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昆曲剧院院长蔡少华有些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带着青春版《牡丹亭》来国家大剧院了,“八次?九次?反正从大剧院还在试运营时我们就来过。来了这么多次,这次又不是演出旺季,三场演出票还是几乎卖光了。”这部《牡丹亭》长达9个小时,从昨晚开始,连演3天。

青春版《牡丹亭》可以说影响了中国整整一代年轻人。从2004年首演至今,它已演出257场,其中在高校的演出占三分之一;十年下来,直接观众约60万人次,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这批被《牡丹亭》培养起来的昆曲爱好者,正是当今演出市场的消费主体。

蔡少华至今还记得有一年赴四川大学演出时,正赶上蔡琴在成都开演唱会。可连续3天,每天3个小时,川大七千多名学生挤在学校的体育馆里看青春版《牡丹亭》。“其实最后一排的人看不清什么,可体育馆里坐得满满的,还有很多人每天站着听三个小时。”现在,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美国伯克利大学,近几年先后将赏析昆曲计入学分,分值在3分至5分之间,与一般课程无异。而最先走进这些学校课堂的昆曲剧目,无一例外是青春版《牡丹亭》。

蔡少华觉得,是经典剧目培养出了高素质观众,也感谢作家白先勇这样的文化名人的引领。“由专家、学者、文化名人来参与和引领昆曲风尚,六百多年来一直如此,才会有这门艺术今天的成就和地位。”蔡少华说,很快,北大将开展“北京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传承更多昆曲经典剧目。苏昆近十年来也逐步积累起越来越多青春版作品,如《长生殿》《玉簪记》《西厢记》《满床笏》……眼下,苏昆还在制作《白罗衫》,依然是与白先勇合作。

《牡丹亭》是昆曲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最能体现昆曲的审美特征,没有任何一个昆曲剧目可以超过它。但蔡少华也承认,不能只抱着一部《牡丹亭》不放,只有排演更多经典剧目,才能让观众了解昆曲艺术的博大,“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观众对昆曲的喜爱具有可持续性。”

昨天傍晚,距离演出开始还有两个半小时,大剧院戏剧场内的排练仍在一丝不苟地进行。蔡少华抽空到戏剧场外的展厅看看他带来的《游园惊梦——苏州昆曲艺术展》。

“昆曲传承得抓住一个‘活’字,就是得从文化意义和生活方式上传承它。”蔡少华说,日本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曾说,昆曲不仅是一个戏曲门类,更是东方审美的标准——写意诗化,精致典雅。这启发他在表演的同时,带来昆曲艺术展,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昆曲之“雅”。

现在从昆曲之“雅”中,还提炼出了更多创意衍生品,从动画到玩偶,从儿童剧到生活用品……蔡少华期待着,十年时间,一部好戏培养出一代人的雅好;再有十年,这雅好还能孕育出更灿烂的精神产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