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昆”新创剧目在杭接受戏剧专家品析
浙江昆剧团新编昆剧历史剧《英雄罪》昨晚在杭州红星剧院首演。今天,来自全国的戏剧专家专程来杭为“呱呱坠地”的《英雄罪》展开深入细致的研讨,品析这出戏的得与失。
《英雄罪》之所以能够吸引全国戏剧专家的目光,与它在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的“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中的地位分不开。《英雄罪》是中国昆曲艺术保护工程重点扶持的首个新创剧目,在前期的创排过程中,已经享受了国家80万元资金扶持。
“《英雄罪》具有成为《十五贯》式的传世之作的潜质!”这是戏剧专家在观看了《英雄罪》后的一致看法。文化部振兴昆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吕育忠说:“浙江是解放后昆曲艺术发展的源头,明年5月距离浙江昆剧团‘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十五贯》晋京恰好50个年头,对《十五贯》的最好纪念就是要拿出像《十五贯》那样的好戏来,我从《英雄罪》上看到了这种希望和可能性。”
对《英雄罪》的夸赞集中在戏剧本体内容的突破上——着重人性的刻画。全国著名戏剧编剧刘云程认为,《英雄罪》展现的对人性的探讨,需要细腻的心理刻画,特别适合昆曲艺术的表现形式,这为昆曲艺术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借鉴。
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专家姜志涛把《英雄罪》定位为展示公孙子都心理流程的戏,他说:“对人类共有的心毒——嫉妒的批判和展示为这出戏增添了‘魂’,而《英雄罪》蕴涵的思想深度对当今社会仍有警示作用,具有审美观照的现实意义和永恒的穿透力。”
心理剧和哲理剧的介入让《英雄罪》是昆剧而不显陈旧,而对昆曲艺术的尊重和开拓又让《英雄罪》是新剧而不异变。文化部艺术司的查振可说:“《英雄罪》既有昆曲的新面貌又不失传统,它的创新没有离开昆曲的本源。昆剧中非常缺少武戏内容的大戏,在整个戏曲界都有武戏严重萎缩的危机存在,而《英雄罪》恰好对昆曲艺术‘文’、‘武’两条腿走路作出了贡献。”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季国平也分析说,《英雄罪》是根据传统剧目《伐子都》改编的,《伐子都》是武戏中的看家戏,原本过于注重摔、打、翻等单纯技巧的展示,《英雄罪》在新编的过程中拓展了昆曲武戏的表现范围。
作为一台集聚国家力量打造的昆剧新作,《英雄罪》在很多地方还值得商榷和改进。中国著名戏剧评论家龚和德指出,《英雄罪》在剧情设置上还需要精练,要抓住人物心理变化的脉搏,制造出有震撼力的高潮,剧目想要表现的主题也不该太外化。中国剧协的戏剧专家赵层燕建议《英雄罪》在悲剧故事中掺和一些松弛的调节剂,不要让观众过于凝重和压抑。戏剧专家季国平还指出,由于《英雄罪》的前身《伐子都》源于梆子,盛于京剧,过于激昂,所以《英雄罪》在武打场面的把握上要有一个度,唱腔上要南北结合,不能北昆味压过南昆味。
据悉,在吸收全国戏剧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英雄罪》将进行全面深加工,并积极争取参加11月份在宁波举行的第九届中国戏剧节。(记者王婷通讯员潘伟民)
(摘自 《浙江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