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午细看今年梅花奖大赛的参赛选手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苏州昆剧院的周雪峰老师,他也将参与今年的梅花奖争夺大赛。一晃四年过去了,但看到这个名字却一下子让我想起了那仅有的一次与周雪峰的接触。

第一次知道昆曲名家周雪峰老师,是在其2011年个人冠生专场演出。当时他在个人博客上晒出了宣传画册,拍摄精美,我当时还是学生,昆曲对于我也只是那一曲“皂罗袍”而已。对于昆曲的生行真的是一窍不通,完全是被宣传画册吸引了,再加上白先勇的大名,便在博文后留言希望得到一本画册,结果周老师很快回复了我,并要了我的联系方式将画册寄了过来。当时真的是出奇的高兴,这也是个人珍藏的第一份戏曲画册。这也是与周老师仅有的一次联系。

今年应该是周雪峰从事昆曲的第二十一个年头了,从94年一个初三学生连昆曲是什么都不晓得的孩童,一步步成为昆曲舞台上的耀眼明星。一步一个脚印,其中承载了太多的艰辛和付出。虽然从未与周老师面对面,也仅仅联系过那一次,但却给我留下了很平易近人的感觉。因为个人听豫剧较多,而对昆曲总是一知半解,看了好几台《牡丹亭》,尤其是青春版看了有四五遍,《玉簪记》、《长生殿》、《桃花扇》、《荆钗记》、《红楼梦》等几部大戏,名家唱段听得很少。周雪峰个人的戏也只是看了他的冠生专场的那几个视频,因为昆曲中的老古中州韵早已与如今的中州韵大相径庭了,没有字幕是听不懂的。

周雪峰师承昆曲大家蔡正仁先生。这里用当时媒体报道其在苏州大学个人专场的一段资料:周雪峰在苏大举办首个个人专场,先后演唱了《荆钗记·见娘》、《千忠戮·惨睹》、《长生殿·迎像哭像》三场折子戏。恩师蔡正仁在演出前都表示,这一大胆挑战在业内“前无古人”,恐怕也“后无来者”。因为这三场戏都是官生中特别出名的重头戏,是对官生功力的一次极限的挑战。《荆钗记·见娘》是一出唱做并重的官生戏,极考验演员功力;《千忠戮·惨睹》 因八支曲辞最末都是“阳”字,故又俗称《八阳》,全出唱做感人,尤其是一上场的第一句“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是号称“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一个典型戏例;《长生殿·迎像哭像》 更是大官生的主要唱功戏,全剧十三支曲子一气呵成,还必须通过感情充沛的唱、白,表现出人物的年龄、地位、心情和特定环境中强烈的哀伤气氛,是三出重头戏中的“大轴”,稍有马虎就会前功尽弃。虽然三场戏都有难度,但是周雪峰用多年的积累和良好发挥,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引自《苏州日报》)

今年4月20日,即下周一,在绍兴文化中心剧场,周雪峰携其《狮吼记·跪池》、《荆钗记·见娘》、《长生殿·迎像哭像》三个折子戏将参与第27届梅花奖的争夺,这个戏都是冠生的重头戏,“跪池”看过汪世喻老师的,周雪峰也曾跟随汪世喻学戏,应该有乃师风范。具体专业的知识咱是个门外汉,故在最后引用了资深人士顾聆森的评论文章《官生经典的集腋展示——周雪峰昆曲专场演出侧记》中关于周雪峰“见娘”、“惨睹”和“迎像哭像”的具体讲解,从中可以看出周雪峰对艺术的追求和不懈。不多讲啦,预祝周雪峰能够折梅成功!

