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只“喇叭”撼醒隽永与优美“水磨新调” “不插电”演唱昆曲 “3D全息”演绎古曲
昨晚,上海音乐学院的排演厅里,正在上演本届艺术节的张军“水磨新调”3D全息音乐会。如今,运用高科技投影设备制作的“3D灯光秀”,已经常出现在上海,但是,“3D全息音乐会”却还是一个新名词。这台演出的场地很小,观众四面围坐,留出一块只有亭子间般大小的空地,留给“昆曲王子”表演。张军的“不插电”演唱抑扬顿挫,自有一番昆曲的隽永与优美,但随声而起的音乐却来自四面八方,听众似被包围在乐声中间。
古曲原调 呈现全新
“水磨调”起源于昆山一带,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历代相传,已积累了大量剧目。据张军介绍,他演唱的《玉簪记》《牡丹亭》《浣纱记》等选曲,唱腔均属水磨调,亦是根据所学所传,虽为原腔原调,却不用传统乐器伴奏。青年作曲家彭程与张军多年合作,专门编配了风格不拘的配乐,再加上上海音乐学院和德国组成技术团队,运用特殊的音响技术制作,就产生了这台“3D全息音乐会”。记者在座聆听,确与通常的欣赏感受有所不同。不大的空间顶部,悬挂了107只音响装置,乐声起时,忽闻背后笛声飞扬,刚想寻找声源,又聆前方古琴泠泠。张军也似要用他的歌喉当作第108只“喇叭”,经常缓缓步出小场地,边行走于听众背后的通道边演唱,把低回婉转的歌声全方位地飘洒开来。
全息音场 多维环境
无论是在镜框式舞台的上海音乐厅,还是在中心舞台的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坐在舞台上的乐队作为音源发出的乐声,都是来自听众的前方。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身处野外或走在马路上,声音却全方位地传入双耳。“全息音乐”就是通过电子音频技术,在特定空间里把音乐还原成多维方位的真实环境,让听众在独特的声音包围中获得独特的欣赏感受。这种技术的运用,目前已在国外投入商业演出。
身临其境 前景广阔
彭程为张军编写的配乐里,采用了新世纪、爵士、摇滚等编配手法。在《牡丹亭·硬拷》选段中,全息音场使运用电音风格编配的音乐产生节奏动荡、旋律飘曳的感染力,把张军切入的那段本应悲苦缠身的《牡丹亭·硬拷》演唱,衬托得别有韵致、焕然一新。毫无疑问,全息音场放大了人声与配乐的互动效应,也让这台古老昆曲与现代音乐彼此结合的音乐会,更加融洽、充满新意。当然,张军的“水墨新调”3D全息音乐会虽然十分别致,但仍然是在小空间里尝试的实验性表演,要真正在大型的商业演出中运用这种技术,目前仍然还存在经费成本、技术难度甚至制作观念等问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