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几个您塑造得最满意的角色?”

“《梁祝》的祝英台,《桃花扇》的李香君。就是觉得唱得过瘾,整个舞台都属于我!”

“未来十年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希望能在舞台上继续发光!”

见到龚隐雷时,她正在家中烹茶。客厅的音响中悠然传来她珠玉般的唱腔,与空气中的茶香融合,氤氲出一种清雅之气。

龚隐雷是著名的江苏籍昆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她1985年毕业于江苏省戏剧学校,师从张娴、张继青、胡锦芳,工闺门旦、正旦。 与许多戏曲艺术家一样,谈到“戏”,谈到“舞台”,龚隐雷的双眸就立刻亮了起来;而回首自己的艺术生涯,龚隐雷坦言,改革开放、“事业单位改企”、全面深化改革……建国65年来不同时代的大事件便是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关键词。

“我是1978年进的江苏戏剧学校,赶上了文革结束后学校的第一批招生。那时候我刚读了小学五年级,还是个孩子。”谈到入行的原因,龚隐雷感慨万千,“当时选择进戏曲学校,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喜欢唱歌,对文艺感兴趣;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为了躲避‘上山下乡’。”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春风劲吹。龚隐雷进入戏剧学校半个学期之后,全中国的知识青年都不再需要“上山下乡”,她的很多同学也都放弃了在戏校的学业,继续读中学,准备参加六年后的高考。而喜爱昆曲又天资极高的龚隐雷成了为数不多的留在戏校的孩子之一。

“那时候的大环境是好的。那个时候学校师资非常好,教我的都是最正宗的昆曲传人。所以我说,我感谢那个年代,让我在练基本功时喝到了最充足的‘奶水’。”龚隐雷说。

然而,随之而来的80年代却让龚隐雷遭遇了人生中最迷惘的阶段。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改革大幕下的迷惘与追寻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极度膨胀。昆曲这样的老文化行当逐渐被人们所忽视,取而代之的更能适应转型时期快节奏的“快餐文化”。1985年,刚从戏校毕业的龚隐雷被分配到江苏省昆剧院工作,恰逢那个“最不属于昆曲”的时代。那个时候,江苏昆剧院一年的演出只有一二十场。能轮到演出的也只有那些当时的“角儿”,像龚隐雷这样刚毕业的青年演员,连“跑龙套”的机会都很难得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与龚隐雷同批进单位的同事改行的有之,嫁人、出国的有之,下海经商的有之。一时间,单位里龚隐雷的同辈人骤减,从60人变成了30人。没什么演出,昆剧院常常给演员放假,节省外地演员住宿的成本。

那时候,面对行业的冷清,龚隐雷有些不知所措。她按部就班地嫁做人妇、相夫教子,却离自己最爱的昆曲越来越远。90年代初,物价急剧上涨,已经拥有一个三口之家的龚隐雷经历了最困难的十年。

在那个时期,龚隐雷和丈夫两个人的工资合在一起才200多,十分拮据。90年代中后期,为了补贴家用,龚隐雷走出剧院去‘走穴’,去娱乐场所驻唱民歌,以补贴家用。“驻唱的时候一般唱一次能赚200块,相当于我和老公一个月工资的总数。”龚隐雷说。

这个时期对龚隐雷来说却是灰色的。她感到茫然,看不到未来。她只能为了生活苦苦打拼,将关于昆曲的理想悄悄埋在心底。

2002年之后的10年:事业单位“改企”点燃艺术生命

2001年,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随后,江苏省昆剧院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在这样的巨大转折之下,龚隐雷终于迎来了她艺术上的春天。

由“吃大锅饭”的事业单位忽然变企业,古老的江苏省昆剧院仿佛“老树发新芽”,重获新生。为了激励演员进步,除了实行绩效工资制度之外,昆剧院开始安排演员举行连续5年的个人专场演出,要求曲目不得重复。与龚隐雷同时期的演员一共有六位,每人每年都要举办两个专场,一个专场就是三个折子戏。五年下来,一个人要演三十出不同的折子戏。

“当时真是像‘赶鸭子上架一样’,这样严苛的制度‘逼’着我们每个人在业务上飞速的进步。在这个事件左右的十年岁月,是我在舞台上进步最大的岁月。”谈到昆剧院的改革,龚隐雷感慨万千。

说起自己主演过的曲目,龚隐雷可谓是如数家珍:“我最喜欢的作品是《梁祝》和《桃花扇》。就是觉得唱得过瘾,把自己所掌握的一切在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感觉整个舞台都是属于我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昆曲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和喜爱。除了专场演出之外,昆剧院还逐渐将周末演出的品牌推出去,给演员们培养了大批的“粉丝”。现在,江苏昆剧院一年的演出有六百多场,是龚隐雷刚进剧院时的三十倍。

畅想未来十年:全面深化改革下憧憬更公平的环境

“其实我这一辈演员的机遇不是很好,刚毕业的时候,事业单位是论资排辈;现在呢,昆曲演出越来越重视青春的元素,很多青年演员比我们更有机会。”龚隐雷说,“我现在的愿望就是今后能有更多好的本子、好的角色,让我再舞台上继续发光。”

每一个改革的拐点对于龚隐雷来说都是一次机遇,也让她和家人过上了越来越好的生活。在这其中有满足,也有遗憾。接下来的十年,龚隐雷憧憬着更加公平的环境,更好的艺术氛围。

四十岁到五十岁是昆剧表演的成熟年龄。龚隐雷正值这一阶段,除了上台表演之外,她也在不断将自己的“养分”输送给更多的青年演员。她说,她从不曾畏惧过被超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培养年轻演员对于她而言也是对自己昆剧事业的最好传承。

2010年10月22日,“相约郴州——中国经典昆剧展演”开幕。图为昆剧演员龚隐雷在表演《牡丹亭·寻梦》。

龚隐雷坦言,建国65年来不同时代的大事件便是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关键词。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