附:顾聆森的评论文章《官生经典的集腋展示——周雪峰昆曲专场演出侧记》节选,发表于《中国戏剧》

周雪峰昆剧专场以《荆钗记·见娘》开场,这是一出小官生戏。小官生演的都是年轻官员,虽有一定地位,但仍不脱年轻人的稚气,可也不能因为没有髯口而带有脂粉气。周雪峰演《见娘》,对王十朋的人物刻画以其“闷、喜、疑、惊、悲”的心理变化为贯穿。整出戏重点在两个地方,一是“疑”,一是“悲”。思念亲人的“闷”,母子相见的“喜”和闻听妻子凶信的“惊”都是很简短的。而“疑”和“悲”要靠做功。这段戏表现的是王十朋未见妻子玉莲前来,心存疑惑,向母亲、李成索问原由,王母、李成则极力回避,搪塞。李成是下人,王十朋虽然很客气,但语气中带有威严。李成不能回答,又不敢不回答,故而吞吞吐吐,王十朋面露不悦之色。再去问母亲时,换上了笑容,只是笑得有点勉强。由于母亲也不擅说谎,谎言编不圆,使王十朋疑虑更深了,于是王十朋只好跪问母亲,恳求中带着些许哭音,他拉着母亲双袖像孩子似的拉扯推搡,以致孝头绳从王母袖中掉了出来。孝头绳落出,王母知道已无法隐瞒。情节以大段对白展开,最后王母终于说出玉莲已经投江自尽,王十朋闻听,一下子惊呆了,悲痛欲绝,昏了过去。这段表演虽说是“三鼎脚”的戏,但主要突出的应是小官生。王十朋昏厥后,王母和李成把他唤醒,他在朦胧间唱出这出戏的主曲〔江儿水〕。整支〔江儿水〕是王十朋对死去爱妻的情感倾诉,字字泣血,声泪俱下。曲子起伏很大,很考验演员的演唱功力。“一纸书亲附”唱得很轻,细如游丝,表现王十朋遭受重大打击刚被唤醒时的极度虚弱。接下来一个哭腔“啊呀我那妻啊”马上翻高8度,把抽咽中人物的极度悲伤呈现了出来。“书中句”很低沉,接下的“改调潮阳”马上又翻高8度多,满腔愤恨喷薄而出,“潮”字拔高后就往低走了,体现人物身体虚弱体力不支。这唱腔设计紧贴剧情,周雪峰的演绎非常到位,带情而唱,迅即把戏推到了高潮。

接踵演出的是《八阳》(《惨睹》别名《八阳》),这是清初“苏州派”领袖李玉所作《千忠戮》之一出,述燕王朱棣篡夺侄子建文帝皇位,建文帝被迫改扮僧人模样,与翰林程济仓皇出逃,君臣逃亡路上目睹了燕王高压下的人间种种惨状,悲愤填膺。清初流传的“家家收拾起”指的就是这出戏的唱词“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可见当初流传之广。在大官生戏中,此剧的人物扮相最为特殊,戴的髯口是“一字”,绝无仅有,表示他化装出逃,把胡子剪短,改变了外形。全剧以唱为主,身段舞蹈很少,建文帝所唱曲子大多在高音区,由于音区高受嗓音条件所限,大多数演员都唱尺字调(C调),蔡正仁先生也是唱C调的,但他此次要求学生唱原调小工调(D调),他相信学生的嗓音条件有这个能力。《八阳》共八支曲子,建文帝唱了五支:〔倾杯玉芙蓉〕、〔锦芙蓉〕、〔小桃映芙蓉〕、〔朱奴插芙蓉〕和〔尾声〕,其中〔倾杯玉芙蓉〕和〔朱奴插芙蓉〕这两支曲子是重点。〔倾杯玉芙蓉〕的旋律主要表现逃难路途的艰险和其内心的愁怨。曲子中情绪最激昂的“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句是整出戏中高音最集中的一句,其中的“带”字,达到了“高音3”,须延长两拍,装饰音更是到了“高音5”,非常吃功夫,若能以原调满宫满调地唱出,演员演唱功力就很不一般。周雪峰把这句唱得声震入云,极富爆发力,完全符合老师的要求,人物心中的愁怨借此喷涌而出。虽然〔倾杯玉芙蓉〕难唱,可其实更难唱的是〔朱奴插芙蓉〕,因为〔朱奴插芙蓉〕已是建文帝唱的第四支曲子了,感情最强烈的“弥天怨气冲千丈”句,音更高,因此唱到〔朱奴插芙蓉〕时嗓子难免不疲劳。也许因为连日的排练有些疲劳,周雪峰在唱这句时,音色就有点喑哑了,但还是满宫满调地唱了出来,确实不易。话说回来,这带了点喑哑音色,却在表现此刻建文帝极度的悲愤情绪上倒更显得贴切了。至于过曲〔锦芙蓉〕和〔小桃映芙蓉〕表现了建文帝极度的恐惧与愤恨情绪。根据人物此刻胆战心惊的状况,周雪峰演唱略带虚声,特别是“又不是逆朱温清流被祸”句中“被祸”两字拔高后一下子从高音1跌到了低音6,就像受到极大惊吓的一声惊叫,这高音处还带点发颤,仿佛人也在发抖。至于〔尾声〕的“错听了野寺钟鸣误景阳”,唱得十分惆怅与空灵,尤其“野寺钟”三字同样以高音着重唱出,接着以低音缓缓唱出的“误景阳”,层层递解了人物内心的悲怆与痛苦。

