给我个人的奖,也是给上昆人的奖,回去最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每个人都来捧一捧。 ”
前日下午,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四届“文华奖”颁奖仪式在青岛举行。上海昆剧团成绩骄人—除了团长谷好好荣获2013年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以外,新编历史剧《景阳钟》获得文华优秀剧目奖第二名,主演黎安荣获艺术节组委会优秀演出奖第四名,排名都十分靠前。领完奖,谷好好哭了,不为别的,只为上昆人对昆曲浓浓的爱。
谈自己
唱昆曲,从女孩子到女汉子
27年了,谷好好从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到如今上昆团长,从温州到上海,一直在昆曲的世界里,“很忠诚,一直没有移情别恋过,就是喜爱昆曲,这个大家都知道。所以我觉得今天收获很多,感谢团队、大环境的培养,还有自己的坚守、坚持、坚定。走到今天最重要的是对昆曲浓烈的爱,这份爱也会成全我今后的执着。”
“我小时候学的是舞蹈,并不是出自戏剧世家,学昆曲属于歪打正着。记得那时候最吸引我的是上海,到上海发展是很多其他地方孩子的梦想。那时候正好昆曲班招生,我们考试的时候,俞振飞老师还在坐堂。”当时考官们就对这个伶俐的小丫头格外喜爱:“俞振飞坐堂考试,老艺术家里,那时候传字辈的还在。我考试的时候还挺出挑,因为模仿能力比较强,被很多老艺术家一眼相中。”
踏进门,唱什么呢?老师中有希望她唱闺门旦的,也有希望她唱花旦的,但她自己选了武旦,不惜从此剪去一头长发。“很多事情是无法解释的,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就跟我的个性一样,小时候就挺男子汉的,所以我就喜欢舞台上的巾帼英雄形象,我觉得那就是我要做的事,演扈三娘、杨八姐、白素贞、王昭君,我觉得很神奇,很英武,很有震撼力。所以,我有这个自信能成为好的武旦。怎么说呢,艺术就是那种第一直觉。我今天还常常想,我是不是上辈子就是从事昆曲艺术的,我一直有这种怀疑。”走到今天,谷好好觉得自己很幸运,也更添了责任。
谈探索
《景阳钟》,创新不忘骨子老戏
“那天剧场挤爆了,我穿了好多衣服,可两只手还是冰凉的,就紧张到这个程度。”刚刚过去的十艺节上,上昆大放异彩的还有整个团队精心打造的新编历史剧《景阳钟》。谷好好介绍,“这部戏是在昆曲的骨子老戏基础上修改提高。我们在尊重历史、尊重昆曲、尊重艺术的严谨态度下,在以史为鉴的主题立意下,紧紧抓住这几个元素来打造这个戏。”
在上昆人看来,《景阳钟》不仅仅是一部戏,还是一种未来。“它给昆曲创作打开一种思路,除了原创新剧目,或者把原著拿出来重演,我们今天还把眼光放在了昆曲很多好的折子戏上,最精华的部分都保留在这里面,昆曲的折子戏是我们的家当和生命力所在。但同时,我们也要从市场考虑,在兼顾传承的同时,要非常明白戏是演给当下人看的,这个是很重要。我们如何把昆曲这些经典的折子戏逐渐扩成一个大戏,传承下去,这是我们将来创作思考的一个方向。”《景阳钟》去年创排之后,参加了当年的昆曲节获得了剧目演员榜首,“我们还拿了上海市的新剧目展演榜首,主演黎安荣获得了梅花奖,这次十艺节是我们的第四场战役,我们即将还要面临精品工程的选拔。前几天在济南的百花剧场,一票难求。我每天最害怕的就是接电话,来问票子有没有。全国各地的戏剧人都赶来,因为它口碑在外,所以很多人都想看一看传说中的《景阳钟》,这次会连站的地方都满了。”
回忆起那晚的演出,谷好好现在还很激动:“那天的剧场效果大家都见证了,应该说那天的整体表现把上昆当下所有昆曲人的精神状态、他们对昆曲的执着热爱勤奋完美地体现出来了,观众们都不肯走,就围着我们的演员,围着我们的乐队。好多人都流泪了,包括张静娴老师,她也是这个戏的艺术指导,兴奋不已。她说她为自己是一个上昆人感到骄傲。”
谷好好说,每当自己站在舞台上,都感觉很享受,“我那天是坐在底下,拼命地为我的同学、我的团队加油,我觉得我很骄傲,我是上昆人,我们上海有这么一支能打、能拼、能吃苦的队伍,我觉得真的要好好珍惜。”(记者/邱俪华 实习生/陆乙尔)
(摘自 《新闻晨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