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大幕拉开,二三十个昆五班的学生唱起了“长刀大弓,坐涌江东”,这是每一个学习昆曲的孩子入校后学习的第一支曲子。60年前的春天,60多个孩子就像现在舞台上的他们这样,走进了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员训练班,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训练。整整60年过去,这些当年的孩子最终成长为中国昆剧史上培养人才行当最齐、成材率最高、尖子演员最多、表演生命力最长的一个群体,他们因为是新中国培养的首批昆剧演员,从此有了一个被历史定格的名字“昆大班”。

5月17日晚,“兰馨辉耀一甲子——昆大班从艺6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的首场演出”在上海逸夫舞台举行。30多位昆大班成员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聚到一起,共同重温这个属于他们的纪念日。当演出最后,这些老艺术家按照当年各自的行当分批登台,台下观众向他们报以由衷的掌声和喝彩。

“聚一次就少一次”的重逢

演出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由各地昆大班老艺术家们的学生登台表演,淮剧梁伟平、瓯剧蔡晓秋等其他剧种的昆大班老艺术家弟子也赶来道贺演出。全国七大昆曲院团的院团长们集体以诗朗诵《致昆曲的一封家书》表达心情。而昆大班的老班长方洋在演出间隙登台,

直到下半场,张铭荣、张洵澎、刘异龙、梁谷音、蔡正仁、岳美缇、华文漪、王芝泉等老艺术家们才在观众的热烈期盼中登台,现场气氛越来越热烈。老艺术家们虽然大多年逾古稀,但舞台魅力依然十足,无论是带领学生演出还是简单的清唱表演,都能掀起现场观众一阵高过一阵的热烈欢呼。

在演出前,从美国赶回上海的华文漪表示,自己这次是因为白先勇邀请她回国讲课才回到上海,不想正好遇到了这个活动。能够见到很多老同学特别高兴。“特别是北昆的董瑶琴等,都已有近20年没有见面,这次重逢特别开心。”

对于这些有着60年舞台生涯的老艺术家而言,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聚会。华文漪表示,每次回上海都会有同学聚会,虽然经常聚,但总有聚一次少一次的感觉。

顾兆琳当年是昆大班老生组的尖子,后来不仅成为了作曲者,也投身戏曲教育,担任了多年的上海戏曲学校副校长,致力于昆五班等昆剧传人的教育培养。这些年,他和华文漪倒也经常见,常邀请她去戏校教戏,还一起合作演出过《贩马记》,但即便如此,在回忆起最初进校的日子时,两人还是相视一笑,“那个时候我们这个班就是笑的笑,哭的哭,还有人捧着饼干盒半夜哭,没想到这一晃就已经60年了。”

演出前一天,昆大班的30多个老同学一起去餐厅聚餐,席间,大家兴起,在刘异龙的指挥下,几十个70多岁的人一起合唱起了“长刀大弓,坐涌江东”,又唱了一首在学校时的集体回忆《和平歌》。一时引来众多服务员的“围观”,得知这些顾盼神飞、英俊貌美的老头老太们如今的年纪后,这些服务员个个惊讶得合不拢嘴。

而对于观众而言,欣赏这些被昵称为“大熊猫”的国宝级艺术家们的表演,同样也是看一次少一次。首场演出老艺术家们亮相时间甚少,已经让很多观众颇感遗憾。而接下来的两场折子戏和一场《长生殿》,成为让大家期待的珍贵艺术大餐。

他们的心

从未离开过这门艺术

虽然昆大班涌现了十几位顶尖的昆剧表演艺术大家,使得昆剧艺术在艰难中得以整体传承,并树立了昆剧表演艺术各个行当最高水平的标杆,但在这个当年共60人的班集体中,如今很多人已不再从事舞台表演。可即便如此,他们的心却都从未离开过这门艺术。

学武旦的庄瑞云当年和顾兆琳在昆剧团一起开创了和曲友观众一起学戏的“每周一曲”,这个传统至今仍在上昆延续。“我不像华文漪、顾兆琳他们那样是在舞台上发光的人,但我觉得从小老师在我们身上花了很多功夫,我希望可以为昆曲做点事情。所以我在上昆的时候就一直做一些手抄资料的工作,我希望能为昆曲多做些事情,这样才对得起老师。”

47岁提早退休,庄瑞云50岁的时候选择“下海”,做起了演出公司,成为国内最早探路演出市场的人。如今,上海最热门的欧美和港澳台的流行音乐演出几乎都是她引进的,前不久,一场演出在开票一分钟内就一抢而空。但庄瑞云却依然说,自己内心还是觉得,昆剧艺术才是最美的,“我最希望自己的昆剧艺术,哪一天也能够在一分钟内售罄”。

谈及自己在演出市场的摸爬滚打,庄瑞云不免回忆起当年在上昆的岁月。1986年,昆大班艺术家带着几台剧目进京,一下子摘得了6个梅花奖,一时震惊中国剧坛。庄瑞云说,当时北京媒体几乎每天都有大篇关于昆大班的报道。“很多人说做宣传要有经费,但当时我们上昆是全国最穷的剧团,上海一共只给了我们5万元,我去北京沟通联络的时候,身上都没带一分钱。当时我们这些昆大班的同学演出完基本都睡在后台,但就是这样,我们用艺术赢得了整个北京媒体和戏剧界的尊重。”

一旁的顾兆琳笑说,昆大班其实不仅在表演艺术,在各个领域都是全面开花,庄瑞云这样的人才就是典型代表。“我们昆大班当时接受的教育是非常全面的,在入校第一年就成立了小小乐队,刘异龙、顾兆琪、蔡正仁,我还有其他几个同学,都会吹笛子、拉二胡、弹琴,摆弄各种乐器。我们当时还有画画写字小组,所以你看岳美缇、计镇华他们现在依然都还写字画画很好。我们中也有当导演的,所以说成材率高,不仅是指昆曲表演艺术这一个领域。”

庄瑞云则笑说,“我们当时曾经很担心,担心到了我们这一代,昆剧又要亡了。但现在看,不仅没有亡,还挺不错的。我经常会叫上昆五班的年轻同学来看我做的演出,希望他们能够坚持这份事业。前几年我经常买票请大家来看昆剧,但这两年,我发现经常有演出买不到票子,我真希望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我想我们这个班的同学,不管走到哪里,昆剧的情结,永远都在。”

老艺术家张铭荣(中)带领学生拉开了纪念演出下半场的帷幕。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