周雪峰官生专场以《长生殿·哭像》压轴,这同样是一出十分著名的唱功戏。周雪峰多次以此戏参赛,特别是2007年参加杭州全国昆剧青年演员大赛,凭此戏获得优秀演员奖。戏的前半部分又叫“迎像”,叙述唐明皇在行宫等候杨贵妃的檀香木雕像到来,郁闷中回想起杨妃在马嵬坡被逼殒命的情形,内心的悔恨、自责油然而生。演唱重点在〔脱布衫〕、〔小梁州〕、〔么篇〕这三支曲子,如何把角色悔恨、白责的心情层层推进,强烈地表达出来,是很考验一个演员对人物的驾驭能力的。周雪峰在演唱〔小梁州〕的“人间天上,此恨怎能偿”时,按传统的唱法,在“偿”字上拖一下,虽也能表达唐明皇追悔莫及的心情,但总让人觉得还不够强烈。后来在蔡正仁先生的指导下,对其进行了许多改进。相比传统的唱法,现在这句唱加重了语气,在“间”字上稍作停顿,并在“上”和“恨”两字上加上点哭音,最后的“偿”字并不马上唱出,而是在“能”字唱出后做了一个较大的停顿,然后喷口而出,一泻千里。哽咽之下,追悔莫及的痛苦感情强烈地迸发出来,听者也为之动容。但折子戏的重点是在后面的“哭像”。面对杨贵妃像,唐明皇发生了两次与其年龄及身份不符的失态。第一次是杨贵妃像迎到行宫门前,唐明皇看到贵妃像和真人一般模样,不由勾起他对贵妃往日音容笑貌的回忆,情不白禁地“移身前傍”,晃着肩膀往杨像身上靠,像个年轻人一样对杨贵妃像“调情”。另一次是上香祭奠后,在烟熏火燎之下,还未干透的杨贵妃脸上的水分渗了出来,就像流出了眼泪一样,于是命高力士查看。高力士知道唐明皇的心思,顺势说:“果然的流出泪来了。”唐明皇听了,急忙冲到像前仔细查看。在这两段表演中,周雪峰把唐明皇年轻化的神态表现十分到位。接着,唐明皇边上香边唱这出戏的主曲〔快活三〕与〔朝天子〕。这两支曲子是唐明皇的内心独白,“记当日在长生殿里御炉旁,与牛女把深盟讲”是多么的温情,可现在“又谁知信誓荒唐,存殁参商”,生死两隔。那句“存殁参商”是全曲的最高腔,也最动人处,唱词意味深长,演员如果不能全身心地融入角色,动情地去演唱,是打动不了观众的。但从周雪峰口中唱出,竟让人产生鼻酸的感觉,眼眶也不自觉地有点湿润了。最后,望着斜阳,茫然地唱出〔尾声〕,失落与惆怅的旋律在观众耳边回荡,唐明皇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神庙,但他心还在那里泣血,观众的心也还沉浸在这哀伤的氛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