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璟(1553~1610)明代戏曲家、曲论家。字伯英,晚字聃和,号宁庵,别号词隐。吴江(今属江苏)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曾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吏部验封司员外郎,光禄寺丞等职,万历十七年(1589)年辞官回乡。后家居20年,潜心研究词曲,考订音律,对昆曲的发展有中兴之功,被尊为“词坛盟主”,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有着相同昆曲艺术思想的曲家群落,史称“昆曲吴江派”。
一、生于文学世家

沈璟家族是苏州吴江沈氏世系的一个分支,文学世家,历十数代而不衰,沈璟的高祖沈奎以诗文见长,到了沈璟的曾祖父沈汉的时候,家族人开始有功名,并“代有显宦”,传统的家风铸就了沈璟等后辈对文学的爱好,对儒家思想的传承,他聪明正直,谦卑勤勉。沈氏家族在明万历年间还形成了以沈璟为代表的沈氏家传曲派,不仅戏曲人才辈出,著述也非常丰富,承传关系前后绵延长达五代之久。

二、曲学理论

沈璟的曲学理论以本色论和格律论为核心。本色论主张昆曲舞台语言的本色化,并把舞台语言的本色要求视为戏曲行当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要求戏曲演诸场上,而且还要令观众能解能懂,因此,本色化即是昆曲语言的市民化。本色论的提出有效地遏制了传奇创作案头倾向的蔓延,其指向仍是要求戏曲必须是“场上之曲”。实际上,这两方面内容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音律论包括平、上、去、入四声格律与韵律学内容,它的精髓是“和律依腔”,沈璟精心研究并归纳、总结昆腔曲牌格律,为剧作家创作提供了范例,促使剧作家严格按照曲牌格律的规则写作曲词,使剧作能与舞台演唱合拍。

沈璟还提出了“词人当行,歌客守腔”的论点,“当行”虽侧重于对于音律的觉悟,但音律论和本色论一样本质上属于场上理论,根植于舞台演出,因此,当行论对于剧作家而言包含了本色与音律的两个标准。

三、沈璟著述

沈璟生平著述非常殷富,是一位多产作家。

传奇集:《属玉堂传奇》,有创作传奇作品十七种,存世七种。

曲论:《词隐先生论曲》、《评注古本西厢记》、《遵制正吴编》、《唱曲当知》、《论词六则》、《考订琵琶记》、《评点时斋乐府指迷》

曲谱:《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古今词谱》、《古今南北词林辨体》

散曲:《南词韵选》、《北词韵选》、《情痴寱语》、《曲海青冰》

诗文:《属玉堂稿》

杂著:《词隐先生杂著》

札牍:《词隐先生手札二通》、《致吕天成》

四、历史影响

明中叶,自魏良辅改革南曲,梁辰鱼创作《浣纱记》之后,昆曲进入了繁盛期,但昆曲的繁盛正掩盖着它潜在的深刻危机,一是昆剧曲的剧曲兴起之后,遭受到南曲“随心令”的破律冲击,面临深沉的音律危机。沈璟提倡的“本色论”和“音律论”本质上属于场上理论,一方面遏制了昆剧文学创作背离场上的案头倾向的蔓延,加速了昆曲从士大夫红氍毹向市民舞台扩展,另一方面对音律的重视也是维持昆曲的正声地位,是对魏良辅创立的“水磨腔”的一次卫道。沈璟曲学理论的传播,在曲坛欣起了持久而浩大的本色和音律运动,沈璟也从而被推为“词坛盟主”,在明万历年间出现的以沈璟为核心的曲家群落,史称“吴江派”,包括江、浙皖地区众多的曲学家,沈璟群落是昆曲有史以来的一次规模、影响最大的人才结集,他们不断完善、发展该曲学理论,出现了雅俗竟奏的特别局面。正是沈璟和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的曲学理论和传奇实践,终使昆曲克服了深深的危机,把昆曲推向新的高峰,可谓力障狂澜,有良不可没的中兴之功。

吴江派的理论和实践对后继的苏州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苏州派正是接受了吴江派的理论和实践,既往开来,实现了昆曲的大普及,因而,昆剧的“家歌户唱”,是吴江派和苏州派共同创造的历史奇迹。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